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015 起發佈的文章

給予

沒有經過別人同意而給予,就是違背"己所不欲勿施於人"的原則。因此,尊重別人的意願,讓別人選擇是否接受,才是愛的給予。

意義

意義一詞是人創造出來的,它表達了人對生命的希望。因此,我們最需要解答的問題,已經不是"人生有甚麼意義",而是"為甚麼人生有意義"。

信心

空虛的靈魂,最容易陶醉於含情脈脈的一瞥。在陶醉中,如果意識到自己的空虛,就喚起了對幸福的渴望。然而,能否把握幸福的機會,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信心。

氣質

氣質是智慧的表現。如果閱讀增長了智慧,就能讓外表更美。如果閱讀所增長的只是傲慢,那麼氣質就會比沒有閱讀更不堪。因此,氣質更是愛心的反映。

追求

追求精神目標不僅讓自己痛苦,還會把痛苦傳給別人。然而,自我所追求的只是一些無法實現的夢想。放下精神追求最輕鬆,更能隨遇而安。因此,放下自我的追求,也能讓別人感到愉快。

創傷

身體的創傷能產生痛楚,讓人聯想到死亡。哲學卻可以讓人想通死亡,而不生悲苦之情。宗教就像麻醉劑。然而,科學更能療傷止痛。當科學能夠解決死亡問題的時候,哲學可以繼續思考宇宙的將來,而我們就將宗教變成一種詩意。

財富

發現了混亂之中有規律,是智慧之始。一個人的經歷有其淵源,也是必經之路。然而,將經驗當成財富,是性格所傾向的炫耀,也是一種負擔。經歷只是一份紀錄,可以讓人認識自己的過去。唯有提高意識,我們才能修補性格上的缺點,或將性格當成自己的工具。

身體

身體只有物質上的需要,靈魂才有各種欲望。雖然支配身體的是靈魂,但真正受苦的也是靈魂。正因為受苦,靈魂才產生離開身體的希望。這是自由的契機。然而,限制靈魂自由的不是身體,而是靈魂自己。身體反而是靈魂獲得自由的重要工具。因為身體不僅是載體,還是生命網絡的一個節點。透過這個網絡,靈魂可以瞬間到達遠方。

沉迷

過度重視精神生活,也是一種沉迷。物質生活不容易過度,因為物質始終有限度。不僅外界有限度,我們的身體也有限度。然而,精神能夠超越身體的限制。如果沉迷於精神世界,我們會忽視身體的需要,甚至無視危險而損害身體。

理性

理性讓欲望有了方向,讓身體之內有了靈魂。我們更能趨吉避凶,躲過災難。感性只能讓人在無奈中接受,忍辱偷生。其實,從人生最後的結果來看,幸福地離世和痛苦地離世,有天淵之別。這也是理性和感性的根本區別。

智慧

深度的智慧,能理解宇宙一切皆有、一切皆可能。因此,它讓生命有了永恆的趣味和意義。一切皆可能,意味著我們想得到就能實現。只要不斷思考和探索,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生活。

善良

真正善良的人,往往以交換方式來幫助別人。因為這樣不僅沒有將別人看成弱者,還能協助別人提高給予能力。然而,相愛是融合和共享,彼此組成一個共同體。這時的互相幫助並非幫助別人,而是幫助自己。

全局

任何人看到的全局都是假象。哲學不能讓人看到全局,但能讓人從局部去推測大概。 任何人都無法絕對明確地做事和生活。然而,勇敢地面對各種不確定,我們卻能實現人生的價值。

觀點

無論持有何種觀點,我們都會透過對待別人反映出來,尤其是對待不同觀點的人。獨裁者對民主的觀點是"多數人的暴政"。然而,這個觀點自相矛盾。可見,獨裁就是民主的對立面。

哲學

哲學能讓人身心合一。思考讓精神自我接納身體自我,讓身心相互促進達至和諧及喜悅。這是人生的幸福境界。哲學思考目的是解決精神與物質的衝突,因此與生活息息相關。

心眼

哲學能讓人更有意識。意識是心眼,能讓人見微知著,或見著知微。哲學也是一條不歸路,當一個人的意識有了足夠的提高,他就回不去以前那種無意識狀態。

經歷

經歷是一個整體,它能塑造此刻和未來的感情。如果經歷只剩下某個片段,那麼它的價值就只在於回憶。完整的經歷才有真正的價值,所以不要讓片段佔據我們的頭腦。靈魂嚮往的是整個宇宙,而不是一時一地。因此,兩個擁有完整經歷的靈魂,才能成就真正的愛,從而到達所嚮往的目標。

意識

思考讓人更有意識。我們有感覺,所以能獲得感受。然而,只有思考,我們才能獲得感悟。這又能反過來改進我們的世界觀,以及預測未來的方法。我們是一個意識。因此,當我們思考,我們才真正存在。

家園

不斷尋找家園的男人還未長大,只懂得編織搖籃的女人,則仍然是一個小女孩。他們仍未懂得真正的建設。美好家園的土地是男人和女人,而地基是相愛。因此,只有成熟的男人和女人,能夠一起建設家園,一起將孩子培養為成熟的男人或女人。

矛盾

無論是自己的思想還是別人的思想,我們首先需要從中找出矛盾。矛盾的思想不僅無法實踐,也無法批判。然而,我們能從矛盾中發現假象,有助於發現真實。

對等

不對等的給予,或對等的交換,兩者都不是真愛。真正的愛是彼此融合和共享。融合是最緊密的連結,而共享就是對等的給予。因此,只有真愛能讓彼此和諧相處,感到自由和幸福。

思想

把"思想"這個概念扭曲成"心態"或"境界",那麼思考的結果就不確定,也就是說思想是模糊的。這樣可以引起不少苦惱。快樂多來自思考確當、思想清晰。

經歷

感到愛情痛苦,其實未經歷過愛情。那些求不得的痛苦,都是因為不愛而產生的。也許一方不喜歡,也許雙方都不喜歡,所以愛也無從談起。如果彼此時刻喜歡並心甘情願,那麼相處就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。

流動

生命隨著時間一起流動,所以我們無法活在當下。活著是從過去走到未來,而當下只是過去與未來的一條分界線,而且是虛線。然而,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活好當下。在當下,我們基於過去而建設未來,就是活好當下。

荒謬

我們無法偷到別人的思考過程,只能偷到思考結果。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,即使不懂運用也可以偷了賣給懂得的。這是小偷。那些真正懂得運用的買家才是大偷。所以"讀書入竊書不算偷"這種想法非常荒謬。

問題

世上最需要的不是哲學家而是科學家。問題已經很多,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解決問題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定會繼續提問,而且提出的問題必定更切合實際。其實,科學已包含哲學和信仰。科學更重視邏輯,因為不合邏輯的想法無法實踐。科學對宇宙規律的信仰更堅定。如果沒有這種信仰,我們對研究的前景就沒有信心。

探索

大地不全是陰溝,還有平地和高原。因此,即使厭棄陰溝,我們還可以生活在其他地方。仰望星空是好奇另一個世界的存在,絕非厭棄這個世界。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,為的是去探索未知,讓生活過得更好。然而,我們必須首先進入深微的世界,才有機會翱翔星空。

保護

真愛的本質是對等相愛。讓彼此感到世間的美好,就會更強壯和獨立。相愛中,互相保護不是一時的衝動,而是一種持久的行動。不是因為對方受苦或弱小,而是因為希望對方活得更好、更長壽。

勞動

精神生活離不開勞動和消費。將精神生活侷限在某個方面,我們獲得的只是偏見。在恐懼中防禦,是軟弱而不是強大。我們無需擔心被同化。社會同化所產生的變革,正是推動生命前進的巨大力量。

奢華

奢華能有限度地填補精神空虛,相對地提高生活的品質。簡樸的生活並不能證明靈魂在場,因為沒有靈魂的生命最簡樸。奢華或簡樸都不是自由的必要因素,意識才是。

權利

剝奪別人的基本權利是一種大惡,這種惡出於對別人的恨。我們應該深入思考這個問題,並理解天賦人權的含義。放下權力,給予別人自由,這才是愛。

伴侶

精神與身體分不開。因此,如果沒有全身心的伴侶,我們無法幸福。相愛是幸福的,因為不僅不會孤獨,而且身心舒泰。帶著一顆滿足的心,我們的創造力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癖好

癖好不僅是一種成癮,更會令人產生幻覺,並失去自由。癖好或偏好都會限制視野,讓人產生偏見。這也是自我的一個面向。因此,我們應該擺脫癖好,並確定自己的偏好是否合理。這有助我們剝離自我,讓真我意識駕馭自己的生命。

自信

自信是以自卑為基礎產生的,一個有足夠自信的人必定曾經自卑。因此,能夠信任自卑的人,本身就是一種自信。然而,如果懷疑自信的人,就表示我們仍然自卑。具備足夠的自信,我們才能相信自己和別人,並接受自己和別人的自卑或自大。

感激

如果感到滿足,我們就會產生感激之情。相愛讓彼此都感到滿足。然而,我們不需要感激彼此,而需要感激大自然。是大自然讓我們出現,讓彼此相遇並相愛。

浪漫

從一件事情獲得積極還是消極的感受,取決於我們感到自由還是束縛。有些人從性行為感到自由,所以歌頌。而另一些人感到束縛,所以詛咒。

氣質

外貌是長成的,靈魂是學來的。外貌能影響靈魂的發展,靈魂也能影響面部的表情,使人更美或更醜。有美好的靈魂,才不會浪費漂亮的外貌。

好書

好書需要好讀者,好女人需要好男人,反之亦然。然而,如果佔有欲膨脹,就會讓人產生不求甚解的留戀。對書本如此,對人也會如此。這種佔有欲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害,因為浪費彼此的時間。

道理

有清晰的思路,我們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。通常說一個人有道理,就是因為他能準確地表達。我們是以文字或語言來思考的。如果無法表達,即表示我們的思考還沒有結果,這就是沒有道理。

影響

說不出別人明顯的缺點,就說別人沒有像樣的優點,這也是自卑和自大的表現。然而,如果自己的心靈足夠自由,也不會被這些表現所影響。

消費

消費能促進生產,生產者本身也是消費者。即使享受生活上的樂趣,也離不開消費。然而,能與相愛的人共享,消費就是享受。這樣的消費不僅能促進生產,更能讓我們感到自由和幸福。

安全

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絕對安全,但相對安全是有的。建立在真正愛情上的婚姻最安全,因為這是最親密的連結。婚姻缺乏生機或破裂,都不是因為捆綁,而是因為愛得不真。假愛本來就不安全,彼此越接近就越危險。假愛為的是獲取而不是給予,所以往往造成衝突。

謹慎

面對巨大的付出,我們更需要討價還價。有時候大方買的是面子,而吝嗇卻是在賣靈魂。因此,小付出不應太計較,大付出就應該謹慎。

命運

如果命運不可測,那麼我們應對命運的能力也不可測,因為它已被命運安排好。然而,人的命運是由人來掌握的。如果我們意識少,命運就由別人來掌握,意識多則由自己掌握。孩子意識少。因此,父母的安排會讓他們形成習慣,並影響一生。

