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021 起發佈的文章

成功

能夠過自己喜歡的生活,就是最大的成功。喜歡的生活,其實是不斷成長的生活。只要專注於成長,我們做甚麼事情都能成長,都能獲得喜悅。這樣的生活我們當然會喜歡。很多人都想有這樣的成功,但沒有坐言起行。

先賢

我們能認識先賢,先賢卻不認識我們,所以我們與先賢無法成為知己。先賢是靜止了的靈魂,需要我們以活躍的靈魂去給予他們新生命。同時帶著獲取知識的心,以及給予心,我們會感到更加快樂和有力量。這樣閱讀先賢的著作最有益。

讀書

生命有限,我們不要讀無用之書。我們還應該帶著批判式思惟來讀書,以防被書本誤導。讀通並讀懂,才能學有所用。因此,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實踐,以學到的知識去創造新事物。即使是寫一篇文章,也能大幅提高我們的意識。

答案

一切問題都有答案,否則就不會成為問題了。找不到答案我們可以暫時放下。我們為甚麼要做喜歡的事、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?不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永遠無法開懷。答案肯定有。然而,我們必須親自解答並相信自己的答案。

行動

單憑情感的指引,我們會比較衝動,這是理智不足的表現。單憑理智來行動則會比較遲緩,這是對理智不夠信賴的表現。在情感與理智一致時才行動,我們就會比較穩健。

通暢

經常主動和閉環地思考,是腦筋的運動,對大腦有保健效果。然而,思慮是一種被動的思考。如果我們經常想不通,對身心都有害。思緒與血氣一樣,通暢才會健康。

邂逅

邂逅是建立連結的契機。然而,如果一次邂逅之後,總是期待著另一次,那就無法建立真正的連結了。相遇是緣,相愛是份。上天贈與我們機會,還需我們用心去把握。

年齡

我們看到日出日沒、花開花落、春夏秋冬,因此對自己的年齡心中有數。雖然時間感知比較主觀,但我們還是有客觀憑據的。我們的意識水平越高,對時間的感知也會越準確。

未來

在生命的終點,所有意義都將消失。意義不在於是否有回憶,而在於是否有可能性。然而,一切意義都在於未來。因此,對我們來說,將會"多活十年"很有意義,已經"早生十年"則毫無意義。

童心

也許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心 , 但只有童心最值得保留。世間所有的滋味 , 對童心來說都是新鮮的感受。因此 , 留得住童心 , 我們就會不斷有好滋味。童心也是愛的重要基礎。只要有童心 , 我們就會不斷去愛 , 去付出。

規劃

有些父母習慣了規劃好的生活,也喜歡去規劃孩子的未來。然而,這是徒勞無功的。規劃好的生活無法讓人感到幸福,強制的秩序也會製造苦難。因此,讓孩子自發地創造自己的秩序,他們未來的幸福才有保證。

交際

在普通的交際場合,通常都會感到乏味。不僅自己乏味,別人也乏味。彼此對味的機會不多,對得上就是一生的友誼。因此,不需要交際最輕鬆自在。然而,害怕交際,有時是想去又擔心不能輕鬆自在。這是一種自卑心態。

深厚

默契、欣賞和寬容,都是由了解和溝通達成的尊重,是友誼的初始形式。然而,在互相給予和支持的基礎上,我們才能建立深厚的連結。因此,彼此心甘情願地付出,才是相愛。

隨緣

對自己要率性,以理性帶領感性,創造更有利的環境。對別人要用心,同情和理解別人的需要。對上天要隨緣,不僅把握機會,也接受自己努力後的結果。

關心

相較於自己所在的共同體以外的人,我們更應該關心自己。相對於共同體以內的人(通常是親愛的人),我們應該關心別人如關心自己一樣。在無法自立的時候,我們需要互相支持。因此,建立共同體非常重要。

改良

真善美之中的真,就是真理。善與美都是真理帶來的結果與形態。因此,改良精神十分重要,包括勇於改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。透過改良,我們才能朝著真理前進。

