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溫暖

不懂得給予別人溫暖,就會被離棄。人間的溫暖,只能是付出之後的收穫。將自己的溫暖給予別人,我們就會感到更加溫暖。

虛幻

人必須在相愛中體驗上帝,在相處中與萬物合一。孤獨令人體驗到一種虛幻,甚至誤以為自己已經與萬物連結。這是從自卑產生的自大。

宗教

宗教的體驗不是孤獨的體驗,而是融合的體驗。與別人、神或自然融合,就這點來說,宗教就像愛情。然而,宗教傾向無意識,而愛情傾向有意識,這是兩者最大的分別。

相愛

無論是否天才,能夠愛別人才會有好伴侶。能否幸福,則取決於能否與別人相愛。

悲劇

如果沒有一顆能夠溫暖別人的心,走在一起將會是一個悲劇。一個人寒冷,很可悲。兩個人都寒冷,更可悲。

同行

孤獨不會是永久的狀態。學會打開心扉,就容易讓別人理解。學會聆聽別人的心聲,就容易理解別人。只要有真愛,即使獨行也是同行。

共享

沒有靈魂伴侶,是孤獨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只有相愛的人一起才能不孤獨。因為相愛是兩個生命的融合,是身體與心靈的共享。

偶遇

與不能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,不如孤獨一人,但心底又希望有人理解自己。然而,自己又能否理解別人呢?因此,相愛只是一種偶遇,而這種偶遇又只有經歷過孤獨才能發生。經歷過,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孤獨,並發現愛和自由。

孤僻

孤獨的原因,是別人不懂得如何與他交流。孤僻的原因,是他不懂得與別人交流。孤獨者有能力合群,孤僻者沒有。解決孤獨只需要主動與別人交流,孤僻者卻需要我們主動去幫助。

付出

真正的愛是心甘情願地付出。感到對方是一個值得付出的人,這是最起碼的條件。能夠彼此相愛,最值得付出。

道德

法律是具體化的道德條文,是參與者的遊戲規則。法治能讓不遵守規則的人出局。道德與法律應該在同一層次,否則無法建立法治社會。沒有法治,道德狀況也無法變好。

和諧

人很受環境的影響。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,尋求一個好的法治模式,比道德教育更容易。而且,道德不應該凌駕於法律,否則不能維持公平公正。

法律

道德品質的重點在於對所有人都有同情心。而法律則要公平公正,合情合理。這是法治成功的前提。

法治

缺乏同情心,是利己本能的缺失。一個真正懂得利己的人,必定同情和理解別人的需要,盡力讓別人過得好,讓自己的利益也得到最大的保障。法治是從制度入手,讓所有人都知道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,以及損害別人將要付出的代價。這樣能彌補同情心的不足。

勇氣

呆在井裡雖然死不了但也活不好,當然寧可跳出去。大不了也是跳到另一口井。自由在於跳的勇氣和能力。這更需要智慧。

開朗

如果有大量無法完成的事情,就會造成無可奈何的心境。然而,生命真正關注的不是完成,而是不完成。如果看到無法完成本是自然的原貌,我們的心境就會豁然開朗。

自然

人無法脫離自然,又覺得自己脫離了自然。所以人既在自然之中,又希望回歸自然。這是因為人的內心充滿了矛盾,才顯得不自然。

欣賞

個性發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而追隨和模仿有時是必經階段,也值得欣賞。能夠欣賞不同花卉的美,也能欣賞一片片相同花卉的美,這樣幸福才有可能持續。甚至,還要懂得欣賞插滿假花的荒原,才不至於在災難之後不能重新振作。

相思

真正的相思,就像兩塊磁石隔著玻璃那樣。雖然互相吸引,但卻無法結合。單方面的思念,缺乏這種力量和深度,不會有這份淒美。

矛盾

之所以有些"矛盾"不可能解決,是因為它根本不存在。存在的只是我們的胡思亂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