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專注

專注地做事,不僅能夠做得更快更好,更能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。然而,真正的專注,是專注於自己的生命。有時我們覺得事情重大,是因為不專注於生命而看錯了。相對於生命,無論是人間、歷史甚至宇宙,都是微不足道的。

儲備

在思考時想通想透,我們就能儲備豐富和堅實的思想,在行動時就有足夠的支持。然而,慣性地思考無助於系統思想的形成。我們還要自主地思考,以及懂得何時停止思考,讓思考變成提升意識的思維活動。否則,思考也有可能引起抑鬱,並傷害身體。

行為

因渴望連結而去愛,必定是一種有意識的給予行為。愛中的了解,是由意識帶動的行為,而不是一種不由自主。連結是互相給予的結果。然而,互相了解才能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,建立真正的連結。

關鍵

自由是幸福人生的關鍵。如果能自由發展,人們無論是獨特或一致都是好的。我們不僅會欣賞奇花異草,也會欣賞由同一種花組成的花田。因此,只要感到自由,無論何種生活方式,我們都會感到幸福。

法律

保護個人自由只能仰賴法律,其他方法都會引起衝突和混亂。因此,制訂合情合理的法律顯得非常重要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,然後自願地尊重和包容別人。這樣社會才會有好的秩序。

出軌

沒有愛情的婚姻本已違背道德,婚內出軌更是愛情不存在的明證。因此,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就是離婚,終止關係。然而,彼此是否有勇氣開展新生活,這是一個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。

經濟

除了愛情,婚姻所應該重視的,是共同生活的經濟效益。否則,我們就無須結婚了。兩個人一起生活,總比一個人獨自生活更便利,經濟效益更高。因此,將彼此的利益合併,我們就能組成一個利益整體。然而,有愛情作基礎,我們才能放下自我,更多考慮整體。

厭倦

如果要了解一個人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愛他。也就是說,只有去愛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。而且,人是不斷變化的,深入的了解會使我們感覺對方更生動,也感到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。因此,只要彼此相愛,婚姻厭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。

牽掛

毫無理由的牽掛不足以證明是真愛,有時只是擔心自己的投資或寶物受損。真正的愛必定了解和信賴對方的能力。因此,需要協助的地方早已提供了協助,需要在身邊支持的也早已在身邊。即使有所掛念,也會及時溝通和緩解。

看上

對一個人的物質條件有要求,說明未愛上這個人。佔有欲反映的不是愛上,而是看上。這意味著盡可能去佔有。而且,能否愛上還取決於能否相愛,也就是彼此能否滿足於對方。因此,如果懂得選擇對象,我們都會選擇能夠相愛的人。

誘惑

愛情是好婚姻的基礎,而婚姻的好壞又反映愛情的真假,所以婚姻無法反過來變成愛情的保障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是歷久常新的,無需排除與其他人發生新愛情的可能性。因此,愛情最值得自豪的地方,不是歷盡誘惑而忠貞不渝,而是無所謂誘惑。這裡面有一個深刻的原因。當面對可能的誘惑,愛著的人首先想到的,只是他的愛人或伴侶,而不是眼前的人物。

培養

愛是一種能力,與其相反的必定也是一種能力。冷漠接近無能,所以愛的反面是恨而不是冷漠。孤獨者只是冷漠,如果心中沒有恨,那麼他們還有機會去愛。另一方面,愛的本質決定了它不會變成冷漠,更不會變成恨。愛可以不被接受,但愛者卻不會感到受挫。然而,恨者不可能去愛,因為生命力已變成破壞力。因此,恨無法直接變成愛。恨者必須認識到,恨首先破壞自己的生命和意識。這樣才能將恨平復,還原成冷漠,再逐漸培養愛的能力。

獨處

我們應該具備獨處能力,但更應該關注自己的相處能力。一旦感到獨處是一種美好的享受,內心就會拒絕與別人在一起,無法產生真愛。這不僅會削弱我們的相處能力,更會造成心理障礙和疾病。然而,有愛才能成長。愛是一種與別人共享生命的行動。

自律

真正的自由不包含自律,因為自律是他律的一種內化,是對欲望的一種壓抑。壓抑就不自由。而且,欲望可以無止境,當各種欲望疊加在一起,也無法壓抑。因此,自律只是一種虛偽,其實在內心已經犯禁無數次。然而,滿足了需要而擺脫了欲望,我們就不再需要自律。這時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財富

婚姻其實是一種經濟聯合,所以要以愛情為基礎。如果沒有愛情,婚姻不僅是身心上的束縛,更是經濟上的束縛。因此,從愛情走到婚姻,就是在兩個人的範圍內實現財富共享。只有在這種共享式的婚姻中,才能體現真正的各盡所能、各取所需。

體驗

欣賞事物的外貌,我們需要與其保持一定距離。要理解事物的本質,我們就需要深入其中。超脫的心態確實是欣賞人生的方式。然而,要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,就需要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
反感

愛情是從普通友誼發展出來的,是一種更深的友誼。然而,即使普通友誼,我們都不會對別人反感。因此,無論是對別人的身體或心理反感,都說明彼此的感情不是友情,更不可能是愛情。

壞事

有古人教導後輩不要做好事,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。然而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,既然好事都不要做,那麼壞事更做不得。其實,我們無須理會好事壞事,只做真正有益自己的事就對了。

事實

要避免受虛假的東西所愚弄,我們自己首先要真實。這意味著我們思考要以事實為依據。如果習慣於憑空想像,我們就會將虛假的東西想像為真實,很容易被騙。而且,這種想像本身就是虛假的東西。

產品

許多產品都是為了生活便利才製造的。這些產品不一定是必需品,但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。因此,購買這些產品其實是購買時間,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和創造,並充份享受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