輕鬆

物質生活有許多限制,讓人緊張。因此,精神生活最需要的是輕鬆,不要太多限制。我們應該做的事情,是既有能力做到又有益的事情。我們應該讓精神生活更自由。

文學

文學一直有需求,不會失去價值。然而,作者的靈魂還不能獨立於物質而存在,因此文學也沒有獨立的價值。我們不應將物質與靈魂割裂,這樣才能正確看待文學的價值。

真我

當身體受到傷害,我們的精神亦會受壓抑,讓意識變得模糊,甚至無法清醒。可見,身體自我是精神自我的一部份。精神自我源自於本能、習慣和情緒。然而,對過去、現在和未充份掌握的意識,才是真正的自我。當我們身心合一,意識非常澄明,這時真我就會顯現。

朋友

有互相惦記著的朋友,就不會寂寞。如果能夠相愛,更不會孤獨。寂寞是因為身邊沒有人,而孤獨卻是因為身邊有人仍然寂寞。可見,寂寞是身體的事情,而孤獨卻是靈魂的事情。

工具

能夠讓人產生滿足感的東西,就是一種工具。工具有實在的,也有虛擬的。將自由、公正這些價值觀看成是虛擬工具,我們就更容易理解。

病態

如果沒有將生命力轉化為愛,所有作品都會帶著病態的情感。愛是給予。如果將生命力用於獲取,其作品多會帶有譁眾取寵的特點,或者反映一種孤獨和不滿的情緒,又或者隱藏著一種破壞的力量。這些都是負面心態的反映。

意識

無意識地生活,人生真的是夢。如果有意識,千絲萬縷的世事也能理得順。無意識隱藏著一個大問題。沒有恐懼的時候,就是無知無畏的時候。恐懼的時候,卻是孤獨無助的時候,即使自己也無法幫助自己。因為真正的自己不存在。

模糊

如果缺乏正確思考,我們就只能模糊地活在當下,僅比動物活得好一點。能正確思考,才是清晰地活好當下。這樣我們才能以過去為基礎,建設更美好的未來。正確思考也意味著我們具備強大的感知能力,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的趨勢。

怠慢

不尊重和怠慢就是恨的表現。這些恨就像細菌一樣,從小就躲藏在人的心底,並不是因為結婚或關係固定之後才出現的。婚姻能將心底的愛和恨都發酵起來,但只有真愛能釀出美酒。

偶然

認為一切都是必然和注定的,只是一種無奈,即使接受也是被迫的。接受偶然和變化,才是心甘情願地接受生命的一切。當我們擁抱變化,就能感知生命的可能性,感到喜悅。當我們從變化中發現規律,就能感知生命的必然性,從而感到幸福。

錯誤

父母同樣會犯錯誤,所以孩子會覺得他們的告誡不一定對。然而,所有人都要經歷犯錯才能成長。因此,告誡孩子不要犯錯,本身就是一個錯誤。

藍圖

生命的藍圖都一樣,只是隨著獨特的環境長成了唯一的個體。尋找外在的一致,是有意識地尋找內在同一性的開始。能認識生命的大同,我們才能真正愛自己和別人。因為愛需要我們意識到生命可以連結、必須連結。

經濟

要自由,首先要經濟自由。透過經濟活動,我們將會積累大量知識和經驗,讓思考更全面。當我們實現了經濟自由,就會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成果不被奪走。這種思考將會讓我們觸及問題的核心,即權利與自由的關係。

獨處

每個人都能獨處,分別只在能獨處多久。在獨處中不感到寂寞,就不會感到孤單。孤獨者的靈魂是寂寞的,因為他的靈魂被自我囚禁了,無法與其他靈魂連結。孤獨者最需要與別人相愛。因此應,他應該遠離那些無法給予他同情和理解的人。

抽象

抽象繪畫是在無數的可能中,將一種秩序呈現出來。探索秩序是生命的天性。因此,充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,就是順應自然。然而,無論是創造外在的秩序,還是內心的秩序,我們都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

幻覺

將自己看成正義的化身,不僅是一種幻覺,更是孤獨的表現。孤獨可以讓人變得醜惡。然而,只要有真正的愛和創造,我們就不會孤獨。

接受

愛情的容量,是指能接受對方的多少不尊重。真正的愛情是最深的尊重,因為彼此完全接受對方。假愛並不是接受。因此,從感情的成敗中,我們能看出愛情的真假。

精神

所有需要都來自對物質的需要。如果需要不被滿足,我們就會產生欲望。我們的生命需要不斷延續,但卻找不到永久延續生命所需的物質。因此,我們渴望永恆。欲望是精神上的需要,但這種需要卻無法被滿足。欲望就像一個黑洞,任何東西都無法填滿它。

幸福

如果不知道甚麼是幸福,我們就無法感知幸福。因此,探討幸福是一個轉捩點。當我們知道甚麼是幸福,就會感到輕鬆,因為很快就能感受幸福。

經歷

真愛無止境。真愛是相愛,既然相愛就不會分離,除非生命結束。然而,那些曾經的感情雖然不是真愛情,但同樣豐富了人生的感受和領悟。因此,我們不要怨恨,更不要蔑視以往的一切。我們曾經參與其中,並從經歷中成長,才有今日的意識。

文化

文字表達必然涉及文化內涵,閱讀也必定伴隨著思考。我們可以鼓勵寫作和閱讀,但不應將淺度思考視為不思考。因為這種看法正是思考的缺失。

追求

死亡引發我們的物質欲望,因為用以解決死亡的物質遠不足夠。物質追求無止境,但只有超過自己的能力才會產生痛苦,所以我們無妨盡力去追求。然而,在感到痛苦的時候,我們就要懂得停止。

快樂

快樂是一個滿足欲求的過程。永遠不滿足得不到快樂,永遠滿足也會失去快樂。因此,生活中遇到困難不一定就是吃苦,還可能有很好的享受。一旦克服困難,我們就會感到成長的快樂。然而,青少年被迫去吃苦,卻是老年無法幸福的根源。因為幸福由無數的快樂累積而成,青少年的快樂就是幸福的基礎。

自由

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思考。獨立自主的思考尤其重要,因為能夠讓靈魂更自由。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,沒有甚麼不可或缺,也沒有甚麼不由自主。因此,它也沒有甚麼事情必須如此這般。

父親

父親是舊勢力的象徵。擺脫舊勢力控制,卻是新生代的天然任務。然而,要擺脫就會有對抗,這也是自然而然的。因此,父親應該多愛護孩子,並以教導代替控制。若能與孩子做朋友,我們就更容易將智慧傳承下去。

痛苦

降臨在我們身上的痛苦,除了自己承受之外,我們周圍的人都要為我們分擔一部份。然而,我們應該將痛苦視為生命的一部份,盡量自己去承受,不麻煩其他人。而且,如果有機會,我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感悟與別人分享,讓他們更容易面對自己的痛苦。

詩意

富裕的人追求悠閒,貧乏的人追求豐富,皆因悠閒和豐富的生活帶來詩意,讓我們感到浪漫和輕鬆。然而,太多追求也會讓人變得緊張,並凸顯缺乏,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快樂。

陰霾

如果無法撫平內心的傷痕,那麼深刻就依然存在。深刻必定狹窄。因此,用博大來炫耀深刻,又顯得非常自大。這反映出一種自卑心理。唯有撫平傷痕,我們才能擺脫深刻的陰霾,並平息內心的動盪。

尊重

希望別人奉獻所擁有的東西,是人際關係的一大障礙。讓別人的付出有所回報,或至少獲得一種好情緒,則是對別人的尊重。因此,如果我們對別人足夠尊重,就可以將他們的揮霍也視為一種慷慨。因為他們揮霍能讓其他人得益。

哲學

人之所以需要思考,是因為有很多問題未能解答。哲學引導我們思考身體與靈魂的關係。身體最需要的是滋養,靈魂最需要的是安頓。身體的重點是長壽,靈魂的重點是永恆。兩者的目標非常一致。然而,生命短暫,我們的身體無法到達宇宙深遠之處,唯有靈魂具備無遠弗屆的能力。因此,保養好身體,讓靈魂在身體中充份成熟,我們才能從生命中蛻變,成為真正自由的存在。

知識

學習知識的目的,在於運用和創造。運用愛的理論,創造生命之間的連結,這樣才有意義。而且,懂得運用知識,我們也更容易解決問題,讓生活更舒適。

雞蛋

當那隻雌性動物被稱為雞的時候,它的肚裡就有蛋。因此,雞和蛋是同時存在的,無法分先後。有些問題並不是沒有答案。然而,我們必須接受合理的答案,才能讓問題消失。

功利

功利只代表世界的一部份。如果我們只關注部份而忽視全局,行動就會受到阻礙。功利代表物質利益,也是生命的追求。然而,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。我們必須駕馭自己的生命,向更少物質需要的方向發展,才能進入自由的道路。

愛情

真正的愛情需要深度的了解。越熟悉就越愛,因為彼此越能滿足對方的需要。保持神秘感以激起對方的好奇心,所造成的只是對愛情的幻覺。這會增加互相了解的難度。因此,發展愛情不僅無需保持距離,更需要儘量親密。當彼此在分開時最想念對方,在見面時最喜歡對方,就意味著彼此相愛。

輕鬆

所謂本來面目,其實不重要,它有時只是另一個面具。重要的是正確的意識,能感知當下的人、事、物。因此,帶著意識去做事就會感到輕鬆。愛情就是意識的產物,它會讓人喜悅和寧靜。

利益

厭惡世俗利益或道德,我們就會有破壞的傾向。然而,這樣更容易受到利益或道德的影響。唯有愛情,能超越世俗利益或道德防線。愛能使生命繁榮,它就是生命最大的利益和最高的道德。

融合

婚姻是愛情更深入的階段,是更大程度的融合。不僅精神上融合,還有物質上的融合,也就是身心融合。要讓愛情更進一步,讓彼此擁有共同的精神財富,就必須擁有共同的物質財產。愛情只是一個基礎。唯有精神與物質的深度融合,才能構建一個滋養身心的家園。

和睦

就像柴米油鹽一樣,和睦相處也是生活的基本需要。如果將和睦相處看成是重大的成就,正說明基本需要無法被滿足。因此,我們需要找出不被滿足的原因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憤怒

憤怒是調動身體的一種方式。受攻擊而發怒,這時候的戰鬥力很強。然而,在憤怒時,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意識,擺脫它的控制,並將它變成自己成長的工具。透過接受憤怒,我們更容易平息憤怒。

獨處

在獨處時思考一下自己為甚麼獨處,能大幅提昇我們的意識。獨處時我們可以更專注於自己,從而提高觀察、感受、思考和預測等各種能力。當我們與別人相處,就能更好掌握時間和空間,以及自己和外界的真實情況。

接受

迷戀是一種成癮,忠誠是一種頑固,犧牲則是一種自虐。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。然而,真正的接受不僅是一種理解,更是對自身和環境的充份意識。

