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拐杖

如果離開拐杖就走不遠,那麼拄著拐杖也可能走不遠了。因此,我們應該趁不需要拐杖的時候多走路。年輕人更需要走遠些,盡量遠離父母。

感悟

能獲得感悟,生命的所有感受都會讓我們成長。敏銳的心靈,不僅讓生命力更強盛,還會產生更多的感悟。因此,不要忘記自己的經歷。每一次的回憶,都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感悟。

佔有

佔有,無論是否成功,最後都會產生一種苦。佔有失敗固然會苦。然而,即使成功還是要苦苦維持佔有。因此,追求佔有,我們就會患得患失。我們可以考慮另一種處世方式,擁有。

光芒

我們最需要信奉和堅守的是理性。有足夠的理性,我們更容易建立自己的信念。這種信念能使我們發光並照亮別人,或與別人組成更明亮的光源。唯有理性的光芒,能照亮我們情感中的黑暗。

理解

獲得別人理解會感到快樂,這是因為別人可能明白了我們需求,增加了彼此連結的機會。然而,別人的理解未必是完全的理解,更可能包含誤解。因此,我們需要獲得別人的接受,才能感到最大的快樂。被接受的時候,我們也被別人平等地看待。彼此擺脫了誤解的困擾,達成了真正的連結。明白這一點,我們就會懂得先理解自己,並讓別人更容易理解我們,進而盡力去理解別人,並接受別人。

意義

主觀的意義只屬於某一個人,客觀意義屬於大眾,甚至萬物。所有事物的客觀意義都在於存在。那些關於客觀意義的感悟,是能夠準確地述說並讓別人理解的,而且邏輯井然。而主觀意義有時難以用語言來表達,或者邏輯無法自洽。

潔癖

潔癖會讓人做出過份的清潔行為。這會讓菌叢不平衡,過猶不及。而且,我們也無法做到絕對清潔。對於精神潔癖,我們也可以持有同樣的觀點。在精神世界,所謂清潔僅僅是一種想像和錯覺,其實是不存在和不需要的。我們需要的是精神自由。讓自己毫無束縛地思考和想像,然後以實踐去驗證,可以更快提升我們的意識。

有益

有益於自己的生命,也會有益於其他生命。所有生命有著相同的意義。因此,我們只需要做真正有益於自己生命的事,也就是合理又喜歡做的事,我們就能找到生命的意義。

現實

朝著理想走去,但不要追求理想,因為理想像地平線,可能是永遠無法到達的烏托邦。放棄幻想而腳踏實地,我們就能看清現實,知道如何創造未來。清晰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,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。想要甚麼有時只是欲望,當下生命需要甚麼才是真正的需要。

基礎

愛的基礎是了解,關心和尊重。了解需求,關心感受,尊重選擇。了解才能知道別人的苦樂,關心才能知道強弱。然而,尊重卻是不寵不辱。

創造

雖然貧窮也是創造的動力,但成果未必及得上富裕,因為貧窮也是一種限制。專注力與貧窮或富裕沒有直接的關係,因人而異。創造力則決定於智力及感知能力。

觀念

僅從經歷形成的觀念很多時是錯誤的。先思考,做好準備再行動,事後總結經驗和教訓。這樣獲得的觀念才有可能是真知灼見。

自由

經濟自由比較容易實現,但有時卻會變成心靈的束縛。讓思緒經常穿梭在過去和未來之間,並飛出太空再回想地球,我們的心靈才會自由。

陰影

當我們站在陽光之中,必會使其他一些生命活在陰影裡。陰暗是世界的一種自然色彩。只要不留戀陰暗,我們就不會變得消極。而嚮往光明,我們就能亮麗地活著。

嫉妒

在真正的愛情中,嫉妒無從產生。真正愛著對方,我們絕不會讓對方產生嫉妒。嫉妒的滋味像吃著未成熟或已腐爛的果子,就是那種被侵害的感覺。因此,我們需要保持意識,一旦感到這種侵害,就要醒覺自己不是處在愛情之中,而是處在危險之中。

盡責

讓孩子安全並且不缺乏物質,父母就已經盡責。其他事情應該讓孩子獨立自主,自由地發展。即使是過多的陪伴,也會阻礙他們發展人際關係。然而,必須經由提高孩子的意識,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。

失去

我們不可能因為交出自由而失去自由的。如果真的沒有自由,這些自由本來就不存在。然而,如果擁有這些自由,那麼,無論我們如何交出,這些自由仍然存在。這意味著我們不應忽視自己的自由。在必須保護自己的時候,正是我們挺身而出,運用自由的時候。

虛偽

虛偽者是不自由的人,因為他們必須裝扮。不自由的人也無法讓別人自由。然而,他們有可以亂真的假東西,能讓人對自由產生幻覺。因此,我們必須保持對自由的意識,揭穿假東西。

鏡子

愛情像一面鏡子,照見兩個渴望交融的靈魂。婚姻像一條繩子,捆綁著兩顆各自跳動的心。當意識到自己的渴望,我們就會心心相印,將婚姻變成一個自由的家園。

開放

閱讀和觀察都能引起思考,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。閱讀目的是吸收作者的精神養份,因此我們必須運用批判式思維。觀察目的是感知世界的真相,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心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