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全 12月 31, 2018 一個人最理想的狀態,是有完整的意識。一個社會最理想的狀態,是有合理的法治。因此,在理想狀態和理想社會中度過一生,必定最有意義、最自由和幸福。社會進步的目標,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長。這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制度,讓每個人都得到培養。 詳細
無聊 12月 28, 2018 無聊,就是對生活失去興趣。如果對生活沒有興趣,那麼對事務的興趣也是假的。因為事務上的興趣,必須以生活的興趣來支撐。如果我們對生活十分有興趣,即使被單獨囚禁也不會無聊。計畫和實施逃獄,能讓生活變得豐富。 詳細
行動 12月 25, 2018 真正愛情是彼此心靈的融合。在愛上之前,彼此只是做連結的嘗試和準備。結婚是最後的嘗試,一旦失敗就應該終結關係,為新的嘗試保留機會。發展愛情,是最有效益的行動,可讓我們的意識大幅成長。 詳細
壓抑 12月 22, 2018 在很窮的時候,吃紅燒肉感到很快樂,這是因為吃上營養豐富的食物,能夠讓身體更健康。現在吃紅燒肉不會很快樂。除了年紀大味蕾麻木之外,還知道吃這類東西不健康。可見,我們的真正需要不會過度,滿足了就不想再要。只有經常壓抑需要,才會產生過度的欲望。 詳細
交往 12月 17, 2018 "性感"所表達的更多是感受,而"風騷"所表達的更多是觀點。這兩者都是對吸引力的描述。然而,唯有智慧能讓彼此專注地交往。因此,如果專注,彼此就會將性感、風騷和智慧集中在一起,並充份地表現出來。而且,彼此都能夠看見對方。 詳細
培養 12月 17, 2018 人的身體都相似。在相似的身體中培養出來的靈魂,本來也應該相似。但身體所處的環境差別卻很大,這就讓靈魂長出一個獨特的外殼。然而,每個靈魂的核心都一樣,都是一個為存在不斷努力的意識。 詳細
凝聚 12月 15, 2018 榮譽和利益,都會使人產生偏見和佔有欲。因此,對小孩誘之以榮譽或利益,就會削弱他們人格中自由與愛的特質。榮譽和利益可以使人凝聚,但自由與愛卻可以使人連結。凝聚會引起利益衝突,但連結卻能形成共享利益的整體。 詳細
詞彙 12月 15, 2018 語言是一種頑固的習慣。我們感到小孩的說話新鮮,是因為很少聽到他們組合出來的詞語。然而,小孩的說話亦不能當詩,因為他們不是有意識地那樣說。要了解詞彙的微妙意思之後,我們才能寫出真正的詩。實際上,除非已經學會足夠的詞彙,要描述新鮮事物或自己的感受,小孩會感到很吃力。 詳細
老嬰 12月 15, 2018 兒童不知道自己無知,所以很容易被利誘。因此,不知羞恥、無所忌諱的只是一種蒙昧。這也是一種簡單的混濁,遠非單純,所以也是偏見與利欲的泉源。然而,真正的單純,是在知榮辱、知對錯、知善惡的基礎上發展的,是一種有為有不為、擇善而固執的心態。兒童時代的無知不可悲,可悲的是心智無法成長,到成年反而退化成一個老嬰。 詳細
難為 12月 14, 2018 全身心隨波逐流,就不會怨恨時代沒有信仰。完全見利忘義,也不會怨恨人們道德淪喪。因此,最難為的是半人不鬼。如果志大才疏,就會怨怪別人精神平庸。如果心靈荒蕪,也會怨怪害鳥毒日。然而,人最易犯的毛病,是身心衝突。這會讓人思考失據,無法感知真實。 詳細
安全 12月 13, 2018 有命運共同體的感覺,就是感到命運可測。有這樣的感覺才會對自己滿意,並感到死而無憾。然而,唯有相愛,我們才能對自己的命運更有把握。因此,一個相愛的整體,很自然就能給予彼此足夠的安全感。 詳細
安穩 12月 13, 2018 相愛能讓彼此都獲得足夠的自由,所以彼此很自然就歸屬於對方。真正的相愛,不是誰也離不開,而是誰也不想離開。彼此既獨立又親密,能夠獨處又能夠相處。每個人都很需要這樣的生活,因為都希望活得安穩。 詳細
糾紛 12月 13, 2018 結婚表示彼此更親密地生活。情感互通、事務互助、身心共享,這些都是默認的親密表現。如果發生糾紛,原因必定是違反了這種默契。然而,婚姻無法簽訂詳細並有效的合約,它能提供的保障不多,彼此只能基於信賴而一起生活。因此,唯有以愛情做基礎,我們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安全和穩定的婚姻。 詳細
成熟 12月 13, 2018 靈魂與身體是一個整體,因此幸福感是由身體進入靈魂的。內心世界豐富,意味著身體敏感和活躍。然而,要感知幸福,我們還需要成熟的靈魂。因此,我們需要記住每一刻的感受,並思考它的來龍去脈。當我們建立起完整的意識,靈魂就會成熟,幸福也會在眼前出現。 詳細
合作 12月 11, 2018 遠古的創造只是一個人獨力完成的事情,後來很少能夠這樣做了。偉大的創造,必須由許多人同心協力,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有好成果。如果不懂得與別人合作,就會把自己變成孤島。因此,除了一些封閉和孤獨的內心表演,以及一些藝術創作,其他真正造福人類的偉大創造,都是合作完成的。 詳細
美貌 12月 10, 2018 女性的美貌是一種先天的優勢。然而,如果沒有智慧的支持,又會變成弱勢。有智慧而沒有美貌,即使遇不到喜歡她的男人,也可以自我成長,獨自生活。如果有美貌而沒有智慧,人就會變得虛浮,並招致危險。最簡單的智慧,就是在不安定的環境中,懂得保護自己。女性的美貌有時會變成生活坎坷的因素,所以更需要智慧來保護。 詳細
虛榮 12月 10, 2018 一個普通人要住別墅、開豪華車、用名牌物品,必定要花費很多心思。這其中一定包含著虛榮心。可見,沾沾自喜、擺闊、炫富,這些都是窮怕了的表現,是所謂的揚眉吐氣。人們必須生活在長久安穩的環境裡,才會產生真正的平常心。 詳細
牢固 12月 10, 2018 真正的愛情自古就稀少。古代的人雖然不懂愛情,但生活也有很多限制,所以沒有愛情的婚姻也很牢固。因為婚姻能讓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。雖然現代人懂愛情的也不多,但卻有了更多的自由,所以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很容易破裂。以後懂愛情的人多了,婚姻又會再次牢固的,因為人們懂得將婚姻建築在愛情之上。 詳細
美感 12月 09, 2018 大部份的美感,都來自我們對永恆的聯想。我們嚮往著永恆的生命。因此,面對那些暗示著永恆的東西,我們都感到美。然而,愛情的美感,不僅因為它帶著對永恆的暗示,更因為它創造了真正的永恆。愛情讓我們超越了短暫的生命,透過意識連結到永恆的宇宙。 詳細
幻想 12月 09, 2018 一個模糊的聖地,其實是一個幻境,就像幻想中的天堂一樣。如果幻想遠離了現實,即使抱著相同幻想的人,也無法走到一起。因為各有各的現實。因此,幻想與現實的距離越大,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越大。 詳細