經歷

唯有經歷過真正的愛情,我們才能理解愛情。也許失戀能讓人懂得辨別假愛情,但對認識真愛情幫助不大。失戀有時更會使人對愛情失去希望,放棄繼續探索。我們比較容易知道甚麼感情不是愛情,但很難知道甚麼感情是真正的愛情。因此,我們需要首先思考愛情的定義,然後再去實踐。

物質

世上除了物質和財富,還有感情和意識。精神事物透過物質而產生,兩者分不開。因此,建立一個精神與物質統一的心態,我們才能感到幸福。這意味著我們感知世界的真實,而且身心合一。我們不斷從物質中產生美好的感情,以及更高水平的意識。

相遇

如果相遇的不是彼此真誠的心,那麼,無論彼此如何看待這次相遇,都不能變成真正的意識。因為彼此戴著面具,無法達成真正的了解。換句話說,緣份之所以不確定,是因為沒有真正的靈魂相遇。任何相遇都是緣份。然而,有些相遇,是為了靈魂在未來的真正相遇。當我們帶著足夠的意識,就能盡自己的本份,讓彼此的緣變得更深。

叫喊

即使是苦役,也是一種生活。叫喊著失去生活的人必然也在生活,但他們感到被囚禁。一旦社會制度讓他們獲得想要的生活方式,就不會再叫喊失去生活了。叫喊是一種讓別人來分攤痛苦的方法,目的是爭取自己的利益。

好家

愛情就像房屋的地基,婚姻就像房屋的樓層,所以虛假的愛情會讓婚姻搖搖欲墜。珍惜之心是患得患失之情,預示著虛弱的花朵結不出飽滿果實。維護一個好家庭靠的是愛心,重點在於打好愛情的基礎。唯有相愛,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真正的好家。

煩惱

人的煩惱有不少是環境造成的。如果思維簡單,世界就變得非常複雜。當我們的思維複雜度足以應對環境的變化,世界才開始變得簡單。然而,要力求簡單,我們也要力求自主。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。

被愛

孤獨的人在等待愛,冷漠的人在逃避愛,這兩類人都不被愛。不被愛也意味著他們沒有愛,因為真愛體現在相愛之中。世上有無數的人,所以有愛就不會孤獨。然而,缺乏行動就是冷漠。可見,要走出孤獨和冷漠,我們必須踏出第一步,讓自己轉變為一個有愛的人。

證明

愛是基於喜悅、了解、關心和尊重的給予。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努力,不僅培育自己,也培育別人,這就是愛。愛的前提是喜悅,所以愛是對別人的真正接受。愛必須得到別人的接受,所以我們尊重別人。被愛是獲得別人的接受,所以我們對別人感恩。可見,相愛是愛的目標,也是愛的證明。

現象

人是生命的一種現象,愛是生命的本質。愛透過人來顯現。因此,人活出了愛,就活出了生命的本質,實現了生命的真正意義。到了這個時候,愛就變成生命的現象,所以人也變成愛。愛就是生命與生命的緊密連結。

冷漠

如果冷漠是指無愛也無恨,那麼,愛的反面就不是冷漠而是恨。我們可以這樣想,冷漠是零,愛是正數,恨是負數。可見,冷漠反映生命力的虛弱,而愛和恨都反映生命力的旺盛。然而,愛是建設美好世界的動力,恨卻是破壞力。

組織

朋友圈是一個群體,群體發展就會出現組織。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,一般來說是正面的。然而,如果發展出互相敵對組織,就會破壞社會的安寧。因此,建立一種以家庭作為組織單元,自發、自由,以及無核心的互助網絡,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。

想通

在想不通問題的時候,執著去想就會浪費時間。將問題暫時放下,有閒暇時再想一想,無需太久就會想得通。經歷多了,我們的思考也會多,想通的機會也自然增多。所謂觸動,只是思考過程的開始,中途還可能暫停又繼續。直至有一天我們突然想通了,就會感到靈光閃現。這很可能是一種錯覺,因為我們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。

感性

痛苦有用,能讓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。因此,嘗試去理解痛苦,不僅更容易接受過去,更能促進意識的成長。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以理性面對世界。沒有理性的帶領,感性就會讓人看到很多假象,並迷失方向。

應變

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,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,就可以放下恐懼。我們也應該信賴群體力量,多商量對策,互相支持。在各方面都有所準備,就能安穩地生活。

研究

真正造福人類的是科學研究。然而,科學研究需要優厚的物質條件,所以人類必須創造大量的物質財富,才能讓這種研究持續下去。因此,我們追求的精神目標,應該是促進物質上的成功。也就是說,精神追求的意義在於到達物質上的目標。

外貌

對外貌與智慧的好感,組成我們對別人強烈的美感。對外貌的感覺因人而異。然而,智慧所代表的好奇心與愛心,會吸引所有人。外貌大多是天生的,而智慧則由自己來決定。因此,放下自己的外貌,多培養智慧,我們就能給人豐富的美感。

孩子

孩子不像天上的星星,也不像那些變成了珍珠的沙子,即使用玉石來比喻都不恰當。因為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人生,並擁有無窮的可能。除了守護孩子的安全,我們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,讓他們具備足夠的勇氣和智慧。

發現

好書和壞書都能啟發思考,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。好夢和惡夢都是脫離現實的,但任何夢想都反映我們的心靈狀況。從書本中發現別人的觀點和智慧,或從夢想中發現自己的恐懼和欲望,都可以提升我們的意識。

價值

愛的價值,在於它讓生命中每件事都有最好的結果。雖然透過思考可以知道自己存在,但愛卻更能使自己感到圓滿和幸福。而且,愛讓我們超越了生命。因此,當我們愛著,直到生命的最後,一切都會無憾。

善良

如果對痛苦一無所知,對世界也不會有恨。如果對利益無動於衷,對人也不會奸詐。這就像很多年輕人的心態,本性善良。然而,人生必有痛苦,我們始終需要追求利益。因此,年輕人及早學會愛和真誠,就可以避免恨和奸詐,並更容易獲得幸福。

可喜

以自己的悲和喜,來決定生命是可悲還是可喜,這是一種無意識。我們毫無代價地得到生命,又能感受悲和喜,所以生命必然是可喜的。不具備這一點意識,這個自己就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。一旦明白意識才是真正的自己,我們就不會再感到生命可悲了。

信仰

相信人生應該有崇高的目標,或超出世俗的目標,也就是相信自己心中的神。如果這也算作信仰,那麼,這種信仰比傳統宗教信仰更不確定,所以更危險。而且,信仰是心靈的硬殼,是人際關係的障礙。為維護信仰,一些人可以殘害自己或別人的身體。然而,人生的最高目標是健康和快樂。

習慣

在意識不足的時候,習慣有用。然而,習慣亦會阻礙意識的提升。信仰就是一種習慣。因此,如果需要大幅提升意識,我們就需要打破信仰的限制。以科學理性代替信仰精神,我們才能獲得自由,並擁有一個完整的意識。

愛情

擁有真正的愛情,就像彼此永遠走在風景秀麗的路上。真愛也沒有危險,因為只有得而不會失。真正的愛情彼此給予,互相信賴,無需繼續追求和佔有。這時候,結婚就是攜手走進愛情的另一段路。然而,假愛情卻十分危險,不僅經常發生利益衝突,甚至還會損害生命。一旦走進婚姻,假愛情很快就會被埋葬。

誘惑

真正的愛情就是最強烈的感情,其強烈的程度足以讓一個人無視任何誘惑。因此,受誘惑就是假愛情的明證。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處於愛情之中,那麼,任何其他風流韻事都可以否決他的想法。因為他的欲望已經說明了一切。

生存

生命只需要生存,而人更追求情感的連結,這意味著我們發現了生存的保障。情感關係不僅帶來快樂,還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,這又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快樂。快樂總是簡單的,那些復雜的追求,帶來的也只能是簡單的快樂。然而,我們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,卻會忘記生存才是真正的目標。

認知

精神活動是一種高級的認知。這種認知讓我們有所追求,也不斷思考生命的真正目標。我們自然而然追求真善美,因為它給人最好的感受。大腦只是一個認知的器官,意識才是智慧的主體。然而,透過探索、感受和思考,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意識。

溫柔

溫柔應是愛心溢滿的表現。當我們內心充滿愛,意識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這時,我們說話和做事所用的氣力會恰到好處,讓人感到舒適和尊重。因此,無論是付出還是接受,我們都能獲得深刻的喜悅。我們不斷發現自己的成長,再加上別人的反饋,就像彈奏出一首美妙的樂曲一樣。

平等

作為公平社會的一份子,我們的自信是靠法律支持的。唯有讓法律成為一國之君,才會有平等的機會,否則必定是強勢者當道。個人是無法與社會角力的。因此,在不平等的社會中,即使天才也要依附權力,或者走入旁門左道。這種社會很難進步,也讓人感到無助和悲哀。

自信

成功帶有不少僥倖,自卑者的成功,往往更多僥倖成份。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世界,自卑都是成功的絆腳石。雖然自信比自卑好,但我們有時也會盲目自信。因此,意識又比自信更穩妥。在意識的光芒中前進,我們必定有足夠的自信,不再需要強調自信了。

闖蕩

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,就不要輕易拋錨。在世界闖蕩,目的是尋找自己最終的家園。然而,唯有愛能讓我們停泊。因此,為尋找真愛,我們無需為自己留後路,只需勇往直前。

優秀

忽視了內在的成功,就會將外在的成功當成優秀的唯一標準。成功的確是優秀的標誌,但真正的成功是獲得幸福,而不是僅僅獲得名利。成功與否也受環境因素所影響。因此,即使優秀也不一定成功。然而,真正的優秀表示更有智慧,也更容易成功。

真誠

因擔心損失而設定開放的限度,是一種不真誠的做法。真誠讓人徹底開放。當一方毫無保留地開放,對方也會跟著開放,讓各方面都有足夠的透明度。這就像非常清澈的水會演化出"玻璃魚"一樣。不僅水透明,魚也透明,足以看到其內部結構。真誠待人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。因此,彼此真誠相待才能成為真正的愛侶。

自由

能做喜歡的事,只是暫時的快樂。無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我們才能持久快樂。然而,快樂離自由還很遠。當我們沒有非做不可的事情,才會感到自由和幸福。

極端

過度克制或不克制,兩端都邪惡。玩世不恭就是走極端,所以也不會真正的癡情。癡情就是專一,它意味著我們保持好奇心,並深入地與別人交流。因此,建立一個專一的關係,我們就能超越克制,讓情感和理智結合,走上自然之道。

嫉妒

嫉妒心有時會傷害別人,但必會傷害自己。因此,嫉妒必定是惡,有時更會變成一種病態。然而,嫉妒是不自信的表現。也就是說,只要增加自信,我們就能避免嫉妒。

多情

一個人是否多情,必須由他的情人下結論。如果一個人將感情分攤到很多人身上,他的情人感覺到的必定是寡情而不是多情。因此,真正的多情是專一。這意味著,他的感情是如此之多,只需欣賞一個人就已經滿足了。可見,善於欣賞就會專一,因為他能從一個人身上發現無窮的變化。