迷惘

人的天性都差不多,而後天習慣和意識的差異比較大。天性設定了本能的好惡,而習慣則決定了心理上的喜歡和討厭。然而,唯有足夠的意識,能讓我們不受天性和習慣的束縛。我們迷失方向的原因,正是意識不到自我與生命的區別。如果不守護任何自我,只守護生命,我們就不會迷惘。

自我

一個凡胎吸收了天地的靈氣,產生了靈魂。這個靈魂沒有本來面目。因此,所謂認識自己,就是去了解成胎以來的習慣。透過這種了解,我們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都會比較清楚,能夠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識。

渴望

渴望被愛也就是未曾被愛,這會讓我們感到一種求不得之苦。因求不得而與別人保持距離,因痛苦而離群,但卻感到孤獨。人只能有情,無情亦是有情。所以,人若相愛,孤獨就被親密替代,多情就被專一替代,痛苦就被喜悅替代。這時候,我們既沒有憂傷,也無需寬容自己或別人。

挑選

對愛情來說,彼此距離越近吸引力越大,很像兩個磁鐵接近時的情況。彼此接近的形式不重要,原因更重要。如果接近是為了讓別人挑選,或挑選別人,那就無法真心相愛。彼此為給予對方而接近,才能建立真正的愛情關係。

誘惑

感到孤獨或誘惑,正說明沒有處於真正的愛情之中。唯有愛情能讓我們不再孤獨,也不再受誘惑。當我們的身體和靈魂都不寂寞,那麼,任何身體或感情都不會造成誘惑。這樣,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平靜,並專注於自己的成長。

紀律

要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,只有尊重不足夠。因為尊重只是愛的一個基本要素,我們同樣需要關心和理解。然而,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,卻需要健全的法治。社會中存在很多不健全的關係,我們也無法強制所有人尊重別人。因此,我們要為人際關係提供一套紀律。

真我

與虛假的自我不同,真我只有一個,就是當下對自己和環境狀況的意識。我們意識到,對於過去的事實,評斷善惡、好壞、對錯或輸贏,均毫無用處。只要在事實的基礎上,對未來的趨勢作邏輯推斷,就能給予生命最大的安全。

同情

我們比較容易同情別人的痛苦,但比較難理解別人為甚麼痛苦。雖然同情心是感情的基礎,但有時同情的只是自己。因此,付出時間去理解別人,也讓別人更容易理解我們,才會是真愛。

分享

太想要一樣東西,即使得到了也未必滿足。分享則有不同的效果。當我們願意與別人分享一切,就會感到自己擁有全世界。心甘情願地分享,意味著我們感到自己真正豐富。然而,只要懂得運用身邊的事物,我們就能真正擁有整個世界。

需要

我們很容易知道自己不需要甚麼。至於最需要甚麼,則必須經過長期思考和實踐,我們才能知道。然而,最終的答案都一樣,我們只需要更好地活著。

成功

獨立的人格和完整的心靈,都是愛情的基礎。然而,有了基礎卻不去愛,就是浪費生命。愛情始於對等的付出,能夠相愛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
經歷

經歷不一定是財富,很可能是包袱。因此,我們需要分析自己的經歷。將包袱打開,取出有用的東西,將沒用的放下。這樣,我們才能輕裝繼續上路。

拐杖

如果離開拐杖就走不遠,那麼拄著拐杖也可能走不遠了。因此,我們應該趁不需要拐杖的時候多走路。年輕人更需要走遠些,盡量遠離父母。

感悟

能獲得感悟,生命的所有感受都會讓我們成長。敏銳的心靈,不僅讓生命力更強盛,還會產生更多的感悟。因此,不要忘記自己的經歷。每一次的回憶,都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感悟。

佔有

佔有,無論是否成功,最後都會產生一種苦。佔有失敗固然會苦。然而,即使成功還是要苦苦維持佔有。因此,追求佔有,我們就會患得患失。我們可以考慮另一種處世方式,擁有。

光芒

我們最需要信奉和堅守的是理性。有足夠的理性,我們更容易建立自己的信念。這種信念能使我們發光並照亮別人,或與別人組成更明亮的光源。唯有理性的光芒,能照亮我們情感中的黑暗。