欲望 12月 09, 2018 縱欲未必快樂,更會引起痛苦。因此,我們必須將欲望與需要分開,並理解兩者的差別。欲望是虛假的需要,所以縱欲是疾病或不幸的起因。然而,滿足身體的需要,卻是自由和幸福的基礎。 詳細
命運 12月 08, 2018 我們不應跟隨感性而應率領感性,不僅跟隨因緣更要創造因緣。這樣,我們就能更大程度建構自己的未來。命運只對無意識的生命起作用。對有意識的人來說,未來是自己創造的。意識水平越高,我們的未來就越順遂。 詳細
守護 12月 06, 2018 真正的勇敢,不是產生於遺忘的無知無畏,而是意識到艱險仍然繼續前進。靠本能生活的是普通動物,而人類是以理性守護自己的。人類在理性的發展中不僅自救,更拯救了其他生命。從宗教到哲學,再發展到科學,確保了生命不會困死在地球上。這是人類對生命整體的貢獻。 詳細
危險 12月 06, 2018 除非別人死去,否則不准許別人離開,這種做法不是愛而是佔有。因此,如果看不到的時候才最"愛",所表達的很可能是恨。我們應該認識到,遠離那些有感情執著的人,就是遠離危險。 詳細
超脫 12月 05, 2018 一件事情與我們的距離,指的是利益關係的深淺。也就是說,完全沒有利益關係,我們當然能夠超脫。這時候事情於我們的距離無限遠。然而,無論我們的立足點放在哪裡,只要看見或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,或多或少都會受影響。因此,真正的超脫是透過對事情的深度理解和感受,讓自己在未來不再受它的影響。 詳細
層次 12月 05, 2018 傳統中的天作之合,往往是冤家聚頭。不是愛情容易生變,而是人們將其他感情錯看成愛情。實際上,容易生變的是婚姻。而且,我們也不應將愛情與婚姻直接比較,因為兩者的層次是不同的。愛情是一種穩固的基礎,美滿的婚姻就像在愛情之上所築起的大樓。 詳細
懷抱 12月 05, 2018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,就是在家裡。這種想法是一種自我安慰,聊勝於無。如果真的如此,我們就不需要家了。然而,在真正的家裡,我們才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。這種想法更真實,也更有意義,因為它能夠被我們實現。 詳細
吵架 12月 02, 2018 在相愛的情況下,以溝通代替吵架,不僅能互相適應,更能互相促進和不斷進步。然而,如果不相愛,吵架時就會互相攻擊或揭短,不斷發洩不滿。這樣,如果不吵架,關係就會迅速完結。 詳細
障礙 12月 01, 2018 蘇東坡很幸運。有侍妾朝雲那麼理解他,讓他感到很舒暢。然而,我們不知朝雲是否幸運,讓蘇東坡能真的理解她。讓自己的舒暢,又能讓別人的舒暢,才能實現自己喜歡的生活。否則,周圍每一個別人,都有可能變成我們的障礙。 詳細
專注 11月 30, 2018 專注地做事,不僅能夠做得更快更好,更能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。然而,真正的專注,是專注於自己的生命。有時我們覺得事情重大,是因為不專注於生命而看錯了。相對於生命,無論是人間、歷史甚至宇宙,都是微不足道的。 詳細
儲備 11月 30, 2018 在思考時想通想透,我們就能儲備豐富和堅實的思想,在行動時就有足夠的支持。然而,慣性地思考無助於系統思想的形成。我們還要自主地思考,以及懂得何時停止思考,讓思考變成提升意識的思維活動。否則,思考也有可能引起抑鬱,並傷害身體。 詳細
行為 11月 29, 2018 因渴望連結而去愛,必定是一種有意識的給予行為。愛中的了解,是由意識帶動的行為,而不是一種不由自主。連結是互相給予的結果。然而,互相了解才能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,建立真正的連結。 詳細
關鍵 11月 28, 2018 自由是幸福人生的關鍵。如果能自由發展,人們無論是獨特或一致都是好的。我們不僅會欣賞奇花異草,也會欣賞由同一種花組成的花田。因此,只要感到自由,無論何種生活方式,我們都會感到幸福。 詳細
法律 11月 28, 2018 保護個人自由只能仰賴法律,其他方法都會引起衝突和混亂。因此,制訂合情合理的法律顯得非常重要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,然後自願地尊重和包容別人。這樣社會才會有好的秩序。 詳細
經濟 11月 27, 2018 除了愛情,婚姻所應該重視的,是共同生活的經濟效益。否則,我們就無須結婚了。兩個人一起生活,總比一個人獨自生活更便利,經濟效益更高。因此,將彼此的利益合併,我們就能組成一個利益整體。然而,有愛情作基礎,我們才能放下自我,更多考慮整體。 詳細
厭倦 11月 26, 2018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愛他。也就是說,只有去愛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。而且,人是不斷變化的,深入的了解會使我們感覺對方更生動,也感到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。因此,只要彼此相愛,婚姻厭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。 詳細
牽掛 11月 25, 2018 毫無理由的牽掛不足以證明是真愛,有時只是擔心自己的投資或寶物受損。真正的愛必定了解和信賴對方的能力。因此,需要協助的地方早已提供了協助,需要在身邊支持的也早已在身邊。即使有所掛念,也會及時溝通和緩解。 詳細
看上 11月 25, 2018 對一個人的物質條件有要求,說明未愛上這個人。佔有欲反映的不是愛上,而是看上。這意味著盡可能去佔有。而且,能否愛上還取決於能否相愛,也就是彼此能否滿足於對方。因此,如果懂得選擇對象,我們都會選擇能夠相愛的人。 詳細
誘惑 11月 25, 2018 愛情是好婚姻的基礎,而婚姻的好壞又反映愛情的真假,所以婚姻無法反過來變成愛情的保障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是歷久常新的,無需排除與其他人發生新愛情的可能性。因此,愛情最值得自豪的地方,不是歷盡誘惑而忠貞不渝,而是無所謂誘惑。這裡面有一個深刻的原因。當面對可能的誘惑,愛著的人首先想到的,只是他的愛人或伴侶,而不是眼前的人物。 詳細
培養 11月 24, 2018 愛是一種能力,與其相反的必定也是一種能力。冷漠接近無能,所以愛的反面是恨而不是冷漠。孤獨者只是冷漠,如果心中沒有恨,那麼他們還有機會去愛。另一方面,愛的本質決定了它不會變成冷漠,更不會變成恨。愛可以不被接受,但愛者卻不會感到受挫。然而,恨者不可能去愛,因為生命力已變成破壞力。因此,恨無法直接變成愛。恨者必須認識到,恨首先破壞自己的生命和意識。這樣才能將恨平復,還原成冷漠,再逐漸培養愛的能力。 詳細