頭腦

身體與意識無法分開,所以身體衰弱也會讓意識萎靡。大腦退化,意識就逐漸歸於空無。因此,健康的身體是意識的基礎。我們至少要有一個健康的頭腦,才能讓意識不斷提升。

節日

"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"。對於古人的詩句,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。這詩句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發∶時刻相聚而不厭倦,才是經得起考驗的愛情。每一個夜晚,彼此都被睡眠分開了很長的時間,所以每一個早晨都是久別重逢。能夠這樣想,我們每天都是一個節日。

花心

沒有真愛的人都是花心的,因為花心也是找尋真愛的一種途徑。然而,真正愛情給人真正的滿足,所以必定是專一的。因此,真愛不是讓花心與專一達成平衡,而是以專一取代花心。

細節

發現細節確實很重要,但更重要是發現一個細節與其他細節的關係。我們更需要關注事物與我們自己的關係。然而,一切事物的根本,都在於生命的需要。

關係

強調感恩,只能暫時緩解關係的衝突,換得一時的平靜。人際關係首要平等,彼此分享和促進才是好感情。如果做不到,那麼還原到相遇之前的狀態,才是真正的好辦法。

伴侶

青少年生命力旺盛,對各方面都好奇。這時候,他們十分希望發展人際關係,所以也迫切需要一些引導思考的書籍。如能及早引導他們思考自由和愛,並增加這方面的意識,對將來的成長必有巨大的幫助。學習科學知識,當然也能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。然而,生命的意義和保障,與自由和愛有非常密切的關係。因此,對自由和愛有合理的想法,不僅有利於生存,更有助我們找到人生的好伴侶。

專注

無論在任何領域,如果專注於某些題目,並創造出獨特的風格,我們就會成功。沒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家就像複印機;無法專注於感情的人就像獵豹。他們能做的是精準而不是深刻。因此,包容有時掩蓋著貪心;不敢輕浮有時壓抑著欲望。

喜歡

做喜歡的事,即使非常忙碌也無所謂,更不會忙昏了頭。可見,我們會全情投入某些事情,無須擔心失去分寸。因為喜歡,我們不僅投入,還能自主調節。只有做不喜歡的事情,我們才需要特別警覺,戰戰兢兢。

當下

大部份人都是生活在眼前的,也就是活在當下。然而,當下一刻雖然永恆,但卻有限,唯有未來無窮無盡。土地終會崩塌,地球上的一切美好終會化為悲壯,並煙消雲散。可想而知,人類的希望在蒼穹。因此,建設未來上太空的路,我們才能活好當下。

風流

缺少浪漫的感情不是愛情,不能持續浪漫的也不是真愛情。因此,愛情是兩個人的風流。真正的愛情是歷久常新的。開花並結果,再帶來更多更多的花。持久親密的關係,是以浪漫為基礎的。彼此一起創造風流韻事,以及詩意的生活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不多見,所以有些人悻悻地說:愛情不風流。

尊嚴

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。因此,面對災難中而維護自己的尊嚴,實際上是維護自己在其他人面前的尊嚴。這是一種英雄氣概,也就是赴死的勇氣。然而,由智慧產生的勇氣,並不為尊嚴,而是為了繼續活下去。

潛能

如果世界像大海,人就像魚。因此,幸福不是喝盡大海的水,而是在水中暢游。雖然很難估量自己的天賦,但我們必須估量。因為不估量就不知道自己的潛能,而無法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價值。雖然魚不能從大海躍上天空,但卻能在水中潛游。

價值

商品的價值,取決於能夠為人節省多少時間,或者說能為人延長多少壽命。價格是人對商品價值的估算,不一定準確。同樣的,我們可以將人生比作商品。人生的價值不僅在於為自己付出多少,還在於能為別人付出多少。因此,真正的英雄是不會被埋沒的,不然就沒人知道他是英雄。真正的小丑也很難發跡,不然也不會稱他為小丑了。

悟性

悟性是指辨別是非的能力。用"前世修來"作比喻,就是說正常人都有悟性,分別在於高低。所謂種子不同,是指先天的命運不同,在後天還可以努力。悟性高,意味著獲得上天更多的餽贈。然而,如果悟性高仍然無法成才,就可能是沒有遇上好老師。我們有悟性還很不夠,還需要受人、事、物的啟發。

成熟

情感與理智是一起成熟的,而意志和經驗卻無所謂成熟。當一個人的情感能連結天地萬物,他的理智也能顧及天地萬物,這就是成熟的標誌。然而,放縱不代表多情,壓抑也不代表理智。這些只代表著意志和經驗的多少,並且都是人生不幸福的原因。

恐懼

不注意安全,我們無法過好生活,因為現實總會打擊那些不注意的人。然而,總是恐懼我們更無法過好生活。因為現實會讓那些恐懼的人越來越恐懼,直至無法行動。

寧靜

因擁有了金錢而感到豐富,不是真正的豐富。同理,因擺脫了誘惑而感到寧靜,不是真正的寧靜。能隨時給予才是真正的豐富。能面對任何誘惑而無感,才是真正的寧靜。這是一種身心的安頓。假的豐富或寧靜,都是自我的幻覺。

受騙

一般來說,我們不會認為自己沒有弱點,也不會認為別人沒有弱點。然而,虛偽的人把自己的強項裝成弱點,或把弱點裝成強項。如果我們不懂虛偽,就很容易受騙。

價值

人生的價值,取決於我們對整體生命的貢獻。能夠讓自己和別人活得更好,必定有利於整體生命。可見,要實現人生的目標並不難。只要一切為生命著想,我們就能體現自己的價值。

條件

我們無法愛所有人,所以愛必有條件。愛的條件也很簡單,只有相愛這一項。然而,困難就在於遇到符合這個條件的人。因此,我們必須帶著這種意識,才能尋得真愛。

天賦

如果天賦指的是能力,不作估量就容易發生危險。如果天賦指的是體格,那麼大小又是很容易量度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賦。不僅認清它類型,還要估量潛能的大小。實際上,估量天賦也是一條認識自己的途徑。

距離

持續的建設或破壞,均表明人類擁有充沛的生命力。然而,享受是屬於精神領域的。享受建設使人樂觀和積極,並感到幸福。享受破壞則使人悲觀和消極,即使痛快也會感到不幸。情緒的品質,決定了我們與幸福的距離。

錯誤

如果將一個錯誤的觀點當成正確,我們的思考就會跟著出錯。因此,無論這個觀點出於自己還是別人,我們都應該首先思考其正確性,並清晰地解答其中的疑問。否則,後續的思考將會浪費很多時間。

迷信

公平從利益交易開始,真正的道德源於市場。迷信只會使落後的人更倚賴和無知。然而,迷信權力不僅使人落後,更會造成物質缺乏。因為權力會阻止物質和財富的流動。

合一

身心合一帶來最美妙的快樂。身體處於我們最喜歡的環境,做著我們最喜歡的事情,並傳來我們最喜歡的感受。這種感受最難得。它讓我們充滿希望,感到自由和幸福。因此,如果希望幸福,我們首先需要做到身心合一。

獨佔

安靜、孤獨地吸煙,正是無法靜下心來的表現。吸煙需要動口和動手,能讓人暫時忘記煩心的事情,正好逃避自由和親密。然而,我們睡覺時總會夢見朋友的。所有友情都向親密方面發展,就像溪水、河水都通往大海一樣。最親密的朋友就是全身心的伴侶。有這種連結才有永恆,因為通過它我們才能與世界緊密聯繫,而世界是永恆的。此外,所有心靈共享著每一個時空,我們無法獨佔。因此,放棄獨佔才會感到真正的自由。試圖獨佔時空,意味著這個自我非常頑固,被它包裹著的靈魂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破殼而出。

鏡子

我們無法直接面對自己。就像照鏡子那樣,大部份有關自己心靈的東西,都是從別人的反映中感知的。如果沒有外界,我們也無法發現自己的內在。我們不想讓從忙碌中停下來,是不想面對鏡子,擔心鏡子會將自己照得很難看。實際上,我們無法逃避別人,所以又希望逃避自我。然而,這也是一種妄想。要逃避別人,是因為放不下那些討厭的鏡子。逃避自我,是逃避鏡中的自己。只有最好的鏡子才能吸引我們回來,並認真地看清楚自己的美醜。因為好鏡子反映了真實,我們無法拒絕。

魅力

談及女性魅力的時候,無法不包括性別的特質。然而,物質是心靈的基礎,因為人是先有身體再有心靈的。因此,最強的魅力,尤其是獲得男性和女性普遍仰慕的魅力,應是智慧的魅力。女性的身體構造比男性更複雜,從中所獲得的智慧也應該更多。

分享

如果必須獨處才能思考世事,就是一種思想封閉。這也意味著一個人難於理解世事。分享更有意義。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見和所想,我們對世事就更容易理解。這就像我們吞下的食物那樣,與眾多細菌分享才容易消化。分享食物可以讓腸胃暢通,分享所見和所想則可以提升意識。然而,我們在飢餓時會忽略食物的好壞,在空虛時也會忽略事物的真假。因此,高品質的分享,就是分享真實。透過這種分享,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生命。

交流

作者與讀者被時空分隔而無法交流,所以閱讀是單向的。寫作除了思考,還向讀者表達自己的感情或思想。然而,寫作可以是一種灌輸、發洩,也可以為名利而作,所以仍然是單向的。信仰更加是單向的表達。我們透過信仰向不會回應的虛空作出祈求。我們不缺單向的表達,只缺與相愛的人無拘無束地交流。

成長

與別人談話是交流,與自己談話是思考。雖然思考是一個普遍現象,但有時只是胡思亂想,並不專注。這是一種內耗。如果能夠專注並正確地思考,那麼,勤於思考就會形成一個核心精神。這是一種自主成長。

淺薄

無法獨處的深層原因是恐懼。一旦缺乏安全感,我們就很難獨處,甚至還會害怕睡眠。因此,獨處能力的大小,可以作為一個標準,去檢驗一個人是否有靈魂伴侶。去除本能、習慣和情緒,所有靈魂都一樣,都是一個意識。因此,真正動人的愛情或友情,均源於淺薄的自我而不是深厚。

相處

自由的靈魂沒有獨處或相處之分,因為是整體中的一部份。正是這種連結,讓靈魂具備走向永恆的能力。希望獨處,其實是希望獨佔某個時空,這是無法達成的妄想。而相處則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時間,並與別人共享空間,所以是愛。

孤僻

當獨處變成生活中的必需,就會形成一種孤僻的性格。在必須獨處的時候,就是不喜交往的時候,也是容易發怒的時候。如果經常想像自己生活中缺乏獨處,並將這種想像形容為災難,那就是一種妄想。這也反映出對交往的恐懼。

交流

獨處是一種能力,但交往是更大的能力。從身體的角度看,人必須獨處,也不會缺少獨處的機會。最明顯就是睡覺。從靈魂的角度看,人需要的是溝通,更需要靈魂層面的交流。

束縛

自由與家沒有衝突。對人來說,有家更自由,無家可歸才是不自由。之所以感到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,是因為那個地方不是真正的家,而是一個暫時容身的處所。這個處所不得不進去,裡面的瑣事又不得不做,所以感到束縛。

