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6月, 2014 起發佈的文章

探討

有關自由、幸福和愛等人生大問題的哲學探討,可以視為一種思想實驗。先做思想實驗,得出結果之後再以行動去驗證,可以避免很多痛苦的經歷。

談心

將自己的經歷當成別人的故事,客觀地分析和總結,這就像與過去的自己談心一樣。我們可以認真地思考往事的因果。這樣,我們就能透過自己的經歷不斷提升意識。

相愛

精神與物質的需要都必須及時被滿足,才能避免產生痛苦和欲望。需要不能被滿足意味著不自由。因此,及時滿足需要就會感到喜悅,否則會感到痛苦。欲望在痛苦中產生,也是更大痛苦的開始。試圖滿足欲望會產生更大的痛苦。然而,唯有與別人緊密聯繫,我們才能及時滿足自己的需要。這就是相愛可以獲得幸福的原因。

信心

如果上帝只能存在於信仰者的心,那麼這個上帝必定不是全能的上帝。因為全能的上帝能讓自己成為所有人的上帝,以及唯一的上帝。當我們認識全能的上帝,才會有足夠的信心戰勝邪惡、克服困難。試圖用兩難問題來質疑上帝全能,是徒勞無功的,因為矛盾的是人類,而不是上帝。兩難問題必然包含關於時間的問題,也會反映我們對時間的理解。然而,最基本的時間問題就是對同時性的定義,人類還沒有定論。對上帝來說,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此時此地。因此,當我們全然地活在當下,就是與上帝同在。

真理

真理都很簡單,但只有人類能發現真理,意味著發現真理需要擁有複雜的頭腦。良知、直覺、常識、觀念、宣傳,這些都是慣性思維的產物,必定錯漏百出。因此,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充份地感受和思考,才能得到真知灼見。

科學

自然科學不僅能為哲學思辨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,即使一些有關神、靈魂等形而上的問題,科學也能提供有力的答案。然而,最需要掌握的是科學思維,它能讓我們首先辨別問題的真偽。

富足

缺了愛,一切東西都不能讓心靈真正滿足。因為被愛是心靈富足的基礎,而愛別人是心靈富足的證明。沒有基礎當然不滿足。然而,如果無法證明富足,心靈也會變得空虛。

邏輯

很多時候雞湯不比白開水好,含油量高的雞湯更會損害健康。之所以"心靈雞湯"成了貶義詞,是因為含有太多"文字油脂"。然而,要找到人生問題的真正答案,我們需要邏輯井然的思想。

了解

與別人談心,就是了解別人的需要和感受。當了解到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我們就會擁有正確的人生觀,以及正面的心態。透過彼此了解,我們就能建立連結,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。

充實

如果生命力無處發揮,我們就會感到空虛,就像拳頭打在空氣一樣。然而,最能填補空虛的,是找到自己願意給予的對象。因為給予最能發揮生命力,並讓人感到充實。

自我

我們的自我,是為適應環境而形成的。環境健康,我們的自我就健康。健康的自我像衣服,比較容易脫下。病態的自我像皮膚上的疤痕,要剝離十分痛苦。然而,能夠擺脫自我,我們才會有一個成熟的人格。這個人格能夠隨著環境而改變,而且時刻守護著生命的利益,是我們的真正意識。

物質

保持物質豐富和平衡,精神充實和輕鬆,我們才能身心健康。豐富和平衡的物質讓人身體健康。然而,精神充實和輕鬆,更讓人感到自由和幸福,從而擺脫對物質的過度渴望。

尊重

蔑視比怨恨對別人的尊重更少,因而更有害。尊重是人際關係的基石,在社會中不懂得尊重別人,必會危及自己。因此,尊重別人就是對自己的尊重。

情感

與情感起衝突的理智實為不智。真正的智慧,情感與理智都會顯得強大,但兩者卻不起衝突。其實,情感與理智必須通力合作,才能形成真正的智慧。

厭世

缺少魄力也會缺乏人情味,因為人情味本身就是一種魄力。魄力是自信的反映。自信者並非看輕得失,而是知道不會失。其實厭世者也不是看輕得失,他們只是認為必會失。

合群

儒家提倡合群和倚賴,佛家強調避世和孤獨,道家則實踐獨立和自由。然而,獨立和合群才是現代人的好品格。獨立讓人自主成長,合群讓人和諧相處,這樣才能充份發揮人類的創造力。

善行

運用知識的能力謂之智慧,培養生命的智慧謂之善。善源於智慧,智慧源於知識,而知識源於自然。因此,自然就是善的泉源。因此,我們探索自然就是一種善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