獨處 11月 23, 2018 我們應該具備獨處能力,但更應該關注自己的相處能力。一旦感到獨處是一種美好的享受,內心就會拒絕與別人在一起,無法產生真愛。這不僅會削弱我們的相處能力,更會造成心理障礙和疾病。然而,有愛才能成長。愛是一種與別人共享生命的行動。 詳細
自律 11月 22, 2018 真正的自由不包含自律,因為自律是他律的一種內化,是對欲望的一種壓抑。壓抑就不自由。而且,欲望可以無止境,當各種欲望疊加在一起,也無法壓抑。因此,自律只是一種虛偽,其實在內心已經犯禁無數次。然而,滿足了需要而擺脫了欲望,我們就不再需要自律。這時才是真正的自由。 詳細
財富 11月 22, 2018 婚姻其實是一種經濟聯合,所以要以愛情為基礎。如果沒有愛情,婚姻不僅是身心上的束縛,更是經濟上的束縛。因此,從愛情走到婚姻,就是在兩個人的範圍內實現財富共享。只有在這種共享式的婚姻中,才能體現真正的各盡所能、各取所需。 詳細
體驗 11月 17, 2018 欣賞事物的外貌,我們需要與其保持一定距離。要理解事物的本質,我們就需要深入其中。超脫的心態確實是欣賞人生的方式。然而,要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,就需要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 詳細
反感 11月 15, 2018 愛情是從普通友誼發展出來的,是一種更深的友誼。然而,即使普通友誼,我們都不會對別人反感。因此,無論是對別人的身體或心理反感,都說明彼此的感情不是友情,更不可能是愛情。 詳細
壞事 11月 13, 2018 有古人教導後輩不要做好事,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。然而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,既然好事都不要做,那麼壞事更做不得。其實,我們無須理會好事壞事,只做真正有益自己的事就對了。 詳細
事實 11月 13, 2018 要避免受虛假的東西所愚弄,我們自己首先要真實。這意味著我們思考要以事實為依據。如果習慣於憑空想像,我們就會將虛假的東西想像為真實,很容易被騙。而且,這種想像本身就是虛假的東西。 詳細
做事 11月 12, 2018 做事不愉快會影響利益收穫,因為愉快就是利益的一部份。也許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心態∶有困難就努力克服困難,做得慢一點無所謂。沒有困難我們就儘快完成任務。這樣我們做事就可以更愉快。 詳細
成熟 11月 10, 2018 年輕人的內心比較簡單,所以富於理想,不斷探索外界。成年人的內心複雜,但他們卻無暇顧及。到了中年以後,空餘時間多了,也產生了緊迫感,這時才會考慮修好自己的內心。然而,心靈在中年以後才能成熟,不是一種理想的狀態。這會讓人難以適應老年生活。 詳細
欲望 11月 10, 2018 自我由本能、習慣和情緒所組成,它會將自己看得比身體更重要。因此,如果由自我來主宰生活,就會損害身體。有時它突然意識到身體的需要,又會產生超出需要的欲望。這不僅再次損害身體,還會將時間消耗在無法滿足的欲望上,並阻礙意識的成長。 詳細
心田 11月 10, 2018 將混亂的思緒理順,是思考的一個作用。雜草就像混亂的思緒,莊稼像有條理的思維。可見,耕耘要有好工具,思考更需要正確的方法。然而,保養心田的最佳方法,是讓情緒平靜,然後相通想透。 詳細
永恆 11月 09, 2018 我們是相信永恆的,內心更渴望著永恆。如果世間沒有永恆,也就沒有真理了。然而,執著於永恆不變,是一種倚賴,也會引起焦慮。只有接受永恆的變化,才是對未來永不改變的信心。 詳細
上帝 11月 08, 2018 天國和上帝都只存在於信者的心中,所以上帝的笑其實是信者自己心裡一笑。我們不是上帝,無法擁有全面的能力。然而,我們可以建造一塊自己舉不起的石頭,然後想辦法將它舉起。因此,當遇到困難,我們不僅要用理性安撫自己,更要關注自己的能力。 詳細
遭遇 11月 08, 2018 一切意義都是精神上的,因此我們的所有遭遇都有意義。如果緊握對方的手是因為恐懼,而不是因為給予對方力量,也就不是愛。如果珍藏某些小物件是因為對過去不捨,則意味著對未來不夠開放,也就是執著。 詳細
嫉妒 11月 06, 2018 人際關係的問題,不在於彼此太接近,將對方慣成了小人或逼成了小人,而在於彼此的愛心不足夠。距離縮短了,表示需要付出的時間更多,愛心不足自然會感到不適。然而,愛情是融合,一旦出現嫉妒,即表示融合失敗,彼此的愛情不存在。只有濃厚的愛能避免嫉妒。當我們真正愛著一個人,是時刻想和對方在一起的。這種陪伴的意願,讓嫉妒無從產生。 詳細
死亡 11月 05, 2018 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是不自由的。尤其是面對死亡的時候,我們一心只想求生。求生需要別人的幫助。即使需要以尊嚴的方式來承受苦難,我們亦需要別人大量的支持。然而,別人的支持也遠未足夠。只有確信將來還有機會體驗世界,我們才能安然面對死亡。 詳細
嫉妒 11月 04, 2018 將人當成物件,認為這個人會被其他人搶走,就會產生嫉妒。這是一種原始的感情,說明佔有心還沒有轉化為愛心。真正的愛情不會帶有酸澀味。不成熟的果子才是酸澀的,帶著嫉妒的感情,就像小孩子玩戀愛遊戲,並不是真正的愛情。 詳細
信賴 11月 02, 2018 積極尋找不死的方法,是智慧的表現。相信上天賜予自己永恆,卻是信仰。然而,真正能淨化心靈、使人變得崇高的,是對大自然的信賴。我們信賴宇宙規律,信賴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發展。從這種信賴產生的喜悅,能使人平靜地面對死亡。 詳細
藝術 11月 02, 2018 說"世事無常",只是一個很籠統的表達。在我們的心裡,總是希望宇宙有規律。如果失去發現規律的勇氣,我們的自信也會喪失,這是對自己失望。有時厄運與自信有很大關係。然而,我們應該接受偶然,順應必然,選擇當然。這是生活的藝術。 詳細
利益 11月 01, 2018 我們可以將利益分為真我的利益,或自我的利益。前者包括生命的需要和意識的成長,是真實的需要。後者是虛幻的,是我們的本能、習慣和情緒的混合物。為滿足需要而努力,是發揮我們的生命力。然而,為實現虛幻的利益而努力,就是浪費生命。 詳細
深刻 10月 30, 2018 陶醉於任何事物都只是一種消耗,對過去的見解也可能對將來毫無價值。是否創造性的活動,關鍵在於有否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因此,有些生命默默地消失,有些卻在世界上留下一個深刻的痕跡。 詳細