獨處

如果感到寂寞,我們不是真正在獨處,因為心思仍在別人身上。真正的靈魂生活亦非獨處,而是和別的靈魂在一起。身體是否單獨不影響靈魂的交往。即使在夢中,我們也會和別人在一起。可見,我們真的很難獨處。因此,我們更應該思考有關相處的問題。

沉默

探究那些真正只屬於自己的重大問題,沉默能讓我們更專注。尋求關於人生世事的答案,多溝通比較容易打開真理之門。我們用有限的言詞已能表達無限的存在。然而,感受到世間的真實,我們的表達才有真正的意義。

幽默

幽默是一種面對缺陷的態度。它可能帶著憤怒或憂傷,但傾向於接受現實,並使人友善地面對變化。然而,幽默也可以是一種壓抑,它試圖以平靜的姿態掩蓋內心的動盪。因此,我們應該適時和適當地運用幽默,讓它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表現。

無憾

真正活過才能割捨生趣,因為已經無憾。經歷過融合才能接受死亡,因為已經嘗過自我消失的滋味。真愛能讓我們接受一切。然而,我們還需要放下一切,才能輕鬆地回歸虛無。

時代

能夠創新,就比較容易在各種環境中愉快地生活。一個時代有趣或無趣,在於每個人的眼光。有趣的人會感到這個時代有趣。然而,即使感到無趣,也只是這個時代的一些人無趣,而不是這個時代無趣。

愛國

如果將索求與倚賴當成愛,就會產生一種妄想。愛來自責任感。因此,愛國是要為國家和民族盡責。然而,愛是從自由中產生的。只有自由的人,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愛國者。

思考

每個正常人都能思考,以思考結果來指導行動。然而,錯誤的思考,結果是對自身的損耗,或者是對外界的破壞。因此,學習正確的思考方法,才能讓思考有利於我們的成長,並建設美好的世界。

我們

我們都是宇宙萬物的一部份,所以注定不會絕對孤單。換句話說,世上只有我們,沒有我。因此,我們無須惶恐,那個孤單的我不僅微不足道,更不可能存在。我們能活到今天,都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。個體會忘記整體,但整體不會忘記個體,所以冥冥中一切事情都抹不去。我們從開始就是一個"我們"。

賬目

快樂和痛苦,其實都以生命的支出作代價。然而,這些感受卻可以帶來智慧的收入,並提升我們的意識。因此,將感受當成財富,等同於將支出當成收入。若然這樣,人生的賬目就必定錯亂。

正當

正確性來自規律的吻合,不遵從客觀規律就會自取滅亡。然而,正當性卻來自人心。即使是正確的方法,如果不被大多數人接受,仍然難以實行。因此,我們必須尋求被大多數接受,獲得正當性,以實行正確的方法。

幼稚

幼稚的人當然也有價值,但價值有多方面,也有高低。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沒有錯。然而,如果缺少愛的教育,年輕人的準備就會有所欠缺。最需要準備的是愛心。觀察一下成年人在愛情上的幼稚表現,我們就非常清楚了。

個性

如果要有個性,就不應規定自己必須如何做事。讓自己自由發揮,才能顯出自己的個性。然而,個性是從本能演變而來的,帶著很多天然的侷限,並不是真正的自由。唯有用意識率領個性,我們才能打破侷限,並獲得更多的自由。

環境

認識別人就像閱讀一樣,不僅要有自由的靈魂,還要有自由的環境。自由的靈魂讓人擺脫思維上的限制,最大限度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情。自由的環境則讓人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最大限度接近別人,並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舒適

對事情的取向和興趣、處世和做人的態度,這些都與天性密切相關。雖然處世和做人也和教養有關,但教養屬於環境因素,我們也無法控制。然而,舒適的生活就是好生活,讓自己舒適也不會違背天性。因此,以舒適為準則,我們就無需太多尋尋覓覓,生活也會更容易。

沉默

只有一個時候適宜沉默,就是不懂說的時候。在外面無聲,並不代表我們真正沉默,因為內心還有很多聲音。而且,我們與外界是相連的,很多問題都與別人有關。因此,我們更應該打破沉默,將問題說出來。與別人一起思考,體現我們對別人的尊重。

生活

在夢中,看見的都是幻境,所以我們渴望生存的意義。在清醒時,我們最關注的是生活。然而,有時我們半夢半醒,混餚了夢境與現實。因此,我們必須變得完全清醒,才能明白生活就是夢中渴望的一切。

直覺

喜歡或不喜歡可以憑直覺,因為這是一個感性的評斷。贊成或不贊成,卻無法憑直覺,因為這是一個理性的問題。直覺的最大作用是引起理性的關注。然而,直覺很可能是錯覺,我們必須用理性去審視。

廣闊

即使在囚牢中,我們都可以思考如何越獄。即使離群索居,我們也可以思考人生世事。關鍵的不是環境,而是內心。我們的內心可以變得無限廣闊。因此,只要方法正確,我們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,我們都可以透過思考來成長。

隨緣

我們不希望忽略任何事物,但卻被迫放棄一些。然而,我們可能錯過任何事物,所以又會執著於一些。生命有限,而宇宙的奧妙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。因此,我們隨緣就可以了。

當下

讓過去永遠成為過去,未來才會變成我們的當下。如果思緒總是回到過去,那麼我們就會忽視未來的需要,所創造的都然是過去的東西。而且,即使未來變成當下,我們也會錯過。

自然

大自然上帝一直與我們緊密地聯繫著。人無法脫離大自然。即使是摩天大樓,裡面仍然散發著大自然的氣息。互聯網就是大自然的一個子網。透過這個子網,我們能夠飛上太空,也能進入深微的世界。

耐力

耐力能讓人游過苦海,到達幸福的彼岸。因此,苦難也有積極的一面。它打破循環、打亂秩序,能使強者變為弱者,甚至被淘汰。這意味著,只要挨得過苦難,弱者亦有機會變為強者。

強調

我們視為善和美的東西,通常都不會強加於人。因此,我們不用強調"己所欲,勿施於人"。然而,古人強調"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",是有原因的。以為自己正確而斥責別人錯誤,甚至強迫別人服從,這種現象比比皆是。

共享

生命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,但不是我們的獨佔物。分享人生,我們就能從容、閒適地玩味人生。然而,最大程度的分享,是與另一個人共享生命中的一切,包括我們的意識。

目的

觀察世間的現象,為的是追尋背後的真理。因此,我們需要平靜地思考,細緻地歸納,這樣才不會混亂。大自然的一切,都可以作為思考的基礎。思考為了活好當下,並創造美好的未來,而不是為了信仰。然而,一旦落入虛無的信仰中,我們就會忘記思考的目的。

時間

無須害怕跟時間賽跑,因為時間可以由我們去定義。無論如何,只要提升我們的意識,時間就會增多。就像賽跑一樣,提升我們的速度,到達目的地所需的時間就減少。這等同於擁有更多時間。

等死

沒有目標的等待不應叫做等待,而應叫做等死,也就是一無所等。等死肯定無聊,因為死亡不是生命的目標。因此,沒有人會等死。即使看上去在等死,其實都是在等待不死的機會。然而,有目標的等待會引起一種焦慮或痛苦。也許我們四處張望,但目標卻不一定出現。

平凡

感到生活平凡,也就是無法感到幸福,因為幸福的生活就是不平凡。感到幸福,表示我們已經活好當下。因為幸福是我們唯一永恆的追求。

計劃

心願是一個大計劃,我們每一天的計劃都可能是心願的一部份。然而,讓自己每一天都非常忙碌,是對身體的虐待。我們傾向趨吉避凶。因此,最佳的生活狀態,是放下宏偉的計劃,悠閒地多做有益身心的事。

對等

友誼的基礎是關愛,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。因此,最美好的友誼是對等的關愛。一旦形成不對等,無論是付出的一方,抑或得到的一方,快樂的程度都會被降低。快樂源於付出與獲得同時發生。如果付出之後需要等待收穫,就會使人感到焦慮。

喜悅

生活每天都有開始和結束,又會有成功和失敗。然而,投入到生活中,我們反而容易過得輕鬆。每當覺察到自己的專注,我們也會感到喜悅。這意味著,只要對當下的自己有意識,我們不僅每天都成長,也會感知生活的意義。

結婚

一個人的結婚權利,也可以視為由其他人所賦予。沒有其他人的同意,我們根本無法結婚。因此,兩個人真正自願結婚,才算得上是天賦的權利。我們可以將結婚儀式視為社會對天賦權利的確認。由此可見,我們無法將人賦權利和天賦權利截然分開,因為兩者有著相同的本質。

婚禮

如果婚禮只是一個授權佔有的儀式,那就毫不神聖。婚 禮 其實是一個共同生活的開幕禮 。因此 ,真正相愛的人結婚 , 不會有繁文縟節 ,更倍 感到輕鬆愉快 。美好婚姻是愛情之花的 綻放 ,一個 好巢只是它的副產物 。我們可以這樣想像 , 愛情之花的芬芳 , 引來喜鵲築好巢。

珍貴

感到生命每一刻都非常珍貴,我們就會認真地走好每一步。也許 ,在無盡的宇宙時空 , 我們可以擁有很多次生命 。 但我們卻無法知道 , 甚麼時候才有下一次 。

心態

對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都懷有好奇心,就是年輕的心態。忽視 熟悉的 事物 ,意味著即將老去 。然而 , 忽視不 熟悉的 事物 ,卻意味著真正老去 。

人生

能夠每日面對一本書或一台電腦,人生就不再平凡。 能夠每日面對一個人,我們就有了偉大的人生。 然而 , 這都是一個渺小生命可以到達的目標 。

智慧

能 慎密地 思考 , 是一種 智能 。 能觀察入微 ,則 是聰 慧 。 不停留於平凡的事物 ,是好奇心 。 不錯過平凡的事物 ,是平常心 。然而 ,唯有意識 能保持好奇心,並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好奇心。

協議

在簽訂婚姻協議之前,彼此的權利是硬性的。然而,簽訂之後的權利就變成軟性了。一旦反過來,先軟後硬,關係就會倒退。其實,如果真正相愛,彼此不需要一份協議,而需要表達彼此共享生命的願望,以及對未來的構想。若不相愛,任何協議效果都非常有限。而且,我們也無法在協議中列出詳細的權利與義務,勉為其難只會讓關係更快破裂。

矛盾

隱含矛盾的不是人的天性,而是有關愛情的思想。生活安寧與個人自由也沒有衝突,實際上安寧就是自由。因此,彼此相愛,我們就不會違背自己的天性。能夠以相愛作基礎,婚姻就是安寧與自由的廣廈。

好壞

繩索會絆人,這與我們如何處理它有很大的關係。如果道路建在繩索之上,繩索無法絆人。將繩索緊貼地面,更可以作為我們前進的指引。可見,事物的好壞,不僅與我們的觀點有關,也與我們如何利用它有關。然而,認定它是壞的,我們就很難好好去利用它。

