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求 10月 29, 2012 物質追求有止境,到一定的時候也會感到疲倦。精神追求無止境,成長的喜悅足夠我們享受一生。然而,如果物質追求仍未疲倦,我們很難走上精神追求的道路。唯有當精神空虛,引起對物質的過份追求,才會引致疲倦。有一個標準,如果沒事做就感到失落和空虛,就意味著仍然在追求物質。 詳細
天份 10月 29, 2012 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,又不跟著別人的想法來說,那就只好沉默。說總比不說好。然而,最好是先想想別人是否在胡說八道,然後才跟著說。很多人都有天份,只要能夠多思考,很快就能變成一個智者。 詳細
溝通 10月 22, 2012 無論好朋友處於甚麼狀態,當他有需要的時候,我們就應該出現。然而,當好朋友不需要的時候,我們則不應該去打擾。因此,重點在於心靈的溝通。我們必須了解別人真正的需要,以及甚麼時候需要。 詳細
純真 10月 22, 2012 交往的價值,與各人的自我價值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與對等的程度直接相關。兩個並不優秀的人也能發展出非常有價值的友誼,這在於促進對兩人的成長。為交往而提高自己的價值,是一種交易心態。然而,摒棄這種心態才會獲得純真的友誼。 詳細
距離 10月 22, 2012 自然發展的友誼無需刻意經營。心與心之間有距離也是自然的,但不是應該的。熱鬧不代表彼此的心能夠接近,反而在安靜中更容易拉近距離。當我們希望彼此能夠更接近,就會踏出一步。 詳細
鏡子 10月 22, 2012 不應該用衣服來比喻朋友。友情是對等的。然而,當衣服破舊得不能再穿,我們就會將它丟棄。朋友更像鏡子。好的鏡子反映出我們真正的自己,壞的鏡子卻會將我們照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。然而,好鏡子無需多,每個人有一個就足夠。彼此都是鏡子,友情就對等了。 詳細
平等 10月 19, 2012 平等不一定能帶來自由,但自由卻能夠創造真正的平等。因此,我們應該以自由為目標,並在自由的基礎上發展平等的制度。真正的平等是機會平等,這正是自由的真諦。唯有自由,能讓每個人獲得相同的發展和成長機會。 詳細
興趣 10月 15, 2012 靈魂帶有神秘性質,意味著我們無法隨意窺探別人心中的秘密。因此,協助別人了解我們,是對別人的愛。而努力地了解並理解別人,也是對別人的愛。如果缺乏愛,我們也會缺少讓別人了解或了解別人的興趣。 詳細
快樂 10月 14, 2012 無論靈魂是否豐富,只要在孤獨中發現自己,在溝通中認識自己,我們都能感到快樂。因為發現和認識自己,是靈魂最大的收穫,所以感到快樂。帶著這種快樂,我們就能走出孤獨,並與別人發展相愛的關係。 詳細
敞開 10月 10, 2012 交往不能缺少了解,因為要知道別人的興趣和愛好。了解之後卻無法理解,彼此則難以成為好朋友。彼此敞開心扉,就能互相了解。然而,在親密關係中,不能互相了解是因為沒有真愛,強求也無用。這樣的關係如要避免衝突,彼此必須拉開距離。 詳細
理解 10月 09, 2012 人際關係最需要的是同情和理解。願意讓別人理解,是愛。願意理解別人,是更深的愛。要理解別人,我們必須付出時間和努力,這等同於付出生命。然而,付出必有收穫。互相理解,能讓我們收穫一個連結,也就是收穫一個更豐富的生命。 詳細
修行 10月 04, 2012 如果我們需要安寧,就必須及時滿足生命的需要,勿讓需要變成欲望。將需要與欲望區分,是修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。在傳統觀念中,欲望等同需要,但其實分別很大。古人發明兩個不同的詞語,已經意味著應該將兩者分開。 詳細
創造 10月 03, 2012 只要珍惜生命,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創造新事物,包括身體虛弱的時候。重要的創造,都是從思考開始。因此,只要我們的大腦正常運作,就能不斷創造。要將精神創造變成物質創造,有很多人能夠提供協助。 詳細
距離 10月 03, 2012 將別人慣成了小人,是因為距離太遠,因為別人需要親近。將別人迫成小人,就是因為太接近,因為別人需要保持距離。心能夠接近,才會有親密的關係,並讓彼此都增長意識。然而,要避免將陌生人變成敵人,就要為彼此保留足夠的空間。 詳細
親密 10月 03, 2012 兩人之間有距離是必然的,所以問題是怎樣透過了解而接近。能夠保持溝通暢順,就是合適的距離。能夠互相促進並一起成長,是親密的距離。然而,沒有距離感,才是真正的親密。因此,用"親密無間"這個詞,能夠很好地表達這種觀點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