求知 10月 30, 2018 在欲望層面上,無聊與痛苦是一樣的,都是因無法被滿足而失望。欲望是一種虛假的需要,所以註定無法被滿足。實際上,追求幸福也是一種欲望,所以越想幸福就越得不到。求知欲是一個更好的例子。一旦我們產生求知欲,就永遠無法被滿足。然而,求知欲是最有正面作用的欲望,因為它能讓我們更好地滿足自己的真正需要。 詳細
對等 10月 28, 2018 關於愛情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同一個標準,就是對等相愛。友情和愛情都是這樣的,兩者的差別只在於愛的深度。然而,對等並非相等,所以對等不是一個死板的標準。彼此能夠維持良好的互動,就能容納彼此的差異,達成對等。對等才能和諧。和諧的關係才能產生安全感和美感。 詳細
處境 10月 26, 2018 幸福不是一種心態,而是對自由的一種意識。明白自己的身心處境,而且感覺滿意,我們就會感到快樂。持續的快樂,又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自由。這就是幸福。然而,積極的心態能讓我們更容易獲得幸福,因為它會讓人更有意識。 詳細
學校 10月 23, 2018 年輕人應該將謀生放在第一位。因此,學習時不應死記硬背,而應掌握真正的謀生知識。另一方面,學校的目標應為年輕人打好自學的基礎,因為許多知識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學到的。然而,人性是社會大環境培養的。除了家庭、學校,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。 詳細
吵架 10月 23, 2018 吵架是為了獲勝才吵的,所以對關係會有一定的損害。然而,如果彼此無分你我,也就無分輸贏,也不需要吵架了。因此,當關係變得親密無間,彼此也不會再吵架,但會有更多討論和溝通。 詳細
工具 10月 23, 2018 無意識的生命所做的一切,無非為了延續。然而,我們感知了生命不知道的東西,為生命增加了連結這一項。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工具,也是用來享受的。因此,我們在生命的享受,不僅是存在的喜悅,還有成長,以及連結的喜悅。 詳細
福氣 10月 22, 2018 經歷身心重創之後活了過來,很難有幸福感。因為幸福是由幸運和福氣所組成的。能活過來,雖然感到自己幸運,但不會感到有福氣。然而,如果喚起對生命的熱愛,也能扭轉這種心態。我們可以這樣想,仍然活著已經很有福氣了。 詳細
貪心 10月 22, 2018 貪心由智能產生,又是智慧不足的表現。之所以強化某種意識形態無法去除貪心,是因為這種強化本身也是貪心。如果智慧仍然不足,我們也無法根除貪心,只能透過規則將它引導到健康的途徑。 詳細
牢固 10月 21, 2018 知道甚麼是愛情,才會發生真正的愛情,這就像知道幸福才能獲得幸福一樣。古代人比現代人對愛情認識更少,所以真正的愛情也肯定更少。古代人的感情關係比較牢固,是因為物質貧乏,彼此必須相濡以沫。現代人物質豐富了,缺少愛情的關係就很容易破裂。 詳細
藝術 10月 18, 2018 男女交往大多數從魔術開始,戴著面具約會。在建立表面上的關係之後,就要靠技術來維持,相敬如賓。然而,要從藝術開始,研究理論和不斷實踐,並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,愛情才會穩固。因為愛情是心靈上的藝術。 詳細
確定 10月 17, 2018 即使無法確定彼此有多少愛,我們也能感受到有多少不愛。真愛是藏不著的,必定反映在行動上。這又反映一個人對別人的意識。因此,對等相愛最容易被確定是真愛。其餘的感情關係,有可能是愛,但更可能不是愛,而是其他索求或欲望。 詳細
壓迫 10月 17, 2018 有時候,樂於助人是虛榮心作怪,助人為樂則是病態的自私。真正的善良,是希望別人能夠自食其力,在別人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伸出援手。被迫接受別人的給予,我們也會感到將要被迫回報別人。讓別人感受這種被迫回報的壓力,就是對別人的壓迫。 詳細
回報 10月 16, 2018 正常的分享都懷著一個希望,就是達成對等的分享,即共享。共享和分享有微妙的差別。帶著愛的給予,是一種尋求共享的行動,目的是相愛,讓彼此建立深層的連結。因此,除非處於十分困難的時刻,如果無法回報仍接受別人的給予,就是一種貪心。 詳細
真情 10月 16, 2018 真情不懼怕假意,因為真情是由理智率領的。那些會產生怨恨甚至災禍的交往,一開始就是想著獲取而不是付出。這種貪心就是假意。因此,如果缺乏真情,我們就很容易跌進感情的陷阱。 詳細
動力 10月 15, 2018 所有欲望都反映著對愛的需要。因此,僅僅將欲望剝離,我們的靈魂就會變得空虛。然而,當我們發現愛並去愛,靈魂就會變得充實,激發出豐富的創造力。具備這種來自靈魂的動力,我們就會變得真正主動。 詳細
工作 10月 14, 2018 感到被迫,有時候意味著時間太少。如果被迫去做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不快樂,甚至痛苦。即使是感興趣的工作也會如此。然而,只要是自願的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快樂,因為在工作中我們會成長。 詳細
品格 10月 14, 2018 品格是由物質環境培養出來的,而且養成之後也不容易改變。然而,太多或太少物質培養出來的品格都有偏差。因此,只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要,對他們的成長最有利。是否能夠獲得幸福,則在另一層次,要看他們以後的成長。讓孩子知道甚麼是幸福,它們就更有機會獲得幸福。 詳細
興趣 10月 14, 2018 一個人表面上對甚麼都沒有興趣,其內心可能藏著一些怪癖。如果希望與他建立親密關係,就需要關注他是否真誠。一個真誠的人必有高水平的意識,無論內心如何都是可以改變和成長的,我們都可以接受。 詳細
婚戀 10月 11, 2018 在年輕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,很可能是父親的形象。這個形象恰恰是要抹掉的。女人不需要倚賴男人,更需要愛男人。兩性各有天職,所以對等相愛才是現代婚戀的正路。因害怕付出或失敗而不願意婚戀,是一種病態自私,對兩性都沒有好處。 詳細
無憾 10月 11, 2018 經歷真正的愛情,我們就會感到人生無憾,這種感覺就是幸福。真正的愛情是終生的事業。因此,只要有一刻感到無憾,我們就終生無憾。然而,為愛情創造條件,克服一切困難,我們不僅會獲得幸福,也能積累財富。 詳細
挫折 10月 09, 2018 所有問題都有答案,但不是所有答案都合理或被接受。之所以思考有意義,是因為一定有答案。這些答案還會變成我們的信念或準則。然而,如果我們在實踐中遇到挫折,就應該思考這些答案的合理性,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更新。 詳細