本能

迎接新生命誕生的喜悅,是來自生命的本能。每當我們感到生命的延續,就會感到喜悅。然而,如果感到這個時候最幸福,那就意味著對死亡充滿了恐懼。真正的幸福來自深層的聯繫,是那種心心相印、無比安頓、無所畏懼的感覺。是否父母的身份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關心和幫助其他人成長。

動力

春夏秋冬、陰晴寒暑,是地球的現狀。安頓身心、創造美好,是人類的理想。理想出於對現狀的不滿。因此,能夠知不足,我們才有進步的動力。

精神

人類的基本精神是理性和批判,亦即懷疑和求真。因此,健康社會的保證是個體獨立,平等和開放。將浪漫建基於自閉的想像,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特點,也是他們被孤立的原因。困在一國或一家的圍城中,陶醉在憂國和憂民的幻想裡,就會糾結在參與和出離之間。這就會失去促進社會健康的作用。

戀家

如果家是創造和付出的地方,那麼戀家的人有出息。如果家是躲懶、索求的地方,戀家的人沒出息。心理處於正面還是負面,與我們對環境的運用有很大關係。

勇敢

敢於走出一條自己的路,我們就會活得精彩。然而,能夠走好自己的路,我們才能活得從容。精彩在於勇敢,從容在於自信。這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智慧。

壓制

壓制個體的一種方法,就是讓人感到不光彩。能意識到嫉妒是一種本能,就無須擔心因為嫉妒而失態。恐懼讓壓制得以成功。然而,壓制會讓人產生更大的恐懼,甚至內心崩潰。這時候,壓制也可能隨之崩潰。

一致

不擅於交際又不耐受孤獨,代表著不完滿的內心。不喜歡交際或不喜歡孤獨,則代表著完整的創造能力。前者內心矛盾,後者內心一致。

幸福

當下的快樂已經是一個事實,無法犧牲。我們只能犧牲將來的快樂。事實上,構建未來才是真正活在當下,我們無法不為未來而活。幸福永遠聯繫著明天甚至更遠的未來。當下快樂,並預見未來的美好,我們才會感到幸福。因此,我們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快樂,而犧牲長遠的幸福。

衝突

我們的麻木,會引起別人的不信任。別人的猜疑,又會引起他們的虛偽。事情在互動中不斷發展。因此,我們無須將衝突看得太嚴重。否則,大家都會受到無可挽回的損失。

上帝

大自然就是上帝。除此之外,我們再找不到其他上帝了。萬物息息相關,逐漸演化。因此,文字一定會出現,哲學一定會出現,科學也一定會出現。這是大自然的必然性。上帝化成了萬物,萬物又連結為上帝。如此,生命也可以永遠演化。

嫉妒

嫉妒與競爭密切相關。雖然嫉妒有可能導致勝利,但也可能導致失敗。它和其他情緒一樣,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的影響,關鍵是當事人是否對嫉妒有意識。意識到自己在嫉妒別人,從而提高競爭力,就可以避免嫉妒對自己的負面影響。意識到別人的嫉妒,對我們也有很多好處。

知識

知識分子最要做的是傳播知識,將世界的真實告訴其他人。其他人最需要學習,將自己變成知識分子。擁有足夠知識,有助我們更快提升意識。

真愛

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,也許可以這樣理解:食色授受的虛情並非真愛。假愛只關心自己的欲望,所說的"愛"其實是"要",要不到就會感覺"希望落空"。因此,宗教說出家、哲學說尋找自我,都是希望從中找到真愛。然而,我們從食色授受中也可以看到愛的本質:關心別人的需要,並助人達成願望。也就是,不剝奪別人已有的權利,並給予別人更多自由。

忠誠

忠於自己意味著任性。這種忠誠,正是産生控制欲的原因。這樣也會讓別人不想接近,從而產生隔膜,又讓人感到孤獨。這些負面的感覺,足以抵消喜悅,並讓幸福無法來臨。因此,我們應該考慮別人的需要,彼此衷誠合作。當我們感受到融合的喜悅,就會獲得足夠的安全感,從而擺脫對自己的忠誠。

驗證

婚姻不是愛情的保證,而是愛情的驗證。真正的愛情造就美好的婚姻,美好的婚姻證明真愛的存在。面對可能的誘惑而不感到誘惑,是真正愛情的常態,也是愛情浪漫之最。沒有這種來自唯一的浪漫和詩意,愛情不存在。

尊重

每個人都渴望做真正的自己。能夠理解這個共同點,我們就能真誠地尊重別人的選擇。無論對錯,我們的選擇都是找尋真正自己的必經之路。我們也了解到,相同的個體只能結合為無機物質,而相似的個體則可以結合為有機體。然而,差異過大的個體難以結合。因此,尋求共同點能提供穩定的環境,而尊重差異則能夠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。

嫉妒

自恃者試圖以功勞沖淡自己的嫉妒,自大者試圖以高傲掩蓋自己的嫉妒。唯有滿足的心能讓嫉妒消失。因為滿足是真正的成功,能讓人認識自己的真正能力。

活著

活著是一個從過去走到未來的歷程。我們只能看見過去,所以當下已成過去。未來源源不絕。因此,為未來活著才是真正的活著。

自由

自由是天賦和實然的,權利則是人賦和應然。若認為自由等同於權利,邏輯就會混亂。自由與能力和權力一致,是天然的。權利是一個社會概念。我們在出生後才逐漸擁有某些權利。

權利

以吸煙為例。雖然我們認為吸煙影響了他人的自由,但其他人仍然能在任何地方吸煙。這說明任何權力都是天賦的。權力和自由是一致的。然而,當權力之間發生衝突,法律是最有效的仲裁方法。我們可以將懲罰視為行使權力的代價。 在現實中,人可以不顧及別人,並在任何地方吸煙,這說明權力是有限而無邊的。大自然就是宇宙萬物,它通過物質賦予我們權力和自由。飛出太空的權力仍然是天賦的,不是人想飛就能飛。因此,認為天賦權力不會引起任何矛盾。然而,認為權力人賦卻會引起很多矛盾,甚麼人、多少人,各種觀點很難達成一致。 總的來說,物質構成了我們,又讓我們有運用物質的能力,這就是權力的基礎。我們通過物質獲得權力,又能通過物質將權力賦予別人。當我們被別人賦予權力,也稱為擁有權利。

品格

有真才智就會有好品格,有好品格也必有真才智。才智與品格是相輔相成的。有真正的才智就能理解,別人受損我們也會受損。因此,當一個人不僅守護自己的利益,也守護別人的利益,我們就確認他擁有好的品格。

壓制

教養也是一種壓制,它有時會擴大人性的陰暗面。人性的陰暗面,是在不自由的環境中形成的。因此,建立公平、公正的社會,讓每個人都有更大的自由,人性的陰暗面才會縮小。

目標

真愛是喜悅的流露,是對喜悅作出的報答,所以目標都在於整體。伴隨投射或移情的給予是自戀,因為目標只在自己身上。

犯禁

先有需要,然後又有對需要的壓制,這樣就產生了欲望。觸犯禁忌本身不是一種欲望,而是欲望膨脹、行為不受意識控制的結果。也是說,犯禁不是一種本能,而是本能衝破壓制的一種現象。

善良

能夠以善良面對惡毒,我們就會受更多人的尊重。善良不是懦弱、忍耐、麻木,而是勇敢、堅定、積極。它以生命的真正利益為依歸,掃除一切有損生命的事物,讓人感到生命真正的美好。

率性

率性是以意識率領天性,讓天性發揮最大的能力。任性是任由天性撒野,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。自我介於天性與意識之間。它在乎功利、習俗和輿論,既無法擺脫天性的束縛,更增加了心理上的負擔。唯有真我意識能率領天性。因此,擺脫自我的干擾,我們才能找到對自己真正有利的位置。

自愛

自愛是愛別人的必要條件,而不是被愛的必要條件。意識到連結更有力量、能讓生命真正豐富,這是自愛。無論此時的力量是否充足,物質是否豐裕,只要帶著這種意識去創造,並與別人共享自己的一切,就是在愛別人。

自然

商店象徵著豐富,辦公室象徵著創意,兩者都象徵著社會發展的動力。對物質的需要,是一個自然的現象。因此,生命個體本來就存在物質上的競爭。在野外的樹林和天空中,時刻都發生著弱肉強食。然而,人類懂得創造,逐漸遠離了缺乏和毀滅,讓競爭也變得柔和。如果因商店和辦公室的存在而感到羞愧,就是因進步而感到羞愧。這反而是一種愚昧。商店會令人迷失,辦公室會令人難以歸家,但樹林和天空也同樣。我們應該意識到,商店、辦公室、樹林和天空,都是自然的一部份。

無我

我們比較難接受"無我"這個觀念,因為它指出自我是一種幻覺。無論是快樂或痛苦,我們的記憶已經被自我重新加工和包裝。過去變成自我創作的故事,未來變成自我的夢想。因此,尋找"真我"也是自我的把戲。其實,我們無須尋找,只須將自我從心靈上剝離,真我自然會顯現。"無我"正是去掉我這層意思,而非表達沒有我。它能啟發我們提升意識,讓真我成長。

構想

如果每個人都寫自傳,或許能發現很多相似之處。然而,我們的經歷早已發揮作用,所以重視經歷只會增加前進的負擔。因此,最重要的是展望未來。將自己對未來的構想也寫出來,必會更獨特、更豐富和精采。

洪流

溪中的水流沒有強大的力量,即使是一般的堤圍,它也衝不破。然而,我們仍然無法阻止它匯入河流和大海。可見,順勢而行更容易到達目的地。對我們來說,匯入生命的洪流中,就是一個合理的目標。這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共享和連結。

堅強

外在的成功有賴堅強的自我,內在的豐富卻必須在無我和無爲中產生。在物質生活中,自我代表著我們的意志,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。然而,要進入內心世界,我們就需要將自我放下。這就像一個出征的將軍那樣,回到家與親密的人在一起,就要脫下戰袍。

感悟

物質可以透過努力創造而獲得,精神目標卻要放下努力才能到達。因此,要感到滿足並獲得終極的感悟,我們需要放下所有目標。然而,我們需要盡情追求,才能真正放得下。

共享

身心快樂,我們對生活就會感到滿足,對周圍的事物都感到舒服。身心痛苦,我們去到哪裡都會不自在。無法撫平內心的欲望,我們就會感到生活是一種煎熬。然而,如果我們記得,共享會帶來快樂,佔有會帶來痛苦,那麼,我們立即就能轉變。在此時和此地,我們就能快樂和自在。

弱點

強或弱只是一時一地的比較。因此,以為自己沒有弱點是自大,以為別人沒有弱點是自卑。我們不僅需要擺脫自大和自卑,還需要感到滿足,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。能否接受自己的弱點,代表著意識的多少。然而,如果有足夠的意識,我們的弱點也會變成強項。

