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 10月 31, 2022 平靜地觀察自己的內心,就會發現生命的真正需要。然而,尋找真正的自己,不是去找自己的獨特,而是去找生命的大同。我們需要擴寬視野,首先了解生命的共同點。這樣,我們就會理解生命的意義,並去實現它。我們已無法將自己下降為動物,唯有上升為神。這是意識的唯一出路。 詳細
執著 10月 22, 2022 如果不喜歡當下,我們就會懷念過去的美好。然而,執著於過去的不如意,也反映出我們對當下不喜歡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。因此,如果喜歡當下,即使對當下還有不如意的地方,我們最可能執著的也只是當下,而不是過去。一旦執著於過去,即意味著否定當下和擔心未來。 詳細
警覺 10月 13, 2022 我們所厭惡的對象,大多是比較具體的事物。我們所喜歡的對象則比較抽象和模糊。有時侯我們不是真正喜歡一個對象,而是喜歡自己的感受。因此,我們需要對感受與現實的差距有所警覺,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。 詳細
作者 10月 11, 2022 過去的事件,雖然是自己的經歷,但實際上已經是另一個人的故事。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書。在重看這本書的時候,我們會意識到自己是作者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繼續認為自己是書中的主角。因為我們是當下的靈魂,雖然來自過去,但屬於未來。 詳細
宇宙 10月 08, 2022 茫茫宇宙,我們竟然活在其中。大自然竟然讓我們相遇並連結,這些奇蹟已經變成永恆的事件。然而,如果一瞬間就是一生,那麼我們已經活了無數次。緣與情、喜和悲,能夠有這些體驗,就是一個豐盛的人生。因此,我們可以有一個合理的期望∶既然我們能夠獲得生命,那麼,在漫長的宇宙時空裡,我們也能夠再次獲得。只要不再恐懼死亡,我們就是一個帶有無限可能的靈魂。 詳細
報復 10月 06, 2022 如果施惠於人的原因是心生喜歡,那麼施惠其實是對別人的報答,因為我們曾經是一個受惠者。如果加害於人是因為心生仇恨,那就是對別人報復,因為我們曾經是受害者。然而,這兩種行為都有結果需要承受。報答所得的是善果,報復所得的是惡果。 詳細
歸屬 10月 04, 2022 一個人必然屬於他自己,但他不會滿足於此,他還需要屬於別人。這是因為,如果他能屬於別人,就表示別人也會屬於他。可見,真正屬於一個人,其實是互相歸屬。我們能夠與別人連結,從而連結並屬於世界。因此,我們也能夠獲得永恆的屬性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