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抽象

抽象繪畫是在無數的可能中,將一種秩序呈現出來。探索秩序是生命的天性。因此,充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,就是順應自然。然而,無論是創造外在的秩序,還是內心的秩序,我們都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

幻覺

將自己看成正義的化身,不僅是一種幻覺,更是孤獨的表現。孤獨可以讓人變得醜惡。然而,只要有真正的愛和創造,我們就不會孤獨。

接受

愛情的容量,是指能接受對方的多少不尊重。真正的愛情是最深的尊重,因為彼此完全接受對方。假愛並不是接受。因此,從感情的成敗中,我們能看出愛情的真假。

精神

所有需要都來自對物質的需要。如果需要不被滿足,我們就會產生欲望。我們的生命需要不斷延續,但卻找不到永久延續生命所需的物質。因此,我們渴望永恆。欲望是精神上的需要,但這種需要卻無法被滿足。欲望就像一個黑洞,任何東西都無法填滿它。

幸福

如果不知道甚麼是幸福,我們就無法感知幸福。因此,探討幸福是一個轉捩點。當我們知道甚麼是幸福,就會感到輕鬆,因為很快就能感受幸福。

經歷

真愛無止境。真愛是相愛,既然相愛就不會分離,除非生命結束。然而,那些曾經的感情雖然不是真愛情,但同樣豐富了人生的感受和領悟。因此,我們不要怨恨,更不要蔑視以往的一切。我們曾經參與其中,並從經歷中成長,才有今日的意識。

文化

文字表達必然涉及文化內涵,閱讀也必定伴隨著思考。我們可以鼓勵寫作和閱讀,但不應將淺度思考視為不思考。因為這種看法正是思考的缺失。

追求

死亡引發我們的物質欲望,因為用以解決死亡的物質遠不足夠。物質追求無止境,但只有超過自己的能力才會產生痛苦,所以我們無妨盡力去追求。然而,在感到痛苦的時候,我們就要懂得停止。

快樂

快樂是一個滿足欲求的過程。永遠不滿足得不到快樂,永遠滿足也會失去快樂。因此,生活中遇到困難不一定就是吃苦,還可能有很好的享受。一旦克服困難,我們就會感到成長的快樂。然而,青少年被迫去吃苦,卻是老年無法幸福的根源。因為幸福由無數的快樂累積而成,青少年的快樂就是幸福的基礎。

自由

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思考。獨立自主的思考尤其重要,因為能夠讓靈魂更自由。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,沒有甚麼不可或缺,也沒有甚麼不由自主。因此,它也沒有甚麼事情必須如此這般。

父親

父親是舊勢力的象徵。擺脫舊勢力控制,卻是新生代的天然任務。然而,要擺脫就會有對抗,這也是自然而然的。因此,父親應該多愛護孩子,並以教導代替控制。若能與孩子做朋友,我們就更容易將智慧傳承下去。

痛苦

降臨在我們身上的痛苦,除了自己承受之外,我們周圍的人都要為我們分擔一部份。然而,我們應該將痛苦視為生命的一部份,盡量自己去承受,不麻煩其他人。而且,如果有機會,我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感悟與別人分享,讓他們更容易面對自己的痛苦。

詩意

富裕的人追求悠閒,貧乏的人追求豐富,皆因悠閒和豐富的生活帶來詩意,讓我們感到浪漫和輕鬆。然而,太多追求也會讓人變得緊張,並凸顯缺乏,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快樂。

陰霾

如果無法撫平內心的傷痕,那麼深刻就依然存在。深刻必定狹窄。因此,用博大來炫耀深刻,又顯得非常自大。這反映出一種自卑心理。唯有撫平傷痕,我們才能擺脫深刻的陰霾,並平息內心的動盪。

尊重

希望別人奉獻所擁有的東西,是人際關係的一大障礙。讓別人的付出有所回報,或至少獲得一種好情緒,則是對別人的尊重。因此,如果我們對別人足夠尊重,就可以將他們的揮霍也視為一種慷慨。因為他們揮霍能讓其他人得益。

哲學

人之所以需要思考,是因為有很多問題未能解答。哲學引導我們思考身體與靈魂的關係。身體最需要的是滋養,靈魂最需要的是安頓。身體的重點是長壽,靈魂的重點是永恆。兩者的目標非常一致。然而,生命短暫,我們的身體無法到達宇宙深遠之處,唯有靈魂具備無遠弗屆的能力。因此,保養好身體,讓靈魂在身體中充份成熟,我們才能從生命中蛻變,成為真正自由的存在。

知識

學習知識的目的,在於運用和創造。運用愛的理論,創造生命之間的連結,這樣才有意義。而且,懂得運用知識,我們也更容易解決問題,讓生活更舒適。

雞蛋

當那隻雌性動物被稱為雞的時候,它的肚裡就有蛋。因此,雞和蛋是同時存在的,無法分先後。有些問題並不是沒有答案。然而,我們必須接受合理的答案,才能讓問題消失。

功利

功利只代表世界的一部份。如果我們只關注部份而忽視全局,行動就會受到阻礙。功利代表物質利益,也是生命的追求。然而,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。我們必須駕馭自己的生命,向更少物質需要的方向發展,才能進入自由的道路。

愛情

真正的愛情需要深度的了解。越熟悉就越愛,因為彼此越能滿足對方的需要。保持神秘感以激起對方的好奇心,所造成的只是對愛情的幻覺。這會增加互相了解的難度。因此,發展愛情不僅無需保持距離,更需要儘量親密。當彼此在分開時最想念對方,在見面時最喜歡對方,就意味著彼此相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