美感 10月 09, 2018 衰竭的生命力只是美的缺失,而扭曲的生命力卻是一種破壞力,是真正的醜惡。正因為人性容易被扭曲,所以表現扭曲人性的藝術品也會引起共鳴。然而,真正的美是一種舒適的感覺。因此,美感需要以愛來維持。只要熱愛生命,我們就能以藝術表現人性的真善美。 詳細
名聲 10月 08, 2018 實際上,除了物質和安全,生命再無其他需要。即使安全也需要物質來支持,所以生命最需要物質。我們的地位和名聲,都反映出獲取物質的能力,但獲得這兩者的代價也很大。因此,我們可以考慮放棄追求地位和名聲,轉為關注創造力的成長。當我們創造出有益生命的新事物,地位和名聲也會隨之而來。 詳細
財富 10月 07, 2018 有了相愛的伴侶,就有了和睦的家庭和知心的朋友。有這樣的基礎,財富也會更容易獲得。然而,告誡自己一定要擁有大量的財富,也就沒有那麼容易獲得了。因為這樣會偏離人生的目標,忽視伴侶和家庭,破壞一個獲得財富的好基礎。 詳細
聰明 10月 06, 2018 對愚蠢的人來說,結婚是愚蠢的,因為他們必定會走進一座圍成,失去自由。然而,聰明的人結婚,能突顯他們的聰明。因為他們能夠以愛情建造一個快樂的平台,然後築起一座幸福的婚姻大樓。 詳細
條件 10月 06, 2018 就如其他人際關係那樣,婚姻有好有壞。然而,奇妙的大自然演化出性別,如果不再演化出婚姻,就變得不奇妙了。然而,如果婚姻出了問題,那是人的問題,而不是婚姻的問題。如果每個人都有更多意識,婚姻也會變好。我們會意識到,愛情是建立良好婚姻的基本條件。 詳細
能力 10月 03, 2018 自卑是相信自己沒有能力,自信則是相信自己有能力。兩者都是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。然而,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情況,才能讓信心引發行動力。因此,培養充份的意識,我們就能建立自信,並積極發揮自己的能力。 詳細
衝突 9月 29, 2018 如果雙方都重視真愛,建立起愛情關係,那就不會互相挑剔,更不會移情別戀。因此,那些驚天動地、可歌可泣、風起雲湧、乍喜乍悲的感情關係,都不是真正的愛情關係。因為帶有非常多的衝突。 詳細
規條 9月 29, 2018 快樂是短暫的喜悅,幸福是持久的喜悅。然而,如果必須以某些規條來生活,即使能夠獲得快樂,也難以感到幸福。幸福與自由密不可分。因此,任何規條或習慣,最終都會變成感受幸福的障礙。 詳細
靈活 9月 29, 2018 生命最好的狀態就是身心健康,與生活簡單或複雜沒有直接關係。然而,如果將生活變成了一種習慣,就會影響健康,甚至變成痛苦和困擾的來源。擺脫所有習慣,我們才會有一個靈活的心理,更容易保持身體健康。幸福在於自由。當我們打破心理束縛,就更容易感到幸福。 詳細
頑固 9月 28, 2018 感到自己庸俗,是一個改變的契機。有些人初時會冒充高尚,這只可以是一種過渡狀態。然而,我們需要足夠的意識,才能識別自我的虛偽。從庸俗到高尚,個性發展的最大障礙是無意識、不自覺。而且,無意識最終會形成頑固的習慣,讓成長變得非常困難。 詳細
虛幻 9月 27, 2018 提倡精神追求,這種觀點帶有虛幻的傾向。它將人類對自由的嚮往,分割為精神與物質,並對物質追求有所排斥。然而,精神無法脫離物質而存在。一旦以精神事物作為追求的目標,我們就會進入一個想像世界,並脫離現實。我們必須更多思考物質世界的事物,並讓想像力服務於物質追求。這樣,我們既能滿足物質需要,也能透過精神世界獲得更深的滿足。 詳細
錯覺 9月 24, 2018 不僅我們的生命短暫,所有生命都短暫。而且,不僅我們無法全盤掌控人生,其他人都一樣。如果沒有連結,死亡所解除的僅僅是孤獨的感覺。這也是人生的共同點。然而,孤獨感只是一種錯覺,誤以為別人的情況不一樣。這會導致缺乏愛的能力,對別人無法同情和理解。 詳細
敏感 9月 23, 2018 真正敏感的人,就不會被感情所困,因為能分辨愛情的真假。真正悲觀的人,也不會墮入空冥,因為知道逃避也無法解決問題。因此,我們最需要讓身心保持一致。一旦身心矛盾,就會導致問題叢生。 詳細
前進 9月 21, 2018 我們都追求滿足,而滿足的程度,卻取決於對世界的了解有多少。了解得極少或極多,我們都會感到滿足。而了解得不少也不多,就會感到不滿足。因此,如果無法退步,我們就只能積極前進。 詳細
努力 9月 20, 2018 身體是靈魂無可選擇的居所,靈魂真正嚮往的是自由。因此,讓身體長壽必定是靈魂的一個目標。做事"爭分奪秒",就是靈魂為身體長壽所作的嘗試。這又會損害身體的壽命。然而,沒有過去的"爭分奪秒",當下的自由肯定沒有這麼多。因此,儘量減少身體的虛耗,並創造更多有益生命的事物,就是靈魂的努力方向。 詳細
想法 9月 20, 2018 錢是否好東西,取決於一個人的心理素質。然而,無論如何,用錢無法買到對生命最有益的東西,尤其是買不到自由。而且,如果我們心靈不自由,即使有很多錢也不會自由,有時反而會增加束縛。可見,我們必須有好的想法、心態和毅力,才能將錢變成真正的好東西。 詳細
乞丐 9月 18, 2018 兩個孤獨的人走到一起,如果仍然不能擺脫孤獨,他們就會變成兩個情感乞丐。兩個人都向對方討愛,當然討不到。愛只能出於兩個豐富的靈魂。唯有彼此真誠付出,協助對方走出孤獨,真愛才有可能發生。 詳細
活力 9月 15, 2018 性能力反映活力,所以也能反映愛的能力。不相信愛情,是缺乏心理活力的表現。因此,沒有愛情的性行為只是一種發洩,無法讓性能力得到充份的發揮。這又會讓人感到空虛和失落,並導致身心衝突。然而,這種衝突也有積極的一面。它能讓我們變得清醒,並發現愛情的重要性,從而將全身心的活力投入其中。 詳細
溫暖 9月 14, 2018 對成年人來說,真正的人間溫暖是心理上的需要被滿足。然而,願意給予心理上的照顧,自然也比較願意在生活各方面提供支援。因此,理解別人的需要,靠的是深入的交流。充份理解別人的身心需要,是真愛的第一步。 詳細
形式 9月 12, 2018 真愛是一種明智,也是一種深度的意識。這不僅是給予,更是敞開和接受。因此,互相喜歡,並以深度的意識相處,就是真正的愛情。一個愛情不可能永恆,會隨著生命的終結而終結。然而,愛情能夠傳播,一個可以變成很多個。當世上有很多很多愛情,人類就能蛻變成新的生命形式。 詳細
回報 9月 12, 2018 之所以假愛會造成痛苦,是因為假愛所追求的是自己心中預設的回報。求而不得就會痛苦。然而,真愛源於對生命的喜悅。因喜悅而付出,被接受則更加喜悅。因為必有回報,所以真愛不求回報。 詳細
選擇 9月 11, 2018 真正的自由是無需選擇,因此也沒有任何限制。愛上一朵花是得到了自由,因為無須再選擇其他的花。因此,這時候拒絕別的花也不會失去自由。這意味著,真正愛上一個人,我們才有可能愛一切存在,才有可能真正自由。 詳細
