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聊 8月 28, 2014 身體層面的需求是真正的需要,精神層面的需求其實都是欲望。雖然欲望會讓人痛苦,但卻讓人擺脫無聊。然而,欲望也會驅使人們不斷試圖到達虛幻的目標,並浪費寶貴的時間。因此,我們必須認清欲望的本質,利用它所提供的動力,去滿足生命的真正需要。 詳細
做事 8月 28, 2014 從事情中獲益,最終得到的都是精神上的快樂。實際上,事情的軌跡就是人生的經歷,做事的心態就是做人的境界。然而,一件事情是偉大或渺少,必須由生命來評判。因此,越有益於生命的事情越偉大。從這個角度看,做事只有一種境界,就是生命的境界。我們無須以功利或道德來將事情區分。 詳細
本性 8月 17, 2014 感到有一種做好事的壓力,本身也是好事,只要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就好。我們做好事也會讓壞人感到有壓力。然而,我們必須對做好事保持意識,才能作出真正善良的行動。人的本性都希望自己過得好,但我們必須意識到要讓別人過得好,才能保證自己過得好。這也是對善良的一種意識。當我們在做對自己和別人都有益的事情,就會意識到人性中的善良。 詳細
動力 8月 17, 2014 科學技術與哲學藝術,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。發展科學技術的原動力是幸福感,發展哲學藝術的原動力是孤獨感。科學更注重理性,技術更注重功效,哲學更注重形式,藝術更注重情感。這幾個方面都揭示人類一切活動的目標,都是生存與連結。 詳細
喜悅 8月 17, 2014 一旦認識到愛情的真善美,我們就會感到喜悅。這種喜悅將會成為我們付出的原始動力。如果我們的付出被別人接受,也會感到喜悅。兩種喜悅疊加,增強了我們付出的動力,並讓我們感到幸福。可見,喜悅與動力相輔相成,不僅體現了我們的相愛,也同時反映了我們的自由。我們不僅擁有了付出和被接受的自由,更重要的是,我們擁有了獲得幸福的自由。 詳細
參與 8月 17, 2014 在青春時期,我們對世界的一切都有新鮮感。然而,這時候我們還不懂得甚麼是幸福,所以這種新鮮感純粹是驚奇感。直至我們理解幸福,生活的參與感就會不斷轉變為新鮮感,而這種新鮮感更包含著深深的熟悉感。也許,新鮮感和熟悉感組成了滿足感,再加上自由感,就構成了我們的幸福感。 詳細
未來 8月 05, 2014 人無法真正活在當下。能夠在"過去、現在、未來"之間穿梭,才是真正的活著。活好當下的重點不在於尋找順境,而在於準確預測未來。逆境確實會打擊我們生活的信心。然而,一直處在順境之中,我們也會覺得生活有所欠缺。因此,發揮意識的力量,預測和創造未來,我們就能活好當下。 詳細
連結 8月 05, 2014 生命必須緊密地連結,才會有足夠的力量不斷延續。然而,本能只服務於個體,我們無法靠本能來連結。雖然後天的習慣服務於整體,但它不僅與本能關係密切,自我中心也太過明顯。因此,我們必須擺脫本能和習慣的羈絆,用意識去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。 詳細
地球 8月 04, 2014 當我們想到,地球終有一天不再適合人類居住,就能理解人類必須加速發展。天空廣闊,人類終要離開大地,就像孩子要離開母親那樣。此外,我們也無法準確預測大自然的變化。唯有探索太空,尋找適宜居住的星球,人類才能逃脫地球的大災難。 詳細
往事 7月 25, 2014 讓往事逝去,為的是活好當下。然而,我們也無需擔心往事逝去,它是不會真正逝去的。曾經發生的事件即使上帝也抹不去。因此,讓往事逝去,其實是讓往事永遠留在過去,不讓它繼續影響我們的情緒。要讓往事逝去,我們需要將往事中的感受提煉成感悟,變成我們活好當下的支撐。 詳細
方向 7月 25, 2014 如果活著就是為了繼續活著,那麼,只要不能永遠活著,生命就永遠都有意義。如果活著也為了連結,那麼,即使能夠永遠活著,生命也不會失去意義。這種邏輯自洽的意義非常穩定,幾乎無法被否定。因此,以這種意義來指導生活,人生就有明確的方向。 詳細
觀點 7月 23, 2014 從多個角度看人生,並綜合不同的看法,就能看到人生比較完整的輪廓。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偏見。因此,我們除了用理性和意識去補觀點的不足,還要參考別人的觀點,以補自己的意識不足。 詳細
結合 7月 23, 2014 哲學講究辯論,宗教講究服從。雖然兩者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別,但目標都是精神上的修練。然而,科學講究實證。因此,如果能夠運用科學方法,我們就能創造出更多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事物。 詳細
欲望 7月 23, 2014 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要,就是欲望的種子。因此,欲望也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。就像驢子前面的胡蘿蔔那樣,欲望讓人更有動力,也不至於被苦難的鞭子所打倒。實際上,對物質的欲望,也是精神需要的反映。最基本的精神需要,就是心靈連結的需要。如果這種需要不被滿足,所產生的欲望也會表現為對物質的欲望,有時會激發創造力。然而,這種欲望也會導致毀滅性的破壞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