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追求

生命追求的不是短暫的體驗,而是永恆的存在,因為生存就是大自然賦予它的使命。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有用的,因為在其中我們可以找到通往永恆的大門。

使命

盡一切可能讓自己健康、快樂和長壽,這樣的人生一定是有價值的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種追求生命意義的力量,它來自生命的本質。大自然賦予我們生命,也意味著賦予我們繼續生存的使命。

相愛

愛別人是我們愛自己的重要標誌。因為我們必須彼此相愛,才能獲得充份的理性和意識,實現真正的成長。

尊重

當我們主動感知別人的需求,就是在尊重他們的存在。能夠互相尊重,每個人都能獲得充份的安全感和存在感。

入世

出世與入世,是生命的兩個方面,一個是靜態的,一個是動態的,就像黑夜與白天一樣。晚上休息好,隔天我們就會更有活力。

過去

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去。因此,對未來失望,其實是對過去失望的反映。可見,失望就是對過去的執著。然而,執著於無法改變的過去,絕對是愚蠢的。

判斷

人的感情很容易改變。他們今天可能願意共渡一生,但明天或許就不願意了。未來充滿不確定。因此,要判斷是否真正的愛情,就要看雙方是否付出了同等的努力。

轉化

無聊、寂寞、孤獨,這三種心境都源自於缺乏真愛。愛是一種行動,一種自由,也具有自足的價值。因此,如果向外尋求,我們將永遠找不到。當無聊者與自己內心對話,寂寞者回歸自己的內心,孤獨者理解自己的內心,當內心感到滿足,這三種心境就能轉化為愛。

社會

家庭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,反映了社會對個人的影響。孩子的負擔,也是社會的負擔。因此,社會必須努力實現個體的解放,以減輕負擔,提高生產力,改善整體生活。

死亡

身體的存在,是死亡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唯有放下對身體的執著,我們才能擺脫死亡的困擾。這是一個從無意識的恐懼,到有意識地生存的成長過程。

事情

任何無法避免的事情,都值得我們認真關注和並付出努力。任何事情,只要認真去做,都能幫助我們增加知識,提高意識。

智慧

正視和接受自己的缺陷,是我們成長的基礎。只有從缺陷中發現自己獨特的成長方式,智慧才能真正發芽、生長、開花、結果。

共享

擁有任何外在的東西,都會減少我們的自由,即使擁有身體也是如此。幸運的是,我們不能真正擁有外在的東西,只能暫時使用,否則根本沒有自由的機會。作為單獨的靈魂,我們只能擁有自己。然而,付出自己,並與其它靈魂形成一個整體,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擁有其他靈魂,豐富自己的存在。從最深層的共享,我們有機會實現最徹底的自由。

自己

認識自己,就是去發現真正的自己。我們的身體不代表我們,情緒和習慣也不能代表我們。只有對時空的感知,以及對世界的意識,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。有了這樣的認識,我們就更容易掌握自己成長的方向。

目標

透過確立人生目標,我們就會珍惜生命,過著有意義的生活。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事務,簡化關係,並進一步簡化自己的生活。

孤獨

孤獨的根本原因,是沉睡的靈魂無法與其他靈魂連結。然而,孤獨感可以喚醒靈魂,讓它走出孤獨的狀態,勇敢地去愛。愛情可以解除孤獨,但為了解除孤獨而去愛,我們就會失望。

感覺

一個人即使感覺不到與別人連結,也必須感覺到與自己的內心連結,否則就會導致焦慮,無法平靜下來。連結感體現了安全感和存在感,它使人專注於現在,並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
沉默

能夠在沉默中平靜相處,說明了彼此之間有充分的信賴。然而,此刻的信賴,卻是經過無數次的溝通才建立起來的。因此,無法共享沉默,意味著彼此需要打破沉默,進行更多的溝通。

憤怒

感到自己受傷害,我們就會憤怒。如果是身體上的傷害,表示我們對自己的保護不夠;如果是心理上的傷害,表示我們太固執。這兩種情況,都顯示我們對自己和環境的缺乏了解,也就是缺乏意識。

伴侶

有了彼此相愛的伴侶,其他一切就更有可能實現,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的。而且,相對來說,外在的一切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