理解

獲得別人理解會感到快樂,這是因為別人可能明白了我們需求,增加了彼此連結的機會。然而,別人的理解未必是完全的理解,更可能包含誤解。因此,我們需要獲得別人的接受,才能感到最大的快樂。被接受的時候,我們也被別人平等地看待。彼此擺脫了誤解的困擾,達成了真正的連結。明白這一點,我們就會懂得先理解自己,並讓別人更容易理解我們,進而盡力去理解別人,並接受別人。

意義

主觀的意義只屬於某一個人,客觀意義屬於大眾,甚至萬物。所有事物的客觀意義都在於存在。那些關於客觀意義的感悟,是能夠準確地述說並讓別人理解的,而且邏輯井然。而主觀意義有時難以用語言來表達,或者邏輯無法自洽。

潔癖

潔癖會讓人做出過份的清潔行為。這會讓菌叢不平衡,過猶不及。而且,我們也無法做到絕對清潔。對於精神潔癖,我們也可以持有同樣的觀點。在精神世界,所謂清潔僅僅是一種想像和錯覺,其實是不存在和不需要的。我們需要的是精神自由。讓自己毫無束縛地思考和想像,然後以實踐去驗證,可以更快提升我們的意識。

有益

有益於自己的生命,也會有益於其他生命。所有生命有著相同的意義。因此,我們只需要做真正有益於自己生命的事,也就是合理又喜歡做的事,我們就能找到生命的意義。

現實

朝著理想走去,但不要追求理想,因為理想像地平線,可能是永遠無法到達的烏托邦。放棄幻想而腳踏實地,我們就能看清現實,知道如何創造未來。清晰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,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。想要甚麼有時只是欲望,當下生命需要甚麼才是真正的需要。

基礎

愛的基礎是了解,關心和尊重。了解需求,關心感受,尊重選擇。了解才能知道別人的苦樂,關心才能知道強弱。然而,尊重卻是不寵不辱。

創造

雖然貧窮也是創造的動力,但成果未必及得上富裕,因為貧窮也是一種限制。專注力與貧窮或富裕沒有直接的關係,因人而異。創造力則決定於智力及感知能力。

觀念

僅從經歷形成的觀念很多時是錯誤的。先思考,做好準備再行動,事後總結經驗和教訓。這樣獲得的觀念才有可能是真知灼見。

自由

經濟自由比較容易實現,但有時卻會變成心靈的束縛。讓思緒經常穿梭在過去和未來之間,並飛出太空再回想地球,我們的心靈才會自由。

陰影

當我們站在陽光之中,必會使其他一些生命活在陰影裡。陰暗是世界的一種自然色彩。只要不留戀陰暗,我們就不會變得消極。而嚮往光明,我們就能亮麗地活著。

嫉妒

在真正的愛情中,嫉妒無從產生。真正愛著對方,我們絕不會讓對方產生嫉妒。嫉妒的滋味像吃著未成熟或已腐爛的果子,就是那種被侵害的感覺。因此,我們需要保持意識,一旦感到這種侵害,就要醒覺自己不是處在愛情之中,而是處在危險之中。

盡責

讓孩子安全並且不缺乏物質,父母就已經盡責。其他事情應該讓孩子獨立自主,自由地發展。即使是過多的陪伴,也會阻礙他們發展人際關係。然而,必須經由提高孩子的意識,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。

失去

我們不可能因為交出自由而失去自由的。如果真的沒有自由,這些自由本來就不存在。然而,如果擁有這些自由,那麼,無論我們如何交出,這些自由仍然存在。這意味著我們不應忽視自己的自由。在必須保護自己的時候,正是我們挺身而出,運用自由的時候。

虛偽

虛偽者是不自由的人,因為他們必須裝扮。不自由的人也無法讓別人自由。然而,他們有可以亂真的假東西,能讓人對自由產生幻覺。因此,我們必須保持對自由的意識,揭穿假東西。

鏡子

愛情像一面鏡子,照見兩個渴望交融的靈魂。婚姻像一條繩子,捆綁著兩顆各自跳動的心。當意識到自己的渴望,我們就會心心相印,將婚姻變成一個自由的家園。

開放

閱讀和觀察都能引起思考,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。閱讀目的是吸收作者的精神養份,因此我們必須運用批判式思維。觀察目的是感知世界的真相,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心態。

