文章

顯示從 11月, 2013 起發佈的文章

滋味

嚐過真愛的人,才說得出幸福的滋味。缺乏愛的滋味,就像食物少了甜味一樣,很難令人滿足。因此,真正的幸福,就像各種味道調配適當的美食一樣。它是我們心靈最喜歡的營養。

計較

雖然不計較恩怨和得失是一種寬容和超脫,但如果覺得計較不好,不計較才好,就仍然是對是非對錯的一種計較。對小事不計較,能擁抱別人而給人寬容和溫暖。對大事不計較,雖然超脫,但也會因缺少對自己或別人的關心而顯得冷漠。因此,這種不計較很可能是一種極端的計較。

接受

快樂包含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滿足感,意味著我們必須取得平衡,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。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。因此,接受大自然給予的一切,我們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。然而,接受大自然必須從接受人的一切開始,也即是從接受自己開始。

意志

在本能與欲望的驅使下,人類的不完全意識產生了意志,並與喜歡自由的天性發生了衝突。我們的內心想要真自由,但卻受意志的束縛。意志不僅是壓力的來源,也與自由相違背。如果追求自由已經變成一種意志,那麼放鬆這種意志才能如願以償。因為 "自由意志"是一個隱含矛盾的概念。

上升

當意識之光照進心靈,人就會產生了根本的變化,希望智慧的種子在心中開花結果。這意味著意識在增長。當人們不再需要紮根於黑暗,能夠讓自己上升,內心才真正沒有衝突。

主人

男人與女人共同構築一個家。好女人管理好一個家,但不會把男人當成家具。好男人為一個家添磚加瓦,但不會把女人當成擺設。男人和女人都是這個家的主人。因此,男人與女人對調,或男人與女人負責相同的事務,亦無不可。然而,分工合作最有效率。

幸福

幸福是多方面的滿足,是感到自己幸運和有福氣。因此,要幸福好像很難,但又可以很容易。生而為人,我們已經非常幸運。活到今天我們的身體也無大礙,已經很有福氣。

當下

沒有將大量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,而是把心思穿梭在遙遠的過去與未來,這種情況很普遍。當下是近期的一個小範圍。然而,不能專注當下,就難以準確地權衡事情的輕重。

全面

有時弱智和超常很接近,都是生存能力或生活能力有所欠缺。做一個能力全面的人最快樂。

理解

我們首先理解別人,然後才理解自己。沒有別人作為對照,我們也無法理解自己。這就像照鏡子一樣。我們先看到鏡子,並且了解鏡子的作用,然後才看到自己的影像。透過外在的鏡子,我們發現了自己內在的鏡子。於是,我們學會了觀察自己的內心。

悟性

聰慧讓人更有悟性。如果領悟力強,自己是乾柴也是火種,能夠點燃自己的智慧。聰慧表示有一個好用的頭腦,並不表示已經有了足夠的知識。吸收知識快,思考敏銳,這就是悟性。

社會

父母受社會的束縛,又不自覺地成為社會束縛孩子的工具。喚起社會大眾的覺醒,我們的孩子才會有更美好的環境。

永恆

如果肉體能夠不死,有沒有靈魂無所謂。如果靈魂能夠不死,有沒有肉體無所謂。死亡把我們的肉體與靈魂割裂了,才引起那麼多恐懼。讓肉體與靈魂重新結合,健康快樂地生活,我們就踏上一條擺脫死亡而通往永恆的道路。

做事

大智者沒有謙不謙的問題,大善者沒有寬容不寬容的問題。這些做法都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,因為他們只憑意識去做事。

全知

人因為無知而創造了神,然後假借神的全知,以顯示自己無所不知。可惜,無知讓他們無法知道神是否真正全知。

慷概

有時對自己揮霍也是對別人的慷概。我們的揮霍,可以養活不少其他人。因此,有時對自己節儉也是對別人吝嗇。

矛盾

自由是個人的感受,道德是社會的規範,死亡令兩者產生了矛盾。因為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能感受到自由。理解死亡的意義且不再恐懼,才有化解矛盾的可能。死亡的意義就是人生的意義,在於尋找不死之路。自由就是不死,道德可以降低危險。這樣兩者就統一起來了。

權威

父親可能是男孩第一個崇拜的人。父親催促男孩成長,如果方法過於激烈,就會被男孩視為敵人,或者是無上的權威。這是父親的副作用,應由母親以關懷去平衡。

效率

正確思考比獨立思考更重要。即使獨立地胡思亂想,也不容易找到有用的答案。哲學課程可以指導人們如何思考得更有效率。

三角

愛情講究融合。若兩個人不能融合,又不想離開,第三者就成了兩人之間的填充物。三角鼎足,維持了穩定的競爭態勢,更沒有機會融合。

品格

如果真正有才智,品格就不會差。才智與人品相輔相成,也是一體的兩面。

驕傲

獨立自主不是驕傲,奴顏婢膝不是謙卑。這不是高貴與低賤的比較。因為一旦比較就會導致驕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