專一

對一個自由的心靈來說,不會有非愛不可的人,也沒有愛多少人的限制。然而,真愛卻是專一的,因為它是一種自然的融合。正如尋找朋友意味著沒有好朋友那樣,當一個人有了伴侶卻尋找知已,就意味著仍然沒有親密關係。

罪疚

罪疚感源於對私心的不接受。帶著罪疚的眼光去看人,有時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,有時又會覺得低人一等。因此,罪疚感使人無法親密。個體的私心非常合理。一個尋求利益最大化的個體,如果不接受私心,就會讓自己產生內在衝突。因此,不接受私心,其實是一種病態的自私。

平衡

人老了感官亦會老化,我們很自然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收穫,更少需要物質。然而,壯年人為了自我定義的美德而放棄物質追求,讓自己老來匱乏,則非常愚蠢。如果老來要別人施捨,就會將自己變成別人或社會的負累。因此,壯年人更需要平衡物質與精神的追求。

無常

如果一切都在變,我們對無常的感覺也會變。世事無常能使我們感到痛苦,只是因為看不見恆常。若能認識世界的規律,明白到無常的現象反映著永恆的本質,我們就會有合理的期待。那麼,世事無常就會帶來快樂。可見,執著於無常,我們就會被無常束縛。理解永恆,我們反而能夠擁有無限的可能。

必然

大自然有無限的可能。因此,生命的誕生是必然的。在生命誕生後,世上就存在兩個或更多的生命。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,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。因此,如果必須感到生命偶然或相遇偶然,才懂得珍惜生命或關係,意味著我們在執著。然而,能夠感到生命或關係的必然性,卻仍然珍惜,則表示我們擁有自由的心態。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真正相愛,並從中獲得深刻的領悟。

表露

那些"誇張的觀念、華麗的詞藻,以及刻意製造的噱頭",全部反映作家或講演者的內心。因為用以表達想法的詞彙,都由他們自己去選擇。即使整個文稿都是別人提供的,也由他們選擇來採用。即使漫不經心地選擇,他們的內心也表露無遺。

愛情

如果不以獲取利益為目的,愛情就只有一種:對等的喜歡和給予。真正的愛情就是這樣美好,做到這樣也不難。然而,我們需要真正願意這樣做。因此,要解決這個難題,我們必須認識愛情的好處。知道愛情代表著生命最大的利益,我們就會為愛情而活。

成功

並非所有親密關係都是真正的愛情。難成眷屬或者麻木、厭倦,就是假愛的象徵。假愛執著於過去,又不能好好活在當下,所以終究是要失敗的。我們需要作出大量的努力,才能培養真正的愛情,獲得人生最大的成就。因此,有了真愛,人生就不再是一場夢,而是實實在在的體驗。真愛為我們留下真知灼見。

懂得

愛別人的方式,是將他們當作自己來看待。因此,我們要懂得愛自己,才會懂得愛別人。其實,愛自己與愛別人是同時發生的。當我們愛著別人,正表示我們愛著自己。

自己

堅定的價值觀,不如正確的世界觀。強烈的自我認同,不如精確地認識世界。因此,堅強的精神自我,不如完整的意識。說到底,只有意識到世界的真實,我們才能真正擁有自己。

給予

世界的美好,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給予。世界給了我們很多,包括生命。因此,我們亦有能力給予世界。即使我們一無所有,只剩下生命,也可以將生命給予世界。

做夢

我們在夢中所做的一切,也許都是為了繼續做夢。如果頭腦缺乏自行醒來的機制,又沒有外界的打擾,我們的就夢會一直做下去。然而,身體需要我們來指揮,所以我們仍然沒有永遠做夢的條件。既然我們總會被叫醒,不如自己醒來。

信賴

真正的自信是對理性的信賴。因此,我們也應該信賴別人的理性。當別人的言行顯出足夠的理性,就表示值得我們信賴。然而,信賴別人其實是信賴我們自己。我們必須先讓自己的理性發展,成為一個值得自己信賴的人。

條件

愛就是彼此心甘情願給予對方所需,讓彼此的所有需要都可以被滿足。然而,愛隱含著一個條件,就是彼此作為一個整體,一切以這個整體的利益為依歸。因此,我們說愛是無條件的。因為它真的不需要再附加任何條件。

同時

愛自己與愛別人是分不開的,同時發生的。愛自己體現在愛別人之中,愛別人亦體現在愛自己之中。我們能愛自己幾分,也只能愛別人幾分。然而,我們無法證明是否同時。因此,我們說先愛自己,後愛別人。

自愛

身心一致與別人交朋友,能反映我們的自愛。能夠這樣,說明我們有足夠的理性,能駕馭自己的身體、性格和情緒。身心時刻保持一致,我們無需太多朋友。因為我們能夠與自己做朋友。

自省

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自省。如果意識不足,無論做自己的旁觀者還是批評者,都只是自我的做作。對當下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足夠的意識,這時的自省才有可能是真的。因此,我們需要首先觀察自己。如果自省是一種習慣,或者自省時帶著情緒,那麼很可能是假的。

條件

快樂是當下的事情,也是愛的充分條件。因此,留戀過去並不表示有愛,心甘情願的付出才是愛的明證。兩人相處的時間長,有時意味著更多的倚賴。真愛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,而在於永恆。

人格

當我們被別人視為另類,就是被別人排斥。然而,將榮辱建基在別人的看法上,正是磨滅個性的原因。因此,重建榮辱的基礎,甚至不再重視榮辱,我們才會有真正獨立的人格。

自大

自卑和自大是兩個極端心理,都反映出自信心不足。真正的自信,來自接受和欣賞自己的全部。這是一種既不自卑,也不自大的心理平衡。如果對自己某些能力不自信,我們就會產生自卑,並陷入自我否定。一旦產生重獲心理平衡的渴望,我們就會強調自己的其他優點,試圖抵銷缺點。這會讓我們變得自以為是和自大。優點和缺點都是對某方面來說的,因此無法互相抵銷。

自由

集體由個人組成,大我由小我組成,上帝由萬物組成。因此,智慧從靈魂解放開始,也就是從定義上帝開始。然而,信仰標誌著束縛,智慧標誌著自由。擁有自由的靈魂,是快活人生的保證。

美感

沉默與說話都是自然賦予的權力,所以我們也能用沉默去爭取利益。然而,沉默缺乏美感,因為它埋沒了我們說話的能力。其實,展現我們的能力,讓別人感到美,也可以讓我們得益。當我們平靜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、想法或需要,就會讓人感到美,並傾向於給予。沉默或過份激動,都會讓人失去美態。

權威

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先驅,他們都會成為過去。對於未知的領域,他們都會保持一個未知的狀態。因此,我們不應為自己樹立權威,並限制自己的探索能力。對每個人的觀點,我們都應該多了解和思考。然而,我們還需結合自己的觀點,歸納自己的理論,然後以實踐來驗證。

啟發

無論一本書寫得好不好,我們讀了都會有所啟發。有時從書中的深刻觀點或理論受到啟發,有時也可以從偏見和謬誤中受到啟發。閱讀的收穫與我們思考的深度密切相關。只要我們積極思考,看甚麼都會有收穫。因此,我們無須限制自己的閱讀範圍。

閱讀

閱讀的收穫是增長知識。然而,還須對知識進行歸納和運用,我們才能真正成長。也就是說,除了閱讀我們還必須實踐。而且,有時實踐比閱讀更重要,因為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書。

厭惡

嫉妒與厭惡都是恐懼引起的,我們害怕失去。要趕走那些討厭的人,而不是自己離開,是嫉妒他們佔據了我們的位置。然而,是嫉妒讓我們厭惡別人,而不是別人真的討厭。

恐懼

潔癖反映我們的恐懼。有時候,我們希望避開一些會引起恐懼事物。然而,這樣反而會拉近我們與事物的心理距離,變得更加恐懼。我們唯有接受那些事物,也就是接受自己的恐懼,才能讓恐懼離開。要克服恐懼,我們更需要關注引起恐懼的事物,而不是躲避。我們需要明白,如果有一天無法躲避,過份的恐懼會讓人失去自控能力。

責任

追求自由是生命的預設,所以人生的最大責任是讓自己獲得自由。這是一個元意識。讓自己更自由,我們才能培養完整的意識,最終讓自己完全自由。如果不具備這個元意識,我們就會處於各種束縛中而不自知。這會導致無意識的增加,讓自己更加受束縛。

佳緣

情深不會失散,所以真愛讓人擺脫恐懼。那些流於表面的情,才會希望在來世或天國再加深。千世萬世,在無盡的宇宙中都只是一瞬間,而佳緣肯定不止一個。當我們看透時空,就不會再執著於一時、一地、一人,而專注在此時、此地、此人。

分離

生命為延續而結合,也會為延續而分離。有利於延續,無論是結合或分離都是好事,所以也是喜事。擁有豁達的心,能讓我們感受永恆的存在,對離離合合不生唏噓。

紐帶

人與人最緊密的關係是愛情,人與世界最緊密的紐帶是愛。我們對逝者的懷念,可以帶著感激,或帶著怨疚。前者讓人輕鬆而獨立,後者讓人沉重而倚賴。然而,獨立者活在當下,倚賴者卻活在天國或地府的幻想中。

孩子

願意協助孩子獨立生活,是好父母。然而,能離開父母的才是好孩子。一般來說,父母都比孩子先離世,所以倚賴父母就會變得像孤兒。其實,不能獨立的孩子更會讓父母擔心,不可能是好孩子。

造緣

隨性不如率性,隨緣亦可造緣。率性和造緣,是面對遭遇的積極態度。率性是以理智率領情感,造緣是對做事動機的充份掌握。因此,這種意識和理智,是創造命運的必備能力。

智慧

我們能夠創造命運,但卻無法支配它,這意味著命運是一種共同的創造。因此,不試圖支配所遇到的事物,表示我們具備接受命運的智慧。接受命運,我們才能創造更好的命運。

命運

如果知道可以參與創造自己的命運,我們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。嚮往美好,是組成我們命運的重要元素。如果命是先天的條件,運是我們後天的努力,那麼命運至少一半在自己手上。先天條件難以改變,但後天的努力卻由自己控制。因此,美好的人生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去創造。

共享

如果希望獨佔,那麼得不到就會痛苦。希望共享,看見了就感到幸福。之所以獨佔讓人痛苦,是因為要達成獨佔必然耗費生命,並且無法實現。之所以共享讓人幸福,是因為我們沒有浪費時間去追求獨佔,倍感自由。而且,共享意味著互相給予和融合,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,彼此更可達成一種自然的歸屬。

偉大

對宇宙的終極看法是,宇宙沒有終極。在這樣的觀點中,我們的生命是非常渺少的。然而,渺小的生命卻能讓我們發現宇宙的偉大。因此,雖然宇宙偉大,但我們卻因發現宇宙而變得更偉大。

覺醒

我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會死。但隨著成長,我們的自我越來越強,並以為自己無所不能,以致忘記了死亡。直至重新認識到生命是一個短暫歷程,我們才更多關注身體健康。這是真正的覺醒。精神追求只是覺醒前的夢。如果精神追求沒有引起對身體的更多關注,即表示我們仍然處於夢中。然而,真正的覺醒,不僅是發現生命的侷限,更在於發現真正的自己,以及我們存在的真正意義。