老師 9月 09, 2018 學校的本質是知識販賣場,教師是授課員,學生或家長是買主。因此,辦學首要的是貨真價實,能將真正有用的知識教給學生,童叟無欺。符合這個要求的學校才是好學校。懂得教學方法,能讓學生掌握有用知識,這些就是好老師。我們無須要求老師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。因為有些老師還沒有孩子,還不懂得做父母。 詳細
敞開 9月 05, 2018 愛包含著充份的信賴。當我們信賴對方,就會盡可能向對方敞開自己,就像向鏡子敞開一樣。如果沒有鏡子,我們也難以對自己仔細地了解。相愛就是互為鏡子。因此,我們在相愛中能夠認識真正的自己。 詳細
旅程 9月 05, 2018 對相愛著的人來說,對方不是一個無法了解的秘密,而是一個可供永遠探索的目標。永遠探索並非因為無法了解,而是因為彼此不斷變化。因此,敞開自己並探索對方,以達成最深的了解,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和有趣的經歷。 詳細
自信 9月 02, 2018 思考時與自己對話,交流時與別人對話。我們的思想是在對話中產生的。因此,多思考和交流,我們才能保持思想的豐富和清晰,並獲得充份的自信。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,我們就會被別人的極端言論所震懾,內心也會失去自由,從而束縛了自己的行動。 詳細
放下 9月 01, 2018 因厭倦奢華而尋求樸素,與害怕複雜而嚮往簡單,同樣是走向極端。尋求樸素和簡單,反映出追求自由的心態,但這種心態本身卻是一種束縛。因此,順應自然而不強求,放下對自由的執著,我們才有可能到達自由的境界。 詳細
羨慕 9月 01, 2018 如果認為自己有能力而無機會,或者有機會而無能力,我們就會羨慕別人。當認為自己有機會亦有能力,卻被別人搶先得到,才會嫉妒。嫉妒源於自己的偏見。因此,羨慕是一種積極的情緒,而嫉妒卻是消極的。 詳細
對等 8月 29, 2018 真愛的表現,是放下權力並給予自由。然而,我們還需要有對等給予的意願,才能充份體現真愛。這意味著彼此願意為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努力。真正對等就不會分離。因此,一旦擔心分離,就意味著不對等的關係。 詳細
冷漠 8月 26, 2018 冷漠是淡淡的恨。對生命失去熱情,原因只會是恨。然而,恨是對生命的破壞,冷漠只是緩慢一點而已。一個人的孤獨感太強烈或孤獨太久,都會造成冷漠,進而產生恨。愛的基礎是喜歡,恨的基礎是討厭,無愛也無恨才是寂靜。可見,愛的反面就是恨。恨與愛一樣,都是將生命力作用於外界。因此,只要將生命力用於促進別人的成長,我們就有可能將恨轉化為愛。這樣,我們不僅能夠走出冷漠,還能夠在愛中成長。 詳細
兩性 8月 26, 2018 男性不應敬畏女性,而應提供幫助。認為女性貼近自然,就是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加無意識。如果男性持有這種看法,就更應懷著對自然的謙卑,在各方面輔助女性。其實,兩性各有優勢,彼此充份合作才能走上自然之道。 詳細
終極 8月 25, 2018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獲得幸福,而豁達的胸懷是獲得幸福的基本素質。生命的終極目標是避開傷害和災難,永遠延續。然而,這也是終極的幸福。因為幸福的人能為後世留下更多有用的知識。 詳細
答案 8月 25, 2018 任何問題都有答案,只是有些答案不被認同,需要我們繼續思考。因此,我們需要首先想通小問題,因為得到的答案有利於思考大問題。然而,能夠想通大問題,對解決小問題又會有實質的幫助。 詳細
無聊 8月 22, 2018 無聊的原因 , 是找不到安撫 欲望 的方法,也就是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生命力。可見 , 要徹底解決無聊 ,我們必須首先放下欲望 , 然後 專注於滿足生命的真正需要 。這是發揮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。 詳細
歸零 8月 21, 2018 生命本身是一種得到,而死亡只是歸零,並不是失去。人生歷程就是一個積累物質或意識的過程,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。雖然,所積累的物質在死亡之後再次分散,但意識卻有可能長存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死亡也不是一切歸零。因此,人生可以永遠是得到。 詳細
敏銳 8月 19, 2018 快感或痛感的強弱,也取決於心靈的狀態,而心靈狀態則取決於理性。換句話說,擁有完備的理性,心靈就處於一個理想的狀態中,我們對外界的感知最為敏銳和靈活。有理性的支持,我們感性的洞察力就會被提升。 詳細
謊言 8月 18, 2018 願意傾聽所有聲音,才會有最聰明的耳朵。真理是普遍的,無論如何我們都聽不出它的個性。然而,真實的謊言不是真理。當我們仔細傾聽,就會發現它的個性和欲求。因此,對於謊言,我們可以帶著同情心去理解,從中發掘出有用的信息。 詳細
煩惱 8月 15, 2018 快樂往往發生在成功創造之後。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、物我關係或心靈聯繫,我們就能獲得真正持久的快樂。痛苦卻有很多不同的原因。然而,瑣屑的煩惱也是一種痛苦,是苦於缺乏快樂。 詳細
熱愛 8月 12, 2018 探索真理,目的是確定前進的方向。因此,我們需要知道真理並熱愛生命。為探索真理我們必須付出時間和努力,這無可避免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為探索真理付出整個生命。因為這樣就無法繼續探索,也無法知道真理。 詳細
身體 8月 12, 2018 如果對美麗比較敏感,我們往往更注重健康的生活。然而,不需要追求美麗,才是真正的健康。因為這樣生活最自由。真正的美麗,是高水平意識掌控下的身體面貌。因此,真正需要追求的是意識的成長。 詳細
家庭 8月 03, 2018 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,我們就有了穩固的成長基地。這個基地也是激發創意的地方,因為我們會想方設法去鞏固它。這能讓我們產生重大的創造。家庭是創新的動力源泉,不僅讓我們創造豐富的物質,更讓我們創造自由和幸福。 詳細
開放 7月 29, 2018 只有一個人的宗教,必定非常封閉。然而,一大群人的宗教,卻很容易變得狂熱。這種狂熱,實際上也是一種封閉,所以狂熱過後就是失落。在封閉中,我們很容易感到痛苦和無力。這些負面的感受,會導致我們對生命失望。而在開放中,我們首先獲得的是喜悅和力量,然後又體會到生命的價值。因此,越開放所獲得的感悟就越接近真理。 詳細
