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在 6月 16, 2024 愛情、幸福和自由是三位一體的,我們無法把它割裂。然而,一旦我們在思考中確定了它的意義和價值,就能放下這個完美的目標。不急於達成,而是在生活中創造它的雛型。我們逐漸豐富這個雛型的內涵,改良它的品質,讓自己的意識和它一起成長。其實,我們就是一個誕生於生命的意識。因此,從思考愛情得出結論那一刻,這個完美的目標已經深藏在我們的意識中。我們將超越生命和時空,永遠與這個目標同在。 詳細
喜悅 8月 31, 2022 如果目標太宏偉,或太想到達,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焦慮。也許偶爾沒有焦慮,但也會沒有喜悅。即使經歷了無數焦慮之後,我們終於獲得了喜悅,但效果也不持久。然而,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,每天進步一點點,或取得一些小成功,我們就會增加喜悅,減少焦慮。可見,必須意識到每一刻的成長,我們才能不斷獲得喜悅,最終感到幸福。 詳細
冷漠 8月 26, 2018 冷漠是淡淡的恨。對生命失去熱情,原因只會是恨。然而,恨是對生命的破壞,冷漠只是緩慢一點而已。一個人的孤獨感太強烈或孤獨太久,都會造成冷漠,進而產生恨。愛的基礎是喜歡,恨的基礎是討厭,無愛也無恨才是寂靜。可見,愛的反面就是恨。恨與愛一樣,都是將生命力作用於外界。因此,只要將生命力用於促進別人的成長,我們就有可能將恨轉化為愛。這樣,我們不僅能夠走出冷漠,還能夠在愛中成長。 詳細
職責 4月 20, 2017 父母養育孩子是單向的付出,是天然的職責。因此,父母不應該與孩子談報酬,因為這個職責即使沒有報酬也要履行。雖然從孩子的角度看,父母的恩情深如海,但養育孩子是父母難得的成長機會。 詳細
結合 6月 01, 2016 如果講究生命的密度,那就需要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。然而,享受生命卻需要充裕的時間,即需要講究生命的長度。雖然我們也無法做太多事情,生命也很短暫,但只要將享受自己的成長放在第一位,密度和長度就結合起來了。意識能將一個單位的時間變成無數個單位。因此,當我們擁有高水平的意識,就同時擁有了生命的密度和長度。 詳細
成功 3月 31, 2016 對成功的衡量,只有世俗標準比較客觀,其他都很主觀。因為成功本身就是一個世俗的觀念。正因為如此,世俗的成功不一定能滿足我們的心靈。我們的心靈所嚮往的成功,是每一刻都成功。然而,這種成功其實是成長。當我們帶著意識來生活,每一刻都會成長。 詳細
憤怒 10月 09, 2015 憤怒是調動身體的一種方式。受攻擊而發怒,這時候的戰鬥力很強。然而,在憤怒時,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意識,擺脫它的控制,並將它變成自己成長的工具。透過接受憤怒,我們更容易平息憤怒。 詳細
迷惘 3月 01, 2015 少年迷惘,是因為對世界缺乏認識。一切成長都反映個體對環境的適應。因此,自我教育就是主動學習,自主成長。能夠勤於思考、擺脫習慣,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完整。我們可以透過閱讀以增廣見聞、促進思考,也可以透過寫作來整理感受和領悟。這樣,我們就能擺脫迷惘,成長為有意識的成年人。 詳細
機會 2月 28, 2015 雖然意識所關注的是真實,但自我留戀的卻是幻想。因此,我們的自我總是執著於地老天荒。然而,幻境無法到達,因此自我的夢想終會破滅。唯有及時發現自我的虛假,我們的意識才能把握自己成長的機會。 詳細
協助 2月 07, 2015 我們能看透一個人的過去,但對他的未來只可略為想像或推斷,不應當成確定的情況。這樣的看透,是為了與這個人更好地相處,並協助他走向未來。如果能夠這樣做,我們也會獲得更多成長。 詳細
開始 12月 29, 2014 看見自己,必須從看見鏡子開始。同理,發現自己也必須從發現別人開始。然而,理解別人卻需要從理解自己開始,利他也需要從利己開始,愛別人需要從愛自己開始。這是由外而內,再由內而外的發展和成長過程。 詳細
接受 11月 13, 2014 自己的感受最真切,所以不斷的挫敗會讓人自卑。然而,將缺點當成優點,只是將自卑變成了自大。衷心地接受自己的不足,不斷學習和改進,才是解決之道。如果還有缺點,則表示我們還有成長的空間,這樣想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。 詳細
知識 9月 23, 2014 最重要的智力活動不是儲存知識,而是理解和運用,並不斷提升意識。有這種活動,在需要知識的時候,我們也會懂得如何學習或取得。在這個時代,我們已經比較容易取得知識,但提升意識卻需要很長時間,甚至一生也成長不多。 詳細
有用 9月 01, 2013 關乎心靈的書最有用。心靈健全就會有切合實際的想法,也更容易有好的生計。關乎生計的書不一定有用,因為擾亂心靈的生計也會讓人難以成長。然而,廢話連篇的書不但無用,還會直接讓人糊塗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