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12月, 2017 起發佈的文章

美感

美感是想像力的作品。一個人的光彩和神韻,是以映入眼簾的光線為題材,想像一個人內在的美好狀態。有些人更會想像去佔有,而有些人更會想像去付出。然而,大部份人想像過後就離開了,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。

享受

"享受"是精神上的事情。因此,吃飽仍不能稱為享受,有時反而是難受。享受需要想像力,但更需要意識。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自由時,才是真正的享受。

博愛

愛的前提是自由,而自由的前提是無需選擇。也就是說,無需在花叢中選擇一朵花,我們才擁有真正的自由。這時候,拒絕選擇一朵花亦無損我們已有的自由。在這種自由狀態中,我們也許能夠產生博愛之心。然而,愛是一種行動,所以一個人無法愛所有人。因此,博愛永遠是一種感情,而無法變成真實的愛。

探索

寄居在奔波的身體裡,被起伏的情緒所包圍,我們真的難以平靜。然而,如果我們找到一條通往寧靜的道路,就可讓身體不再奔波,情緒不再起伏。我們只能在精神世界尋找這條道路,所以邏輯思維是唯一的工具。

喜歡

當我們獨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,那些喜歡和我們在一起的人,就無法和我們在一起。因此,彼此喜歡一起做喜歡的事情,才是真正幸福的所在。幸福和自由也是一致的。當彼此一起做喜歡的事情,我們內心就無牽無掛,感到無比的自由。

滿足

欲望是無法被滿足的。發展高級的欲望,只會令欲望變得更多和更強。唯有滿足生命的需要,我們才能將欲望降低。生命的根本需要是相愛,是一種緊密的連結。唯有這種連結,才能讓生命永遠生生不息。

安頓

真正的安頓源於幸福和自由,而不是來自生活對我們的吸引力。幸福意味著我們已經圓滿,實現了生命的價值。自由則意味著我們不再恐懼死亡,超越了生命的限制。然而,只有當我們面對生命的死亡時,仍能安頓於當下,才表示獲得了幸福和自由。我們必須首先建立完整的意識,從而擁有一個真正的自己。這樣才能體驗安頓。

獨處

甚麼也不做才是真正的獨處。不關注外境和外物,與外界也沒有精神和物質的交流,只是一個意識的存在。在這種存在狀態中,我們仍然可以思考,意識仍然可以成長。因此,我們仍然可以不斷獲得喜悅。能夠安頓在這種獨處狀態中,說明我們是真正連結著的。只要生命有需要,我們就會立即離開獨處狀態。

核心

工作和生活的真正核心是靈魂。這個靈魂可以是一個"我",但最有活力的是一個"我們"。圍繞著這個充滿活力核心,我們就會有持久熱愛的工作和生活。然而,最穩定的"我們"是兩個人相愛的組合。這就像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一樣。我們像原子核,其他家人像電子。這樣的活力小集體可以組成任何大集體,乃至形成改變宇宙的強大力量。

結合

重視理性,讓情感與理智相結合,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靈魂。只追求情感會使人變得不實在。只關注那些有好感的事物,就會讓人頹廢。追求情感的心態與追逐名利差不多,都是過份關注身外物。我們的感性已經很發達,應該更多追求理性的發展。這樣才能更快找到生命或靈魂的出路。

道德

道德素質取決於意識形態,意味著取決於智慧。因為不同的意識形態,反映著不同程度的智慧。高度的智慧源於自由的意識,而真正的道德,就是一種給予別人自由的意願。

經歷

態度、取向、思考和行動,組成了我們的經歷。正確的態度、準確的取向、積極的思考,以及穩步的行動,都需要以生命的利益為依歸。實踐人生的使命,並實現其價值,我們就會感到滿足,從而放下一切追求,感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。

進取

多一份超脫,就會少一份進取。不過這樣也有好處。過份的進取對享受人生有負面的影響,因為進取會對目標關注得太多,並忽視過程中的感受。如果對人生的享受不足夠,亦會導致過份的進取,落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