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7月, 2016 起發佈的文章

天才

天才多是因為某些方面能力弱,才使得某個方面變得強。我們無需羨慕天才,因為平衡發展的生存能力最強,更容易適應各種環境。

契機

"強烈地渴望愛"很可能是索求而不是付出,因為孤獨的時候最想被愛。孤獨的深度決定索求的廣度。無法滿足則會更孤獨,進而更多索求,而滿足則會回饋別人。淡淡的孤獨是愛的契機,從索求中體會別人的需要,轉化為給予。然而,太孤獨則難以去愛,因為別人很難滿足其需要。當索求無果,就會產生恨,並走向愛的反面。

自卑

自卑不同於謙卑。自卑者缺乏成功的基礎,即使得到別人的同情,也會因不自信而失敗。即使有天賦也需要有自信,才能充份發揮創造力。有時我們說自卑者更容易成功,只是對自卑者的安慰。然而,每個人都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,培養自信心,擺脫自卑的性格。

投入

擁有真正愛情的充份條件,是願意為愛情投入全部生命。這意味著我們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,克服一切困難,甚至願意為愛情而捨棄自己的生命。因此,我們在愛情中的收入多於付出,就像共同經營一個永遠盈利的事業一樣。

同情

堅強的自我能夠忍受孤獨,但卻是一種封閉和缺乏。孤獨源於不相愛,所以相愛是消除孤獨的唯一方法。孤獨是被動的,我們都不希望孤獨。上天賜給我們生命,又賜給我們同類,如果仍然感到孤獨,那必然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感受。然而,當一個孤獨的人同情和理解另一個人的孤獨,那麼,這兩個人都很有機會因相愛而走出孤獨。

獨處

孤獨不一定因為獨處,獨處也不一定會感到孤獨。我們可以先放下孤獨,更好地體驗獨處。我們不可能永遠獨處,又有很多暫時獨處的機會。可見,我們最缺乏的反而是高品質的交往。

原始

是理性使人脫離原始的狀態,不是社會化。理性不僅超越原始的自然和簡單,也讓生命變得更有秩序和意識,最終超越地球的限制。然而,人類仍然未從物質中解放出來,靈魂仍然倚賴身體。因此,理性和意識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。

行動

愛情不僅是一種情緒,更是一種行動。因此,它始終以物質為基礎。不僅行動需要物質,理解別人對物質或財富的需要,也是發展愛情很重要的一環。生命需要的首先是物質,然後才是精神。因此,解決了對物質的需要,我們才能保證愛情的健康發展。

世界

情感世界是一個感官的世界,宗教世界是一個想像的世界。然而,我們只能憑理性去認識和理解世界。哲學思考世界,科學探索世界,並驗證自己的思考結果。不僅如此,科學還可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,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世界。

長壽

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是繼續生存。財富、權利、地位都與繼續生存有密切的關係。生存為了繼續生存,所有生命都一樣。即使精神上的追求,都是圍繞著生存而展開的,因為生存越久對世界越有意識,越能成長。孔子認為認清了世界才能安心地死,這種想法有利長壽。蘇格拉底以為自己已經認清了世界,這有可能導致短命。

求真

信仰是對偶像、教條或道理的服從。如果最後發現自己的信仰是錯誤的,我們就會感到失落和痛苦。人生的根本目標是健康和幸福,但依靠科學才能達到。因此,我們需要求真的精神,而不需要盲從的勇氣。

假愛

崇拜和誘惑很容易並存,並且都是危險的假愛。透過這種假愛走到一起,彼此的幻想很快就會破滅。因為距離接近,彼此能清楚了解對方。因此,出於這個原因,有些關係必須保持距離。

成熟

一個人學會說假話,表示他開始有意識。然而,當它懂得真誠的時候,才表示他的意識接近成熟。因為它意識到說假話的代價,以及真誠的的價值。

真話

很少有不能說真話的場合,我們無須擔心說真話會招致損失。我們也無須沉默,因為說真話的代價最小。實際上,說真話比說假話更有保護色彩。而且,我們還能決定真話中所包含的信息量,不影響說話的靈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