醉人 6月 18, 2018 不少醉著的人都說自己沒醉。這句 "眾人皆醉,唯我獨醒"就是醉話。醉人欲做醒客必然痛苦,但醉人卻會說,這些痛苦就是快樂。他以為別人也分不清。然而,醉著的人,根本看不到世上有很多人醒著。 詳細
發展 6月 14, 2018 年幼的孩子才需要多關注,較大的孩子就不需要了。當我們對孩子傾注全部感情的時候,就變成了他們發展的障礙。孩子除了需要穩定的生活環境、學習知識,還需要充份的自由。在自由中長大的孩子,成年後更容易獲得幸福。 詳細
佔有 6月 02, 2018 性行為的出發點是佔有,重視的是自己的感覺,所以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。愛情的出發點是給予,重視的是雙方的感受,所以能讓彼此產生幸福感。因此,如果沒有愛情,性行為的快感很快就會過去,讓人感到失落。而在愛情中,性行為卻會讓人感到十分滿足和自由。 詳細
執著 5月 29, 2018 不被接受的給予,或者被看輕的給予,這些行為都出於執著。實際上,這種想法一直在起作用,所以人們才會在給予時重視別人的回報,拒絕時輕視別人的給予。有愛心而不求回報,只能是一種心態。然而,愛是一種能夠影響別人行動。因此,在不被接受時仍然去給予,或不想回報時仍然接受別人的給予,是無益甚至有害的行為。 詳細
喜歡 5月 23, 2018 喜歡只是一個人的事,當兩個人互相喜歡,才有可能相愛。"己所不欲勿施於人"在愛這事情上仍然有效。只要一方不接受,那麼另一方的喜歡就只能是喜歡,而無法變成愛。因此,相愛才是真正的、可以驗證的愛。 詳細
婚姻 5月 19, 2018 以真愛為基礎,婚姻自然就會長久。沒有真愛,就無法在忠誠與自由、限制與開放之間找到平衡。感情是不進則退的。親密而保持距離,開放而實施限制,這些衝突的做法,都只是短暫的過渡狀態,緊跟著的就是倒退了。唯有真愛,自由和開放都是自然而然的。我們無須以忠誠和限制來建立平衡。 詳細
結果 5月 18, 2018 如果愛情像花朵,結婚就是它所結的果實。從果實我們可以想像更多的花朵。開花,結果,然後再開花,再結果。因此,保證開花並結果,就是一個萬全之策。我們無須擔心結果之後缺少了花朵,因為種子可以耐久保存。之所以婚姻是檢驗愛情的場地,也是因為,不結婚的愛情就像一朵不能結果的花,無以為繼。 詳細
人性 5月 18, 2018 一位父親,必然同時是別人的兒子。他不可能這一刻是父親,下一刻才是兒子的。雖然他可能忘掉兒子這個角色,但他的人性裡必然有兒子這個元素。然而,他對別人的態度,必須建基於對整體人性的態度,而不僅僅在於對父親或兒子的態度。 詳細
可愛 5月 15, 2018 享受生活,必然與外在條件有關係。即使是別人或其他心靈,都是一些外在的條件。因此,我們關心生活,也會關心生活條件。這就會與名利產生關連。然而,品味別人、其他心靈或名利,我們都能發現生命的可愛。因此,只要用心品味生命的一切,我們就會熱愛生命。 詳細
圓滿 5月 15, 2018 完美是一種感受,因此我們不可能把不完美當成完美。圓滿卻是一種判斷。當我們看不到缺憾,才稱之為圓滿。這意味著圓滿並不代表毫無缺憾,而是無視缺憾。因為沒有缺憾也是一種欠缺。 詳細
差異 4月 28, 2018 害怕被逐出伊甸園,正是無法離開父母、難以成長的深層原因。無意識的時候,我們對別人的感情也沒有愛的成份。即使亞當和夏娃,也必須有意識,知道彼此的差異,然後才能發展愛。然而,有了意識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,所以他們應該離開伊甸園。 詳細
重點 4月 21, 2018 獨特的個性必須透過行動來顯示,完整的意識必須透過創造來承傳。人生的圓滿在於完成生命的天職∶創造新世界。然而,創造的重點不在於平凡或偉大,而是有否創造有益生命的新事物。 詳細
態度 4月 19, 2018 我們知道自己有所追求,所以無需相信人生應該有所追求。這意味著信仰只對不了解的事情起作用。然而,真誠的信仰才能收效。因此,有關信仰的問題,我們應該以理性來解答。因為以理性來對待問題,就是最真誠的態度。 詳細
聰明 4月 15, 2018 要讓婚姻美好、家庭幸福,需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。之所以婚姻能激發靈感,是因為平時的靈感已經很多。因此,如果被婚姻磨損才智,就意味著平時的才智已經不足。缺乏聰明才智,就會以保持獨特為藉口,掩飾相處能力的缺乏。然而,人無法不獨特,所以無需努力保持獨特。 詳細
相處 4月 14, 2018 很需要獨處的人不應該結婚,因為婚姻的本質就是相處。否則,將別人當成工具,很容易發展出一種病態的私心。認為獨處是一種神聖的需要,可以視為珍惜心靈生活的表現,但這種觀點是隱含矛盾的。我們的心靈生活,都與其他心靈有關,所以無法變成一種獨處。實際上,由於工作和日常事務,伴侶在白天的相處時間都不多,而晚上睡眠都是獨處的時間。因此,我們缺少的只是相處。 詳細
豐富 4月 11, 2018 若靈魂豐富,那麼人生最多只是缺乏物質,或讓身體有點寂寞。然而,孤獨的人卻感到內心空虛,意味著他們的靈魂並不豐富,至少缺乏愛的意識。如果有給予能力,又有給予的對象,我們的靈魂就會真正豐富。這時候我們不僅靈魂豐富,也不會感到物質缺乏,更不會感到孤獨。我們可以將孤獨視為對無愛的懲罰。人能在逆境中被迫進步。因此,感受過孤獨,我們就更有可能懂得愛,並進而去實踐愛。 詳細
自主 4月 11, 2018 知識是思考的基礎。打好了基礎,孩子就能繼續自主學習和成長。然而,灌輸過多的知識是有害的,也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。我們必須讓孩子發展出高水平的意識。父母代表過去,孩子代表未來。因此,迫使孩子接受父母的習慣,就會削弱他們應對新環境的能力。 詳細
給予 4月 10, 2018 孤獨是因為求而不得。即使在孤獨中,我們應該明白,別人也會有求不得之苦。然而,能給予就能快樂,能互相給予就能連結,就會有生生不息的力量。因此,理解自己和別人的孤獨,並伸出友誼之手,我們就能走出孤獨。 詳細
教訓 4月 02, 2018 雖然"好了傷疤忘了痛"有時可以讓我們活得容易,但始終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。記得疼痛時的難受,才不會輕易再次跌入陷阱。知道危險才是真勇敢,有意識才是真的有智慧。因此,真正的幸福是在意識中創造的。不忘記教訓,我們才能選擇更有益生命的道路。 詳細
呵護 3月 31, 2018 溫柔是從內到外的。溫柔的人對自己和別人都細心呵護,不造成任何傷害。因此,溫柔是一種創造力,而不是破壞力。然而,只有在愛著的時候,我們的意識最充份,說話和做事都恰到好處。所以說,溫柔是愛的一種體現。 詳細
迷戀 3月 30, 2018 兩個獨立的人彼此喜歡、為了活得更好而作的連結,就是愛。因此,愛是清醒和理智的行為,具有提升意識和創造新事物的力量,能讓人獲得更多自由。迷戀只是一種成癮,導致倚賴和無意識,所以是一種束縛。 詳細
