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天才

有些天才是因為某些方面的能力弱,才令到某方面變得強。我們無需羨慕天才,因為平衡發展的人生存能力較強,更容易適應各種環境。

契機

"強烈地渴望愛"很可能是索求而不是付出,因為孤獨的時候最想被愛。孤獨的深度決定索求的廣度。無法滿足則會更孤獨,進而更多索求,滿足則會回饋別人。淡淡的孤獨是愛的契機,從索求中體會別人的需要,轉為給予。太孤獨反而難以去愛,因為別人很難滿足其需要。索求無果會造成恨,走向愛的反面。

自卑

自卑不同於謙卑。自卑者缺乏成功的基礎,即使得到別人的同情,也會因不自信而失敗。有天賦也需要有自信,才能充份發揮創造力。有時我們說自卑者更容易成功,只是對自卑者的安慰。然而,每個人可以發掘自己的優勢,並培養自信心,擺脫自卑的性格。

情願

擁有真正愛情的充份條件,是願意為愛情投入全部生命。這意味著我們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,克服一切困難,甚至願意為愛情而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短暫。因此,我們在愛情中收入比付出更多,就像彼此共同經營一個永遠盈利的事業一樣。關鍵在於心甘情願。

同情

堅強的自我能夠忍受孤獨,但卻是一種封閉和缺乏。孤獨源於不相愛,所以相愛是消除孤獨的唯一方法。孤獨是被動的,我們都不希望孤獨。上天賜給我們生命,又賜給我們同類,如果仍然感到孤獨,那必然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感受。然而,當一個孤獨的人同情和理解另一個人的孤獨,那麼這兩個人都很有機會因相愛而走出孤獨。

獨處

孤獨不一定因為獨處,獨處也不一定會感到孤獨。我們可以先放下孤獨,更好地體驗獨處。我們不可能永遠獨處,又有很多暫時獨處的機會。因此,我們最缺乏的反而是高品質的交往。

超越

使人脫離原始的是理性,而不是社會化。理性不僅超越原始的自然和簡單,也讓生命變得更有意識,最終超越地球的限制。然而,人類仍然未從物質中解放出來,人類的靈魂仍然倚賴身體。因此,理性的發展遠未完善。

行動

愛情不僅是一種情感,更是一種行動。因此,它始終以物質為基礎。不僅行動需要物質,理解別人對物質或財富的需要,也是發展愛情很重要的一環。因為生命首先需要的是物質,然後才是精神。解決了生命對物質的需要,才能保證愛情的健康發展。

世界

情感世界是感覺上的世界,宗教世界是一個想像的世界。然而,我們只能憑理性去認識和理解世界。哲學思考世界,科學探索世界並驗證自己的思考結果。除此之外,科學還可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,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世界。

長壽

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是繼續生存。財富、權利、地位都與繼續生存有密切的關係。生存為了繼續生存,所有生命都一樣。即使精神上的追求,都是圍繞著生存而展開的,因為生存越久對世界越有意識。孔子認為認清了世界才能安心地死,這種想法有利長壽。蘇格拉底以為自己已經認清了世界,有可能導致短命。

求真

信仰是對偶像、教條或道理的服從。如果最後發現信錯了,就會感到失落和痛苦。人生的根本目標是健康和幸福,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依靠科學。因此,我們需要求真的精神,而不需要盲從的勇氣。

危險

崇拜和誘惑很容易並存,並且都是危險的假愛。出於這種假愛而走到一起,彼此的幻想很快就會破滅。因為距離接近,彼此能清楚了解對方。有些關係彼此必須保持距離,也出於這種原因。

成熟

一個人學會說假話,表示他開始有意識。然而,當它懂得真誠的時候,才表示他的意識接近成熟。因為它意識到說假話的代價,以及真誠的的價值。

真話

很少有不能說真話的場合,我們無須太擔心說真話會招致損失。也不用沉默,因為說真話的代價最小。因此,說真話比說假話對我們有更多保護色彩。然而,我們仍能決定真話中所包含的信息量,不是說話的靈活。

真愛

不能解除孤獨的愛,不是真愛。無論愛得有多深,這種愛仍然是一種自戀。把自己當成佛,或把別人當成神,正是孤獨的原因。不能把自己與別人平等看待,就會與別人疏離,並產生孤獨。

創造

創造是人性中最神聖和最重要的一點。因此,讓孩子發揮創造力,就是最深的愛。由於創造,我們成為真正的人。當我們創造愛情,創造美好的關係,就創造了一個新世界。

呼喚

看見上帝在外面,是眼花。看到上帝在心中,是幻覺。宗教是盲信,信仰是盲從。只要我們真誠對萬物呼喚,必定得到回應。上帝早已化成了萬物,所以無所不在。

現狀

明白人類長遠和根本的利益所在,就會明白民族和國家的狹隘,這樣也不會強調愛國。所謂偉大的愛國者,仍然是某種狹隘利益的追求者。然而,這也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人性現狀。

粽子

知道多吃粽子不健康,也要知道屈原的精神不健康。月餅多吃也不健康。然而,知道月餅的來歷,我們可以學習嫦娥奔月的勇敢精神。拋棄不健康的東西,並留住美好的精神,我們就能以過去作為基石,看到更廣闊的未來。

創造

世上有不少天才變得孤獨。人與人的差別,除了天賦有所不同之外,其他都是環境使然。真正的差異在於創造的多少。然而,別人不一定能看到我們所創造的事物。能接受這一點,我們就不會為此感到孤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