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證明

證明愛很難,證明不愛很容易。當我們需要證明愛的時候,就是不愛了。理論要自洽,也要與現實一致。因此,對愛情的表達,反映一個人是否活得真實。

起錨

船本身不需要錨,是人們需要穩定船隻才拋錨。世事無需執著,是人們需要控制世事才執著。就像起錨才能讓船啟航一樣,放下執著才能讓自己自由。

用處

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毫無用處,就會想到離開人世,因為人生的根本需要是創造。因此,只要不斷創造對生命有益的新事物,我們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,找到人生的意義。

願望

美好的願望需要以理智來守護。自己的願望可以用語言來表達。然而,表達我們對別人意願的理解,不僅要用語言,還要用行動。

感知

能撫慰人的東西有用,因為它能傳遞愛意。然而,渴望撫慰的人無愛,因為他無法撫慰自己。不能被感知的也不是愛。愛意味著對自己或別人有意識,能理解他們需求,並且心甘情願地給予。愛是行動,所以我們一定能夠感知。

執著

執著是沒有自信的表現,認為不站在這裡就會受損失。而堅持則相反,認為不站在這裡也不會受損,但希望了解自己能站在這裡多久。因此,無意識就會執著,有意識才會堅持。

寂寞

寂寞是一種恐懼。將恐懼當成敵人,就會使恐懼加深。然而,將恐懼當成朋友,我們就可以獲得一種驚醒,以及一種創造的動力。與其他情緒一樣,恐懼是一個信號。處理好它帶來的信息,我們的生命就會有更大的保障。

相處

人本來習慣與母親相處,出生後才被迫獨處。出生為的是離開母體,與其他人實現更高層次的連結。然而,出生後我們又習慣了獨處。因此,不懂相處,意味著在相處中尋求獨處。這與在獨處中尋求相處的本質一樣,都是靈魂受習慣的束縛。

孽緣

緣是上天的安排,份是自己的努力。如果懷著理所當然的宿命論,就會將愛情看成一種孽緣。愛情並不是一種偶然的事情,而是我們有意識建立的關係。世上有很多人,只要他們明白愛情的含義,要發展愛情就不難。

天性

女性負起生育孩子的天職,天性決定了她們很難愛情至上。婚戀中男性,所考慮的大多數是女性的外貌,而女性卻要考慮男性的經濟條件。如果無法視女性這種考慮為理所當然,那麼男性也不是愛情至上。這樣,真正的愛情就很難發生。

老化

我們的心靈可以不老,但必須意識到身體的老化,及時調整生活。否則,就意味著我們的心靈也老了。只有意識能夠永遠年輕。因此,如果保持意識,我們就能適應身體的老化。

答案

靈魂是在身體中培養的。僅僅透過思考,即使有了答案我們也不會相信。因此,適時滿足身體的需要,靈魂才不至於倦怠或憂鬱。人生的真正價值,也只能在體驗快樂的過程中實現。

逆境

我們很應該接受普通的不如意。然而,我們也應該對特別的逆境保持警覺,盡快改變環境或離開。如果將逆境當成永遠的生活,無異於放棄自己。

半醒

一邊感到"眾人皆醉我獨醒",一邊感到孤獨和痛苦,這是一種半醒狀態。孤獨就是看不到世上有清醒的人。因此,當我們真正清醒就會感到快樂。清醒能看到連結的機會,所以也不會孤獨。

病態

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,我們都會感到孤獨。然而,如果沒有體驗過孤獨,我們也會無法理解別人的孤獨,從而缺少這方面的給予能力。無法全方位給予,也就無法產生真愛。因此,孤獨是一種病態的欠缺。

美夢

能夠建立真正的愛情,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。愛情非常實在,絕對不是一個夢。只想著得到而不想付出,這才是一個美夢。 單方的付出或得到 ,最後都會共輸而無法共贏。小至兩個人的感情,大至國家之間,任何關係都會這樣。因此,即使我們無法從這個美夢自動醒來,也會被生活的現實所驚醒。

洞察

觀察事物,目的是預測它的發展,提早做好準備。然而,我們與事物的距離太遠或太近都會讓觀察不準確。太遠難以量度,太近又會對事物產生干擾。唯有與事物融為一體,我們才能洞察它的變化。我們可以成為事物的一部份,從內部影響它,直接掌握它的趨勢。這比從外部觀察然後被動應對更加安全和有效。

放鬆

如果彼此在一起卻保持沉默,或各行其是,那就表示沒有真正在一起。即使感到非常放鬆,也只是因為與獨自一人差不多。然而,愛情中的放鬆很有意義,彼此不僅可以無話不談,更可以無事不做。這是生命最需要的連結。

自由

宗教將上帝放在頂端,讓人從地獄走向天堂。哲學將上帝放在中間,讓人與上帝同在。然而,科學卻將上帝放在基底,讓人從自然走向自由。因此,宗教啟蒙,哲學啟智,而科學讓我們更有勇氣探索宇宙。

影響

一個人厭惡別人的某些特質,是因為感到別人的特質對他有所危害。嫉妒和厭惡有點相似。嫉妒別人勤奮,也是因為別人影響了他的生活。這些都反映那個人的自卑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