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真 7月 03, 2016 信仰是對偶像、教條或道理的服從。如果最後發現自己的信仰是錯誤的,我們就會感到失落和痛苦。人生的根本目標是健康和幸福,但依靠科學才能達到。因此,我們需要求真的精神,而不需要盲從的勇氣。 詳細
創傷 12月 24, 2015 身體的創傷能產生痛楚,讓人聯想到死亡。哲學卻可以讓人想通死亡,而不生悲苦之情。宗教就像麻醉劑。然而,科學更能療傷止痛。當科學能夠解決死亡問題的時候,哲學可以繼續思考宇宙的將來,而我們就將宗教變成一種詩意。 詳細
問題 12月 08, 2015 世上最需要的不是哲學家而是科學家。問題已經很多,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解決問題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定會繼續提問,而且提出的問題必定更切合實際。其實,科學已包含哲學和信仰。科學更重視邏輯,因為不合邏輯的想法無法實踐。科學對宇宙規律的信仰更堅定。如果沒有這種信仰,我們對研究的前景就沒有信心。 詳細
答案 10月 27, 2013 經歷過宗教和哲學,我們走上了科學的道路。在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上,宗教沒有給出合理的答案,而哲學無法給出確實的答案。唯有以科學方法去探索和驗證,我們得出的答案才有可能是合理又確實的。 詳細
盲信 9月 18, 2011 宗教如導盲犬,科學是照明燈。盲信道理不如看清楚世事。盲信是一種習慣,和其他習慣同樣,突然之間就會失效,還會信錯道理。看清楚世事,意味著我們不斷探索,讓意識不斷成長,在實踐中檢驗道理的真確性。 詳細
向善 9月 18, 2011 以往的宗教利用人的恐懼和貪婪去導人向善,其實是對人心的一種控制。但人心趨向自由,所以效果並不理想。現代的科學理論可以取代任何宗教,更好地解釋和預測世事。然而,哲學可以簡化思考,讓我們更容易想清楚其中的道理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