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開始

看見自己從看見鏡子開始,發現自己從發現別人開始。然而,理解別人需要從理解自己開始,利他需要從利己開始,愛別人需要從愛自己開始。這是由外而內,再由內而外的發展和成長過程。

平等

主人和奴隸必然互相束縛。不要當主人,更不要當奴隸,自由就好。這意味著美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平等互助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我們更容易獲得自由。

貪婪

恐懼引起貪婪,貪婪又會引起更大的恐懼。愚昧在先,身不由己在後。解決辦法是從提升意識開始,然後提升創造力。當我們生活在自己創造的美好環境裡,自然能夠減少恐懼,也會讓貪婪消失。

屈氣

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,是一種很無謂的骨氣,有時可稱為屈氣。然而,不以施主自居,卻是愛心的表現。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屈氣。接受別人的施捨,有時意味著失去給予自己的能力,會讓人產生自卑甚至憤怒。

創造

靠自己的創造力來生活,就需要別人的好感、承認和報償。倒是不靠自己的創造力也能生活,才真的省心省力,但這是更難得的天賦。因此,我們只好倚靠自己的創造力。然而,透過自己的創造力,我們卻真的可以做到不靠自己的創造力來生活。因為我們過去創造了財富,現在可以用以支持別人來創造。這應該是我們老年的主要生活方式。

邏輯

知識越多,就越會發現有很多問題仍然有待解答。知識只是理解世界的基礎。然而,運用知識的能力決定我們能否解答人生的重大問題,尤其是能夠解答有關自己人生的問題。這些問題通常比較模糊,因此更加考驗我們的邏輯理性。時刻謹記邏輯定律,我們在思考時就比較容易想得通。

學習

仰望星空而感到神秘,面對生死而感到困惑,都是因為缺乏認識,產生了超越知識範圍的疑問。知識足夠,很多問題都不成問題,而那些終極問題,也會有終極的答案。因此,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學習、實踐、再學習、再實踐、......。

談心

與自己談心,表示我們在思考。這是一個整理問題和答案的過程。與別人談心,表示我們在溝通。通過融匯別人的思考心得,獲得有關問題的準確答案。這兩種談心都應該從小問題談起。宏觀由微觀構成。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宇宙整體,但有能力進入深微的世界。真理浩瀚無邊。因此,探究生活的小道理,是我們通往宇宙真理的捷徑。

同情

所謂同情別人,其實是對自己的憐憫。這體現在感同身受的現象中。看到別人受傷,我們也感到痛,所以同情心更像一種欲望,我們在渴望別人的安慰。也出於這個原因,當我們的付出大於得到,同情心就會被厭惡感替代。我們可能同情弱小,但也會避開骯髒的小動物。因此,唯有真愛,我們才會毫無保留地設法減輕別人的痛苦,並滿足別人的需要。

理解

對一般人來說,缺乏別人的理解,意味著要面對失敗和艱難。這是一種合理的恐懼。然而,人肯定有價值,無論是否乞求別人的理解。理解自己的價值,我們就不會倚賴別人來理解,更願意付出時間去理解別人。

自我

擔心失去自我也會無法展現真愛。其實不用擔心,我們希望守護的那個自我並不固定。因此,如果能讓自我消失,也是一項很了不起的成就。展現真愛,讓自我消失,我們就能創造一個自由幸福的人生。

位置

一個人當下所在的位置,就是他最合適的位置。人每刻都在變,所以最合適的位置也在變。已經處在一個最合適的位置,又去尋找最合適的位置,當然找不到。人的天賦確定,但能力可變。在能力範圍內做感興趣的事,就是處於合適的位置了。此外,多關注別人的需要,也能減少我們的索取心,從而增加給予心。這意味著我們更容易開心。

自我

對自己有意識,我們對別人和世界都會有意識。觀察自己的身體,是培養自我意識的第一步。當我們擁有完整的意識,就會知道身體並不是自己的一部份。身體是物質,意識是精神和靈魂,是真正的我們。因此,我們與其他靈魂的親密度,總比自己的身體為高。然而,身體是我們唯一的持有物。我們必須與其他靈魂緊密合作,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。

自戀

真正的愛,不會只愛一個整體的某部份。只愛某部份是自戀和倚賴。真正的愛是一種超然的意識,它能接受世界的一切。因此,如果只喜歡某個人的某些特質,我們就可以確定這不是真愛。

興趣

人無法不做自己。按別人意見生活、不能獨立思考,也是做自己。因為當時的自己就是那樣。有些人要經歷一番之後才能發現自己的真興趣。然而,能否專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,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。因此,雖然無法不做自己,但做一個能令自己滿意的自己,卻又不容易。

壓制

人有同情心,能夠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。那些所謂的鐵娘子或鋼漢子,不是不會感動,而是用暴力將感動壓住了。壓制之壞,是令事情經歷幾千百年仍然激盪人心,並使人重蹈覆轍。

民主

自由是每個人自己決定"只與自己有關的事",民主是所有人一起決定"與所有人有關的事"。因此,民主與自由並不矛盾,甚至可以說是同一回事。

真誠

真誠是心與口、言與行都一致。做到這一項就可以了。其他規條都是多餘的,反而會讓真誠變得不夠真。越多規條我們越受束縛。我們必須在自發的行為中才能體現身心的一致。

共情

從社會角度看,共情是最大限度的共智。然而,獨裁在任何時候都不共情,也不共智。因此,唯有遵守多數人原則,尊重大多數,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共情和共享。

權利

最先教導別人"說不"的人,是自然學懂"說不"的。所以"說不"是一項天賦權利。歸根究柢,我們所有能力都是大自然賦予的,所以一切權利都是天賦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