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宰 4月 27, 2014 外在世界是我們的生存環境,生命的一切都是它給予的。然而,它也能奪走生命的一切。為適應環境,我們積累無數的習慣,與情緒交織在一起,構成無數的自我。如果這些自我能夠好好相處,就能增強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。但若它們互相對抗,並想像自己裡外受敵,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動盪。因此,我們必須讓意識成為內心的主宰,讓每個自我都安份守己。 詳細
意識 4月 27, 2014 如果意識不足,我們不僅思想狹窄,還會非常頑固。有充份的意識就不同了,即使一直呆在一個小地方,扮演同一個角色,依然會天天成長和進步。意識就像一個針孔鏡頭,讓我們在一個狹窄的時空中看到更多的事物。它能讓我們將時間變得更多,空間變得更大。因為時間的多少和空間的大小都是相對的。意識越充份,時間相對越多,即使腳下一小片土地,我們都能從中發現無盡的事物。因此,意識的增加,意味著成長,也意味著自由。 詳細
靈魂 4月 26, 2014 靈魂是在身體運行的信息,所以兩者又組成一個整體。身體行動影響靈魂的發展,靈魂又影響身體的行為,兩者相輔相成,也可以互相制約。可以說,靈魂是現實世界在身體中的烙印,而身體是靈魂的表達。因此,世界透過身體培養了靈魂,而靈魂又透過身體改變了世界。 詳細
快樂 4月 22, 2014 當人們看到真正美好的東西,便會拋棄醜惡。快樂吸引人進步,痛苦迫使人進步。當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快樂,便會尋找解除痛苦的方法。如果願意為別人澆水和施肥,我們本身就是一朵盛開的鮮花。 詳細
情感 4月 15, 2014 情感與意志無分高低,只分強弱。理智才有高低之分。信仰、道德都是低級的理智,因為這兩者都是壓制情感的東西,比較接近意志。而哲學、科學則是高級的理智,能帶領情感,讓我們不斷創造有益生命的新事物。這是意識的泉源。 詳細
虛幻 4月 15, 2014 年輕時,我們很容易走進虛幻的欲望世界,忘記了自己的真實需要。我們對自己的欲望感到興奮,並盡力去尋求滿足。就這樣,我們虛度了不少光陰。當我們身體開始衰弱,才驚覺生命的需要遠未滿足,也感到已經無能為力。因此,要人生不留遺憾,我們要時刻將生命的需要放在首位。生命所追求的是滿足需要,欲望只是需要未滿足所引起的幻覺。 詳細
理性 4月 11, 2014 應激行為是感性的,約束應激行為才是理性的表現。有時候我們需要充份開放自己的感性,以便更好地體驗生活。然而,大部份時候我們卻需要強化理性,以避免受過度情緒所影響。因此,更高層次的意識,體現在約束與開放的動態調節上。 詳細
做人 4月 08, 2014 由基因設定的本能,加上後天培養的習慣,形成一個固執的自我。具備先天優勢的大腦,加上後天培養的邏輯思維,卻能形成一個流動的意識。然而,自我往往取得生命的控制權,只有當它鬆懈的時候,意識才會顯現。這是做人的難處,也是我們必須扭轉的局面。 詳細
死亡 4月 08, 2014 感恩死亡,我們可以更享受每一刻的生活。如果不是死去了無數的生命,我們今天就不會存在。因此,享受這一刻,我們就是在感恩上一刻,並創造美好的下一刻。能夠感恩,我們不僅能擺脫對死亡的恐懼,更能真心慶祝死亡。我們的生命必會死亡。然而,只要將自己變成一個純然的意識,我們就有機會脫離生命,並永恆存在於無盡的宇宙時空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