衝突

物質追求,很多時反映著我們的精神追求,所以物質的競爭也反映著精神的衝突。宗教上的衝突,就是精神目標不同而引起的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去競爭物質,而應該去創造。我們也不應該追求精神上的目標,而應該放下追求。這樣,我們才能讓物質更豐富,精神更自由。

健康

身體健康,是合理生活的反映。生活上的取捨,我們需要以身體狀態作為判斷的標準。我們需要感到自己生活正常,才能感到幸福。換句話說,如果身體長期感到不適,我們就應該重新審視生活的細節,找出有問題的地方加以改善。

專注

做事能夠專注就容易抽離。專注表示我們能掌握事情的發展趨勢和進度。知道每個段落的起止,就能知道何時可以離開。因此,專注更意味著我們不被事情所羈絆。實際上,能夠在多個任務之間靈活切換,才說明我們真正專注。

調節

當我們的思維進入惡性循環,就會傷害身體,所以想得通才會對健康有益。我們需要適時放下思考,讓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。就像我們的心跳功能那樣,大腦也無法自己停止運作。因此,我們不僅需要學習思考,也需要學習有意識地不思考。用意識來調節大腦,就像通過呼吸來調整心跳一樣。

對等

感恩有時意味著感到對別人有所虧欠。這很正常,因為我們真的接受了別人的贈予。只要喜歡回報,彼此的關係就能維持對等。然而,如果不喜歡回報,我們就應該拒絕別人的贈予。別人有贈予的自由,我們也有拒絕的自由。我們無須害怕拒絕,因為彼此的關係仍然對等。

人生

人生的可愛,引領我們構築未來。生活的艱辛,迫使我們大步邁開。我們的理性,在於追求和諧而不執著。生命的永恆,在於彼此相愛。快樂、痛苦,理性、感性,以及相愛和永恆,都揭示著人生的方向。

兩性

有些男性只以情感去感受女性,而不是以理智去認識女性。然而,喜歡只是感性上的事情,愛才是理性。唯有愛才懂得算感情賬,才不會經常埋怨。如果兩性能夠緊密結合,不僅可以一起腳踏實地,也可以一起飛出太空。這樣,人類就不再受地球的限制,並擁有無限的可能。

迷惘

少年迷惘,是因為對世界缺乏認識。一切成長都反映個體對環境的適應。因此,自我教育就是主動學習,自主成長。能夠勤於思考、擺脫習慣,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完整。我們可以透過閱讀以增廣見聞、促進思考,也可以透過寫作來整理感受和領悟。這樣,我們就能擺脫迷惘,成長為有意識的成年人。

選擇

執著於尋找知己固然偏頗。然而,找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作伴侶,卻是與自己過不去。這種選擇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害。選擇伴侶的條件首要是相愛,這又需要我們首先理解愛。能夠相愛,彼此必然是知己,也必然是靈魂伴侶和生活伴侶。因此,理解愛我們才會懂得選擇。

親密

雖然親密讓彼此不再爭吵,但卻不會缺少批評和自省。這是判斷是否親密的重要標準。經常爭吵無法親密。然而,如果缺少批評和自省,所建立的關係就是一種假親密。因此,唯有當彼此長久溝通順暢,親密關係才能穩固。

機會

雖然意識所關注的是真實,但自我留戀的卻是幻想。因此,我們的自我總是執著於地老天荒。然而,幻境無法到達,因此自我的夢想終會破滅。唯有及時發現自我的虛假,我們的意識才能把握自己成長的機會。

緣份

孤獨源於對死亡的不理解,是對死亡的恐懼。帶著這種恐懼,我們總是無法感到滿足,所以感到孤獨。然而,愛情的基礎是充滿意識並無所畏懼。因為有勇氣才會樂於給予,才能創造幸福的未來。愛情也是對生命的感激。因此,擺脫孤獨並展現愛心,我們才會遇到真正的好緣份。

是非

有選擇就會有是非,選擇就像解答是非題一樣。當我們面臨選擇,腦海中無可避免地出現是非的分別,要超脫是十分困難的。然而,如果我們不需要選擇,那麼,所有答案可以全部皆是,也可以全部皆非。這樣,是非的分別就會消失。帶著這種超然的意識,我們就能更輕鬆地面對生活中的選擇。

超然

強烈的角色感、對立感以及控制欲,都是自然產生的。這樣我們也很自然會活得累。因此,我們需要培養超然的意識,以打破自然的限制。然而,這也是自然賦予我們的一種能力。

完美

完美是一個無止境的發展,所以追求完美是徒勞的。然而,追求完整則比較容易做得到,我們只需列出它的要素,一個完整的事物就出現了。因此,我們可以從追求完美改為追求完整,從而讓完美自然地出現。

靈魂

所有人都追求自由,這標誌著人有相似的靈魂。靈魂每一刻都知道自己不自由。因此,因應不同的環境,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對自由追求著。因此,能夠分貴賤的是追求自由的方式,而不是靈魂本身。貴賤也只是反映追求所付出的代價。我們說人有神性,表達出靈魂不僅平等,而且本質相同。說人有動物性,則表達出靈魂分別處在不同的軀殼,並要應對不同的身體環境。然而,藝術、哲學、道德和信仰,甚至科學技術,都是靈魂的表現。我們從這些表現中也能發現,自由就是靈魂的本質。

需求

必須"各盡所能",才有可能實現"各取所需"。然而,能力越強的人身體消耗也越大,所以需求也越多。如果一些人有能力卻不盡力,那麼社會財富就會被耗盡。因此,如果無法有效發揮每個人的生產力,"各取所需"就會變成一句空話。

協助

我們能看透一個人的過去,但對他的未來只可略為想像或推斷,不應當成確定的情況。這樣的看透,是為了與這個人更好地相處,並協助他走向未來。如果能夠這樣做,我們也會獲得更多成長。

評價

基於別人對我們的利益來評價別人,顯得十分主觀。因為忽略了我們對別人的影響。實際上,我們和別人是一種互動的關係。因此,太主觀不僅會讓評價失去作用,也很容易誤導我們自己。

感情

將經濟學理論搬到愛情上肯定行不通,因為感情是無法量化的。即使找到一個我們心甘情願給他餵飯的人,也只說明我們情不自禁。這樣離幸福很遠。一個有愛心的人不會要求我們給他餵飯。感情關係有很多美感,但討好或倚賴最終都會變得不美。

權利

一般情況下,權利是別人給予的,也是自己爭取的。然而,在相愛中,我們的權利都是別人給予的,無須爭取。可見,唯有相愛能解決內在和外在的衝突。無需將時間花費在權利的競爭上,我們就能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。

快樂

我們並不是害怕死亡的到來,而是害怕死亡前夕的煎熬。如果可以無疾而終,也許很多人都不怕死。可想而知,生存應該快樂,至少不應該痛苦。否則,死亡將比生存更容易被人接受。這也表示,獲得幸福是我們生存的責任。

人性

為愛護別人而強硬其實是一種溫柔。這時強硬的外表包裹著溫柔的內在,所以仍能被別人接受。相反,為獲取利益而溫柔其實是一種強硬。這時溫柔是假裝的,別人仍會感受到強硬的內在。然而,兩者都同時具有溫柔與強硬,始終會造成一些心理衝突。可見,完整的人性重點在於不引起衝突,然後才是豐富。

優秀

雌雄同體的現象廣泛存於植物界。即使我們的性別心理,也只是在後天所養成。大自然是統一的,但人的心理會起衝突和分裂。因此,優秀的人格,不僅在於揉合各個自我,更在於自我之間的和諧相處。然而,我們更需要擺脫自我的掌控,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狀態。

勇敢

愛的特質包含"敏感、細膩、溫柔"。勇敢的象徵包含"豪爽、粗獷、堅毅"。如果帶著愛的勇敢是真勇敢,那麼,勇敢地愛才是真愛。因此,愛和勇敢不會發生衝突。

瑣事

忙碌是指空閒時間少。因此,能從瑣事抽身就不會太忙碌,畢竟大事情都不多。喜歡沉浸在瑣事中,很可能是不喜歡思考導致的。當手腳停下,如果頭腦無所事事,就會產生一種空虛的恐懼,迫使我們再次投入到瑣事當中。然而,瑣事對時間的利用率不高,應盡量避免。能集中時間思考一些有關人生的問題,反而收穫豐富。這不僅可以增長意識,更可收穫物質上的成果。

兩性

男女兩性缺一不可,這是自然的設定。因此,女人和男人應該是平等的合作者,而不是競爭者。彼此也不是倚賴者和被倚賴者,更不是奴役者和被奴役者。

天性

我們一直活在自然之中,沒人能夠更接近或遠離。女性較多關注生活上的瑣事,男性較多關註生活上的大事,這是兩性的自然分工。因此,我們的天性也無分美醜。然而,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天性有意識,就會讓別人感到美,這是意識帶來的美感。反之,如果任由自己的天性撒野,就會讓別人感到醜,因為自我中心會使人醜態百出。

可愛

無分男女,所有懂得愛的人都可愛。愛需要學習,因此願意學習就能成為一個可愛的人。本來所有生命都可愛,但有些生命對人有害,變得不可愛了。然而,當一個生命學會了愛,它就會對人有益而無害。

生命

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是創造力。雖然生命的目標很單純,但其創造力卻表達在復雜的活動之中。生命的需要也很複雜,但其創造力又表達在簡單的追求上。然而,物質需要是精神需要的反映,精神活動是物質創造的保證,兩者相輔相成。因此,無論追求甚麼,只要能夠增長意識並擺脫習慣,都是我們真實生活的一部份。

欠缺

欲望由欠缺所造成,忙碌由落後所造成,差距由貧窮所造成。因此,滿足需要、學習知識、創造財富,這是年輕人應該走的路。

好人

一個好人,首先是一個有愛心的人,然後是一個能夠與別人相愛的人。愛能讓生命健康地延續。因此,以愛心來衡量是否好人,是一個可靠的標準。

精彩

愛心能安頓情感並激發理智,讓人發揮最大的創造力。因此,我們應該按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,並創造一個有愛心的自己。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精彩的人生。

思考

生活上的小問題,全都指向死亡這個根本問題。帶著這點意識去思考,就是哲學思考。這不同於胡思亂想。因此,我們應該排除不合邏輯的想像。透過哲學思考,能夠批判現有答案並發現真理。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,所以思考應該是一種自由的活動。能夠自由思考,我們就更容易建立正面的心態,並找到真確的答案。

權益

權力是一個意識體(個體或組織)的天然力量。權利是經過確認(授權)的權力。選舉自己的政府,就是把個人微薄的權力(或權利)集合起來。因此,政府擁有強大的權力(如果經過授權就是權利),可以對個人進行壓制。另一方面,個人從來都沒有失去權力,只是不容易從新集合。因此,我們必須不斷關注個人的權益是否受到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