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包含「快樂」標籤的文章

循環

之所以感性不能讓人持久快樂,是因為情緒的波動很快就會平復,刻在大腦的信息不夠多。由理性產生的快樂才會持久。它不僅帶動我們的情緒,還經由思考對大腦大量激活,讓意識成長。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成長,快樂和意識就會變成一個良性循環。因此,這種快樂很可能維持一生。

年齡

如果快樂已經是事實,那麼年齡是不是謠言也無所謂。這意味著只要快樂,我們就會忘記自己年紀漸老。這樣的好處是生活容易滿足,壞處是忘記年紀會增加危險。因此,我們還要意識到,痛苦很可能隱藏在快樂的背後。

體驗

那些要以痛苦去換取的,或者過後會帶來痛苦的,都是不值得體驗的快樂。真正有益的快樂在體驗前和後都不會感到痛苦,是一種最佳的體驗。雖然痛苦也可以變成動力,但代價太大。

工作

感到被迫,有時候意味著時間太少。如果被迫去做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不快樂,甚至痛苦。即使是感興趣的工作也會如此。然而,只要是自願的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快樂,因為在工作中我們會成長。

持久

我們在世間獲取的一切,都是為了給予。除此之外,所積累的一切都毫無意義。因此,找到一個自己願意給予的對象,我們就會快樂。然而,互相給予才能讓快樂持久。

感受

如果愛情只是一種主觀感受,就不可能產生有關愛情的理論。缺乏理論的指導,我們的實踐也會缺少根據,無法在快樂中成長。因此,我們需要先嚴謹地定義愛情,然後去發現對象,一起培養愛情。

對等

友誼的基礎是關愛,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。因此,最美好的友誼是對等的關愛。一旦形成不對等,無論是付出的一方,抑或得到的一方,快樂的程度都會被降低。快樂源於付出與獲得同時發生。如果付出之後需要等待收穫,就會使人感到焦慮。

共享

身心快樂,我們對生活就會感到滿足,對周圍的事物都感到舒服。身心痛苦,我們去到哪裡都會不自在。無法撫平內心的欲望,我們就會感到生活是一種煎熬。然而,如果我們記得,共享會帶來快樂,佔有會帶來痛苦,那麼,我們立即就能轉變。在此時和此地,我們就能快樂和自在。

痛苦

給別人造成痛苦,就是給自己埋下痛苦的種子,並為自己將來的快樂造成障礙。讓別人痛苦,說明自己理性不足。理性不足是我們痛苦的最深根源。讓別人快樂,不僅自己會快樂,當我們需要面對身體痛楚的時候,別人也能給予我們安慰和幫助。

進步

我們不僅需要學會如何更好地學習,也需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進步。能夠發現自己在進步,學習就是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。思考也同樣。當發現自己的思考不斷進步,所獲得的快樂就會促使我們思考得更多。

全面

有時弱智和超常很接近,都是生存能力或生活能力有所欠缺。這兩者在生活上都會很多坎坷和痛苦。因此,讓自己的能力全面發展,我們才能獲得最多的快樂。

痛苦

快樂讓人發現世間的美好,痛苦讓人牢記世間的不足。有些人經歷快樂即可成長,痛苦可以成為加速的動力。有些人在快樂中卻難以成長,因為快樂來不及發揮作用就被忘記了。然而,他們經歷痛苦也未必成長,因為對未來信心不足。快樂在任何時候都能吸引力我們成長。而痛苦卻會讓人裹足不前。因此,痛苦有時是成長的推動力,但更多是成長的障礙。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和處理痛苦,以及如何從中獲取力量。這些都取決於我們意識水平的高低。

簡朴

生活簡樸或奢侈,原因都在於欲望的多少。心靈充實就會趨於簡樸,空虛則趨於奢侈。簡朴容易快樂,因為所需的物質較少,無須為獲取物質而付出太多代價。

幸福

追求有了收穫,我們就會感到快樂。然而,不再需要追求,我們才能感到幸福。看上去快樂和幸福差不多,實際上有很大的分別。快樂表示我們在某方面獲得了滿足,而幸福卻意味著我們已經獲得了自由。

比較

雖然精神上的收穫帶來真正的快樂,但物質收穫也功不可沒。快樂似乎難以比較。然而,如果快樂,我們就會連物質也不去比較。一旦需要比較,無論是比較快樂還是物質,都說明我們並不快樂。

意義

優秀與否是通過比較而得出的結果。如果人生目標是優秀,就意味著人生的目標是成功,這樣人生就會十常八九不如意。人生最好目標是健康,而健康需要快樂。快樂與否是自己的感覺。只要能讓自己真正快樂,也不以痛苦作代價,那麼,我們做甚麼都是有意義的。

能力

有獲得快樂的能力,我們就能快樂地做事。然而,能夠愛自己才會有快樂的能力,才能做真正對自己有益的事。因此,我們必須先理解愛,然後學會愛自己。

愛護

愛護自己,是為了感受獲取帶來的快樂,也是為了感受付出的快樂。帶著這種意識,我們也會愛護別人。可見,傷害別人都是因為無意識,意識不到別人是快樂的泉源。

意識

運用自制力是一種抵抗,因此會造成新的干擾。經常克制會損害創造力。然而,有意識地追求感興趣的事物,不強迫自己到達目標,我們就能經常快樂,少有痛苦。

前進

在痛苦中前進,是一種十分難受的煎熬。到達時的快樂,將會被痛苦所抵銷,剩下的只是悲傷。在快樂中前進,不僅過程美妙,到達時的快樂更是無可比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