詩意

無詩勝有詩的生活,才是真正的詩意生活。詩意都在當下,因為自由和幸福都在當下。因此,如果關注點與當下離得太遠,我們就感受不到詩意。這意味著,一旦選擇了某個人,或某種生活,我們就應該一心一意。專注於當下,我們就會感到成長的喜悅,這就是無詩勝有詩。

合適

對等才是合適,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對等的伴侶。對等才有真正的安全感和優越感。選擇比自己更優秀或更不優秀的人,都會產生危機感和自卑感。然而,真正的對等是相愛。只要彼此真心喜歡對方,並願意幫助對方,那麼原本不對等的條件也會變成對等的。因此,彼此喜歡就是對等的關鍵。

壞人

忘記別人是人,這是一種會帶來危險的無意識。壞人和蠢人都是人。然而,壞人總想騙人,蠢人不僅容易受騙,也會隨時變壞。唯有時刻記住別人是人,我們才能對壞人和蠢人更有意識。

神秘

愛有無限美,親密帶著神秘。感情是一種歸屬感,獨立是因為看見你。愛是 真善美 ,親密就是接受你。感情是融合與共享,獨立全因為愛著你。

和諧

愛的唯一條件是相愛。彼此因喜歡而給予,因自由而接受,就是相愛。這不僅會讓關係和諧,還會讓彼此融合,組成一個共享生命的整體。因此,我們的生命不再孤單。這就像兩隻舢舨組成一艘雙體船一樣,我們從此更經得起風浪。

合適

能夠互相喜歡,彼此就是合適的人。然而,能夠相愛才是合適的時間。我們應該尊重對方獨處的需要,也應該尊重對方相處的需要。因此,等待合適的人出現,以及等待合適的時間到來,都是非常值得的。只要在等待時不斷成長,彼此就會變成親愛的人。

歸屬

一個成年人將其他成年人當成孩子,或將自己當成孩子,都不能發展真愛情。這是因為互相倚賴。真正的愛情,會讓對方自由地立於世上,不再倚賴任何人。從自立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歸屬,才是全然的歸屬。這種歸屬不包含任何恐懼,反映出我們的自由和信賴。

境界

做事的最高境界是生命的境界。無論做什麼事,我們都應該將延續生命作為唯一的目標。這不僅要延續自己的生命,還要延續別人的生命。因為我們的生命離不開別人。可見,將功利和道德境界整合在一起,我們就能到達生命的境界。

飛翔

親情像土壤,友誼像雨水,愛情卻像空氣。讓獨立的生命連結,又能自由飛翔,這是愛情的偉大成就。因此,只要愛的花朵盛開,靈魂的碩果纍纍,我們的種子就能離開大地,遍佈宇宙太空,讓生命永遠存續。

伴侶

不能成為靈魂伴侶,生活伴侶也難以長久。反之亦然。生活和靈魂本來就是一致的。當我們尋找生活伴侶,其實在尋找靈魂伴侶。當我們尋找靈魂伴侶,其實在尋找生活伴侶。因此,如果將靈魂伴侶和生活伴侶分開,就是將整體的事物割裂。這說明我們正在追求一種無法實現的欲望,而不是滿足生命的一種需要。

忠貞

忠貞和背叛都是人性的一部份,唯有真愛能讓它們退隱。真正的愛情是對人性的超越。彼此滿足於對方,所以無所謂忠貞。發自靈魂的歸屬感,使背叛成為不可能。因此,忠貞和背叛所反映的都不是愛,而是佔有。

燦爛

雖然人生短暫,但也燦爛如星月。朋友像月亮旁邊的星星,能排解寂寞。然而,排解寂寞的經驗,就像一個包袱。雖然裡面​​有我們必需的東西,但始終是個負擔。我們應該提取友情的精華,然後將經驗放下,發展人生更深刻的友誼。當我們看見愛情,就會像看到明亮的圓月那樣,感到人生的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