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包含「給予」標籤的文章

收入

所有給予都是將自己的生命時間給出去。愛是給予,這意味著對一個人的成長提供幫助。然而,我們的本質是一個意識,所以成長又是意識的增長。因此,愛自己就是讓自己的意識提升,愛別人就是讓別人的意識提升。相愛就是互相幫助,讓彼此的意識得到不斷的提升。可見,愛是我們唯一真正的收入來源,是我們的根本需要。

主動

在孤獨、寂寞、無聊三者之中,我們都能看到求不得之苦。孤獨求關愛,寂寞求陪伴,無聊求意義。這些都是因為缺乏給予之心而引起的,這能讓我們看到解除這些痛苦的方法。因此,主動關愛和陪伴別人,我們就不再孤獨或寂寞。主動思考生命的意義,我們就不可能無聊。

懂得

感受過溫柔的孩子,比較懂得對別人好。這只是模仿。我們必須感受過痛苦,才會懂得如何去愛。這種愛是發自心底的。同情心是愛心的起點,從這裡出發,我們我們逐漸了解別人的需要。然而,如果帶著痛苦來面對別人,我們了解之後就結束了。痛苦會讓我們只想被愛,而不是給予愛。

佔有

性行為的出發點是佔有,重視的是自己的感覺,所以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。愛情的出發點是給予,重視的是雙方的感受,所以能讓彼此產生幸福感。因此,如果沒有愛情,性行為的快感很快就會過去,讓人感到失落。而在愛情中,性行為卻會讓人感到十分滿足和自由。

執著

不被接受的給予,或者被看輕的給予,這些行為都出於執著。實際上,這種想法一直在起作用,所以人們才會在給予時重視別人的回報,拒絕時輕視別人的給予。有愛心而不求回報,只能是一種心態。然而,愛是一種能夠影響別人行動。因此,在不被接受時仍然去給予,或不想回報時仍然接受別人的給予,是無益甚至有害的行為。

道德

道德素質取決於意識形態,意味著取決於智慧。因為不同的意識形態,反映著不同程度的智慧。高度的智慧源於自由的意識。然而,真正的道德,卻是一種給予別人自由的意願。

證明

愛情本質上是對等相愛,而不是一種對待弱小者的感情。單向付出的感情是同情心或同理心,也包含著愛的元素。然而,互相喜歡,並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,才能被證明是真正的愛情。

豐富

真正的豐富表現在給予上,而不是獲取。心靈也一樣,能給予別人自由才是真正的豐富。這也反映出我們自己的自由。因此,不擔心缺乏,並勇敢地付出,我們反而能夠變得更豐富。

契機

"強烈地渴望愛"很可能是索求而不是付出,因為孤獨的時候最想被愛。孤獨的深度決定索求的廣度。無法滿足則會更孤獨,進而更多索求,而滿足則會回饋別人。淡淡的孤獨是愛的契機,從索求中體會別人的需要,轉化為給予。然而,太孤獨則難以去愛,因為別人很難滿足其需要。當索求無果,就會產生恨,並走向愛的反面。

清醒

真正自得其樂的人,已經到達彼岸,是清醒著的。只有那些還在苦海中浮沉的人,才需要被喚醒。因此,社會需要清醒著的人勇於給予,向需要被喚醒的人伸出援手。

充實

如果生命力無處發揮,我們就會感到空虛,就像拳頭打在空氣一樣。然而,最能填補空虛的,是找到自己願意給予的對象。因為給予最能發揮生命力,並讓人感到充實。

創造

人是自己的精神創造物。我們創造的愛心,是人類最高的美德。然而,愛心是從愛自己開始展現的。我們給予自己所需,就是自我創造的開始。因此,當我們擁有豐盈的創造力,就會將愛心給予別人。

交換

交換能處理好利益關係,但對感情關係則無能為力,因為感情無法量化。套用市場模式,我們從親密關係所得到的,將會是挫敗感而非自由感。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主動給予,而不是被動交換。

佔有

互相佔有的關係建基於恐懼,又引起更多恐懼,最終造成衝突和痛苦。互相給予的關係是在克服恐懼之後才建立的。因此,它帶來喜悅,讓人感到自由和幸福。

真愛

尊重生命和同情生命,是熱愛生命的基本表現。然而,關心和理解卻是行動的基礎。當我們帶著意識去給予,才能表現對生命的真愛。靈魂需要連結,所以生命需要愛。

給予

對等給予,是愛情的充份條件。愛情不僅給予對方現在缺乏的,更給予對方將來需要的。因此,彼此都能將空間和自由給予對方,才是真正相愛。然而,這種給予卻能讓彼此擁有更大的空間,以及更多的自由。

幸福

所有幸福都源於彼此相愛。無論擁有多少財富或知識,如果無法分享,我們不僅不會感到幸福,反而會感到不幸。因為我們缺少了分享的自由。可見,有些自由必須由其他人來給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