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分離

真愛是放下權力,給予自由。互相給予自由,意味著彼此願意為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努力。有這種對等意願才是真愛。害怕分離並不表示對等。然而,真正對等就不可能分離。

無常

要當一個創造者,我們需要探索事物的本質。覺得自己已經"看破",意味著放棄探索。因此,看破紅塵會讓人止步於世事無常,而忽視發現世事的恆常規律。

冷漠

冷漠是淡淡的恨。一個人對生命失去熱情,原因只會是恨。恨是對生命的破壞,冷漠只是緩慢一點而已。孤獨感太強烈或孤獨太久均會造成冷漠,進而產生恨。愛的基礎是喜歡,恨的基礎是討厭,無愛也無恨才是寂靜。可見,愛的反面就是恨。恨與愛一樣,都是將生命力作用於外界。因此,只要將生命力用於促進別人的成長,我們就有可能將恨轉化為愛,從而讓自己成長。

兩性

男性不應敬畏女性,而應提供幫助。說女性貼近自然,那是說女性比男性更加無意識。男性如果持有這種看法,就更應懷著對自然的謙卑,在各方面輔助女性。其實兩性各有優勢,彼此充份合作才能走上自然之道。

晚年

我們應該明白,功利心是為將來的閒心做準備的。否則,所謂的閒心就只是一種貪心,或懶惰之心。生命需要安頓,所以青年時就要為自己的晚年做好準備。

終極

幸福是人生最大的成功,而豁達的胸懷是獲得幸福的基本素質。生命的終極目標是避開傷害和災難,永遠延續。然而,這也是終極的幸福。因此幸福的人能為後世留下更多有用的知識。

妥協

我們經常為失敗的結果而後悔。這並非因為不知道人生需要妥協,而是因為不知道人生需要盡情和盡力。我們必須每件事都盡情和盡力,才能做到不需要妥協,並且心安理得。

答案

任何問題都有答案,只是有些答案不被認同。我們需要想通小問題,因為得到的答案有利於思考大問題。能夠想通大問題,對解決小問題又會有實質的幫助。

滿足

只需要很少物質就能滿足,是真滿足。這不一定表示精神素質高。然而,大量的物質也無法滿足,就是精神空虛。這種精神狀態的素質肯定不高。

無聊

無聊的原因是找不到安撫 欲望 的方法,也就是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生命力。要解決無聊 ,我們必須放下欲望 ,專注於滿足生命的真正需要 。這是發揮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。

創造

陶醉可能是一種消費,獨特的見解也可能是一種消耗。這些也可以視為創造。然而,能夠造福生命的創造,才是真正的創新。

死亡

生命本身是一種得到,而死亡只是歸零,並不是失去。人生歷程就是一個積累物質或意識的過程,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。雖然,所積累的物質在死亡後再次分散,但意識卻有可能長存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死亡也不是一切歸零。因此,人生可以永遠是得到。

善惡

所有能令生命更好地延續的事物,例如動力、利益和同情,都是善良的。愛當然是善良的,所以愛絕對不會使人受害。因此,受害者角色所演示的都是假愛。

敏銳

快感或痛感的強弱,也取決於心靈的狀態,而心靈狀態則取決於理性。換句話說,擁有完備的理性,心靈就處於一個理想的狀態中。這時,我們對外界的感知最為敏銳,而且收放自如。有了理性的支持,我們感性的洞察力就會被提升。

謊言

願意傾聽所有聲音,才會有最聰明的耳朵。真理是普遍的,無論如何我們都聽不出它的個性。然而,真實的謊言不是真理。當我們仔細傾聽,就會發現它的個性和欲求。因此,對於謊言,我們可以帶著同情心去理解,從中發掘出有用的信息。

超脫

超脫並不是保持距離,而是自由進退。刻意保持距離,是一種恐懼和束縛,不可能超脫。帶著恐懼看世界,就會覺得很可怕,又會刻意保持距離。因此,要超脫首先要擺脫恐懼。

煩惱

快樂發生在成功的創造之後。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、物我關係或心靈聯繫,我們就能獲得真正持久的快樂。痛苦有很多不同的原因。然而,瑣屑的煩惱也是一種痛苦,這是苦於缺乏快樂。

真理

我們探索真理,目的是確定前進的方向。我們需要知道真理,而不需要愛真理。為探索真理我們必須付出時間,這無可避免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為真理付出生命,因為我們必須繼續探索。我們需要熱愛生命,為了那些未確定是否真理的理論而犧牲,毫無價值。

健康

對美麗比較敏感,往往更注重健康的生活。然而,不需要追求美麗和品味,才是健康的生活。因為這樣生活最自由。真正的美麗不僅是健康的身體,更是完整的意識、豐富的靈魂。

科學

宗教幻想宇宙,它走到邊界就到達哲學的領域。哲學思考宇宙,它走到邊界就到達科學的範疇。然而,科學探索宇宙,所以它無邊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