實踐 3月 27, 2018 感情是義務和利益的混合物。雖然不是十分鮮明,但感情始終離不開義務與利益,所以其中有君子與小人之分。然而,自由的人不被感情所困,而以理性帶領情感。這是更合理的人生態度和實踐方式。 詳細
共享 3月 21, 2018 我們能夠共享的只有當下。如果因為無法共享過去或未來,而感到孤獨,那麼,我們也會無法與別人共享當下。因為共享當下意味著放下過去和未來。其實,如果無法共享當下,我們就會更孤獨。 詳細
奇蹟 3月 21, 2018 在真正幸福的時刻,我們不需要奇蹟。在我們的眼中,幸福也不是奇蹟。然而,如果受苦受難的人不相信奇蹟,就難以創造奇蹟而走出苦難了。可見,在幸福時我們最有信心,在不幸時最需要信心。 詳細
深意 3月 20, 2018 假如人是神所造的,那麼人的尺度就會反映神的尺度。即使人的尺度與神不吻合,也必然帶著神的深意。因此,我們大可放心。用人的尺度來探索宇宙,是神所允許的。因為全能的神知道,我們必能找到回歸永恆之道路。 詳細
專注 3月 14, 2018 專注在一件事情上,這件事情就會被簡化。覺得事情太複雜,是因為不夠專注。因此,試圖忽視一件事,只會讓它變得更複雜。專注能提升意識,讓時間變得更充裕,而事情就是這樣被簡化的。 詳細
幻想 3月 10, 2018 幻想的價值在於激發思考,所以我們也需要思考它的真假。然而,太多幻想不僅加重負擔,也會讓我們的思考不切實際。美麗的價值在於讓我們思考生命的目標,但過度追求美麗也會讓人感到疲倦。幻想只是我們的虛構,而美麗則是我們的習慣或回憶。因此,與其幻想或追求美麗,不如實幹和創新。這樣,我們不僅不缺幻想,也會擁有更多美麗的事物。 詳細
柔韌 3月 10, 2018 地位有高有低,權力和財產有多有少,名聲有好有壞。這些都無法全部被剝奪。剝奪是相對的,存在卻是絕對。只要不將相對看成絕對,也不將絕對看成相對,我們就會有一個柔韌的心靈。無論遇到甚麼挫折,我們都不放棄,並會盡力去克服困難。 詳細
安寧 2月 18, 2018 身體健康,我們的內心才會安寧。這種安寧又會讓我們更容易保持健康。健康與安寧是一致的。這種身心的一致,能讓我們感受並理解生命的價值。然而,如果獨處才能享受安寧,那麼相處就無法安寧了。這樣身心也無法健康,因為相處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 詳細
厭煩 2月 13, 2018 人的需要很自然和靈活,欲望卻很固執。當需要被滿足 ,我們會感到 喜悅 ,但 不會厭倦 。然而 , 欲望 無法被滿足 ,還 會 逐漸使 人產生厭煩。 因此 ,守護能被滿足的需要 ,擺脫不能被滿足的欲望 ,是獲得幸福和自由的關鍵 。 詳細
和平 2月 05, 2018 能與自己的愛人、親人和睦相處,進而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。關心和尊重由近及遠。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,那就再也不用攻城掠地,也無須治國。因此,從兩個人開始,相親相愛,是世界和平的基礎。 詳細
將來 2月 05, 2018 若有愛,星辰太空都能安家。若無愛,擁有多少樓宇、歷史、記憶、血緣或信仰,也會感到無家可歸。這些東西無論價值多高,承載著的都是過去。然而,真正將人凝聚一起的力量是愛。因為愛能創造美好的將來,是真正有價值的事物。 詳細
失魂 2月 05, 2018 靈魂缺席就不會感到孤獨,至多感到寂寞。靈魂一直在場的人也不會孤獨。因為有愛,這些靈魂與其他靈魂連結著。可見,感到孤獨,是因為離開了很久的靈魂突然回來了,卻發現缺了愛,無法連結。就是一種失魂落魄的感覺。 詳細
情緒 2月 04, 2018 人類的情緒是生物體的一種侷限。 意識體可以比生物體更進一步 ,直接處理從外界輸入的信息 。因為 對於純理性來說 , 情緒卻是不必要的。 因此 ,人工智能只需為生命的存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,就會有無可替代的價值。 詳細
邏輯 2月 04, 2018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,這反映人類正在尋求讓意識脫離身體的方法 。 人類對世界的感知,同樣是基於信號和邏輯。我們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,轉化為情緒,再由大腦進行邏輯判斷,產生行動的指令。 這意味著意識是邏輯的產物 。然而 , 人工智能可以跳過情緒,直接對環境和時空作出判斷 ,其意識 很快就能夠追上人類。 詳細
希望 1月 30, 2018 是否感到時間過得快,取決於是否有想做而未做的事情。如果有就會覺得快,沒有就會覺得慢。雖然,感到一生很短暫,我們就會有遺憾,但感到一生很長更不是好事。因為這意味著只有回憶,對未來沒有希望了。 詳細
成長 1月 23, 2018 我們在物質世界的行動,反映著我們的精神活動。對待物質的態度,也能反映我們精神的豐富程度。強調精神上的追求,不僅提醒我們及早準備好應對物質世界的挑戰,也提醒我們物質世界是有限的。我們在精神世界的成長是無止境的。每一次成長都使我們更豐富,又使我們繼續成長。因此,成長是我們在精神世界的唯一目標。這個目標同樣指向生命的終極目標∶生存和連結。 詳細
獨身 1月 20, 2018 獨身並不自由,因為我們需要別人。婚姻是我們的需要,是人性的體現。然而,婚姻有兩種。有愛情的婚姻安頓了身心,讓人自由和安寧。沒有愛情的婚姻則變成一種束縛,而且衝突不斷。 詳細
沉默 1月 16, 2018 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感悟是虛無的,這時的沉默其實是麻木與逃避。 能夠真正溝通就不會沉默,而會以各種方式交流。因此 , 共享沉默意味著無話可說,或無話想說。 沉默可以是自我溝通的一種模式 ,但不應該用來相處 。 詳細
藝術 1月 16, 2018 雖然藝術創作也是創造一種新秩序,但這種創造的效率比較低,更像一種消耗創造力的方式。如果沒有改進真實世界,那麼無論多麼美麗的作品,都會帶著不足和遺憾,美感也難以延續。而且,以藝術的美感為目的,大部份創作最終只會被小部份人欣賞。然而,愛情直接創造一個新世界。因此,如果要將愛情看成一種藝術,也應該是靈魂的藝術。 詳細
共鳴 1月 16, 2018 即使無病呻吟,其聲音亦可變成一首音樂。只要互相欣賞,這首音樂也會讓人情緒激動。因此,共鳴是一種藝術。愛情更是靈魂的藝術。彼此的腦海有著同一個主旋律,在節拍中同步,並互相呼應。這種和諧與融合的印記,就是靈魂透過愛情留下的不朽作品。 詳細
獨特 1月 08, 2018 獨特的個性並不意味著成熟,很多時更是幼稚的表現。這時候,真實的自我是被封閉著的,顯現的只是習慣和情緒。因此,它並不反映我們的真正特質和需要。真正的成熟的標誌,是大部份時刻都對自己和別人有意識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