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信賴

我們應該信賴別人的理性,但不應期待別人不會犯錯。這種理解能讓我們更有協助別人的意願。信賴感性,我們可以共鳴。信賴理性,我們的靈魂才能連結,進而融合和共享。

我們

在親密關係中,必須將"我們"放在首位。先做好有共同利益的事,然後才是個人利益的事。這樣關係會更加平等,而"我"本身也會處於首位。因為"我們"已經包含"我"。

美感

美感是一種意識。當我們意識到外部世界或自己內心的秩序,而且這種秩序隱喻著更好的生活,我們就會對將來感到有希望。這種充滿希望的感覺就是美感。

健康

令人痛苦的記憶,讓它變得膚淺比較好,變得深刻就會讓我們難以快樂。長期在內心訴說不滿,逐漸養成的可能是心理病。願意對別人表達、多與別人交流,才是健康的生活。雖然大腦較容易牢記痛苦的經歷,但我們還可以多回憶快樂,讓情緒較為平衡。最好的方法是從痛苦中提取感悟,讓痛苦完成它的使命,得到轉化。

連結

人希望與別人連結,男人與女人最容易連結,所以就走到一起。細膩、聰明、情感豐富、頭腦清醒,這些都是人的理想化特質。人非殘缺,所以尋找的不是另一半,不是補充而是提升。人也不是在尋找自己,而是在尋找別人,與別人連結以提升力量。連結起來,我們就能認識真正的自己。

行動

無意識進行的,只是一些行為。有意識地部署而進行的,才算是行動。無意識行為反映我們的性格特質。有意識的行動則反映我們情感和理智的敏銳程度。

往事

我們無法再次經歷一次往事,就像無法經歷電影主角的事情一樣。因此,當我們回憶往事,應該儘量不帶情緒,而帶著足夠的意識。理解往事的來龍去脈,我們就能從回憶中進步。就像看一本書,每重看一次都會產生新的想法。

醒來

早上醒來,如果想到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,我們就不會賴床。反過來,如果我們想到,夢中也會有很多有趣的經歷,那麼也能很快入睡。

互補

敏感的人亦愛思考,真正強於感性的人亦會強於理性。感性和理性組成人性,兩者不但沒有衝突,更互相補充和助長。人與人的差異在意識多少,被征服的多數是意識少的。有足夠意識的人不會去征服別人,而是想辦法提高別人的意識,因為意識越多對所有人都越有利。

相信

某個日子成了節日,就變成一種常規。戀人間的盟誓也是一種常規,就像節日的花兒一樣,點綴了美好的時光,也代表著對永恆的期待。應該相信美好的心願,但不應輕易相信實踐的能力。

痛苦

向別人講述美好風景,我們也會感到快樂,這是因分享而快樂。如果我們懂得與別人分享痛苦,也會減輕痛苦。然而,痛苦只能與愛我們的人分享。因此,相愛是擺脫痛苦的一個重要方向。

知道

如果知道自己是誰,那麼認識自己就不難。我們無法認識自己,主要的原因都是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個。我們有身體、情緒和習慣,還有一個偶爾出現的靈魂。有些人以為身體是自己,或者情緒和習慣是自己。然而,身體、情緒和習慣都會改變和消失,只有靈魂永恆。因為靈魂透過其他生命連接到宇宙整體。靈魂就是我們的意識,這個才是真正的自己。

意義

生命存在的意義,就是人類生存的終極意義。為了找到這個意義,人類努力不懈地奮鬥了無數世代。然而,只要我們深入地思考它,就能理解它的含意,並從此活在意義之中。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放下精神上的追求,健康地生活,就能實現生命的目標、價值和意義。

輕信

輕信別人的原因不一定是善良,更可能是自大。相信別人其實是相信自己的眼光,有時是一種自以為是。如何看待別人應該憑理智。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理解,因為把別人當人。對神我們才需要相信或不相信。

終極

活著為的是更好地活著,這個答案可以終止追問。如果為其他目標而活著,我們可以追問這個目標的意義。這種追問最終亦會來到生命的根本目標,就是更好地活著。

同理

同情心是一種私心。若無道德的限制,同情加害者也會使人變得不如禽獸。貓狗打架,我們可以同情狗,也可以同情貓。到底同情誰要看我們的道義如何。然而道義仍然不夠理性。因此,同理心才是必須的,以理智判斷應該支持狗或支持貓,這樣比倚靠同情心或道義更穩妥。

處世

後天培養的性格多好壞參半。那種自卑的性格更弊大於利。自卑的另一面是自大,消除了自卑那種自大也會消失,所以擺脫自卑不會令人自大,是一件好事。勤奮者多不懂變通,勇敢者多流於魯莽。沒有一個固定的性格,我們才會有最佳的處世能力。

品性

自卑和自大通常同時出現,因為自卑也是一種自以為是。前面看到的自大,背後其實是自卑。不亢不卑,才是一種渾圓的品性。這需要放下自我,用我們的意識去面對別人和世界。

容人

能容人之短,皆因對自己無害。能容人之長,皆因對自己有益。能容人之優秀,還須自己優秀。然而,對優秀的解讀又很主觀。因此,容人之優秀很難。

直覺

直覺只是一種訊號,提醒我們可以深入去了解某些事物。如果把訊號當作知識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重視直覺,表示我們重視機會,對事物變化感覺敏銳。如果執著於自己的直覺,反而表示那種直覺沒有很大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