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9月, 2014 起發佈的文章

金錢

金錢是用來享受好東西的一個工具。如果將金錢當成好東西,我們就會忽視真正的好東西。金錢不應該是我們的最終目標,否則就會本末倒置。可以這樣看,我們在銀行的存款不是自己的,用的時候才是。我們可以為自己有存款而放心,但不要感到太開心。

好事

讚揚好事,實際上是希望自己從中受益。這種想法比想做好事更自私。比較平衡的想法,是對好事不褒不貶,讓其自然發生。因為有些好事並不一定對人有益。

知識

最重要的智力活動不是儲存知識,而是理解和運用,並不斷提升意識。這樣,當我們需要知識,也會懂得如何取得或學習。我們現時已經比較容易取得知識,但提升意識卻需要很長時間。

價值

人生的價值,體現在對生命的貢獻,這又體現在自由和愛。讓生命更自由、更豐富,我們就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這意味著平凡的生命也會有偉大的貢獻。

標準

不幸福有很客觀的標準。只要感覺不滿足,那就是不幸福。幸福卻很難有客觀標準,在旁人看來幸福的人,可以覺得自己很不幸。因為人是很難滿足的,除非他擁有自由和愛,樂意將自己給出去。這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幸福的可靠標準。

滿足

靈魂的滿足在於給予,能夠給予在於能夠得到。重點不在於物質目標的高低,而在於得到之後的能否給予別人。純粹的精神追求無法讓靈魂滿足,卻會突顯靈魂的空虛。因為靈魂無法離開物質而單獨存在。

培養

培養孩子的邏輯理性,與孩子一起找尋事物的真相,就是最好的哲學課。有這種培養,孩子將來就會有更多意識,生命的道路將會鋪滿鮮花。

精簡

物質和人際關係都要保持精簡。能減少對物質的倚賴,人際關係就能簡單。意識不足就會更像動物,人際關係很可能建基於利益爭奪之上。快樂源於意識。人的意識始終高於動物,因此快樂也比動物多。精神上的收穫也是利益,所以愛情與利益並非無關。人不應倒退成動物,而應進步為“神”,因為理性不足可以讓人比動物更殘暴。

離鄉

時刻想著回到家鄉、回到父母的身邊,很像未長大的孩子。這是倚賴心理。尤其在遠方生活不順意的時候,更是想念故鄉的美好,卻忘記離鄉的初衷。離得開土地和父母,我們才能真正獨立。

圓滿

月亮本無缺,只是它的光明有時被遮蔽。人間能看到月圓月缺,也是一件美事。人也一樣,生老病死就是生命的圓滿。然而,如果哲人的內心被遮蔽了,那麼詩人的情懷也會抑鬱。

掌握

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影響孩子,那麼也沒有能力教育孩子。其實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遠,掌握在"上帝"手裡的另一半影響力,很大部份也是通過父母起作用的。最好的父母,是能讓孩子擺脫"上帝"的控制,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。

純真

人是複雜的生命。尤其是有了名譽、地位和財富之後,人就更無法簡單了。要保持做人的純真,只需要時刻清醒,做每件事都維護自己真正和長久的利益。這種純真能夠利己利人,比逃避世俗有益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