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12月, 2016 起發佈的文章

喝酒

酒是麻醉劑,但又讓人認為是興奮劑。人需要麻醉劑,因為感到人生滿是痛苦。人又需要興奮劑,因為連痛苦都無法讓他清醒。酒似乎有雙重的作用。少量的酒能讓人感到興奮,而大量的酒又能將人麻醉。然而,無端的麻醉或興奮,只會損害生命。

相處

向沒有自尊心的人要尊嚴,以及與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,都是不智的。在任何領域,彼此的自我保持一致,相處才會融洽。因此,我們首先要培養自尊,讓自己懂得講道理。

道德

我們最需要的道德不是一種規範或自律,而是一種意識和理智。這種道德,是促進生命成長的智慧。在自由的人互相給予的時候,它最常體現。

後代

德育不應灌輸規範,而應輔導學生理解自由。智育除了傳授知識,更要指導正確的思考方法。體育應培養頑強的鬥志,以及在緊張和鬆弛之間切換的能力。這樣才能培養出高智慧的後代。

層次

真正的道德只有一個層次,就是生命層次。有益於生命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道德。這樣的道德必然是客觀的,因為所有生命都會認同。建立這樣的道德觀,必定能夠減少人際關係的衝突。

成長

愛情能帶來最廣泛的體驗,所以它是我們最真摯、最重要的經歷。如果沒有愛情,我們也就無法體驗人生真正的幸福。然而,要體驗愛情,我們需要更深的理性,以及更高的意識。這樣才能獲得深刻的感受,並將感受化作感悟。真正的幸福,是精神世界的事物,也是我們成長的體現。

敏感

習慣讓人對未來不敏感,所以我們要擺脫它。然而,我們不應以新習慣代替舊習慣,或以好習慣代替壞習慣,而應以意識代替習慣。這意味著我們不應將習慣分為好壞。一旦我們認為某個習慣是好習慣,就很難擺脫它。

認同

如果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同,我們就會感到不幸。因此,我們至少必須自我認同,讓自己感到一些滿足和快樂。然而,被別人完全接受,我們才能感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。

宗教

宗教本質上是相信而非懷疑和思辨,所以佛教和佛法有很大的差別。入世和出世的本質一樣,都是以獲得自由為終極的目標。宗教在重視實踐方面是正確的。然而,反對思辨或鼓勵迷信,卻會與重視實踐產生衝突,阻礙自身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