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對等

做朋友最需要對等,因為對等才是好鏡子。我們要有好的鏡子才能發現真我。

重要

應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處理好重要的事情之後,生活就變得簡單和愜意。如果不夠時間處理重要的事情,我們就會焦慮。

認真

大事由一系列小事組成,因此小事認真才能成就大事。對那些大而無當的目標,我們反而不用太認真。

信仰

真正的信仰是對生命有堅定的信心。有這樣的信仰,我們就不執著於一知半解的事物,因此也不會去尋找偉大的東西。

鏡子

做事或與人相處,通常都是那個假我在表態。我們在留意,都是那個假我在留意。因此,自己的喜歡或厭惡無法作為標準,我們需要鏡子和邏輯。當看到一個人因吃而死,而這個人常吃我們喜歡吃的東西,就應該想一想那些東西是否生命所需,我們喜歡吃是否因為被誤導。

天職

生孩子是天職,不生孩子是不履行天賦的責任。然而,如果希望世界更美好,我們應該更有意識地養育孩子。

語文

學好語文必須多聽、多讀、多講和多寫。還須訓練邏輯思考,才能活用語文。

好奇

萬物沉睡,其中一物被驚醒而成為人。人之所以要去探究生命,是驚覺自己的歸宿,也就是對死亡產生了好奇。好奇心很容易被生活所淹沒,但它不脆弱,一旦條件許可,又會發芽長葉。社會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,因此好奇心又會有很多合適的土壤。讓自己的好奇心開花,他會結出生命甜美的果實。

欲望

物質欲望膨脹意味著物質匱乏,精神欲望膨脹意味著精神空虛。欲望是需要不被滿足的結果。死亡問題未解決,物質就遠未足夠,精神也遠未充實。

經歷

經歷不過是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。感受已化作滋潤和警醒,而思考也早已開花結果。感覺已經不同以往,以前的思考亦已影響當下。對感受和思考過程的珍惜,只會為包袱增加無謂的重量。活好當下,我們不用為未來準備一些無用或不會缺少的東西。

興趣

每天都做不感興趣的事情,索然無味,因此也無法回味。我們應該思考一下,自己到底想做甚麼。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才會有好東西與別人分享。否則,就連自己也無法享受。

利他

利己必須利他,因為缺了別人自己也活不成。以為利人必定損己,或利己必然損人,都是未懂得真正利已的本意。利己和利他,兩者沒有衝突。人們因不懂得如何利己,才視利他為一種損失。

邏輯

基於事實,合乎邏輯,是正確思考的基礎。從真實出發,目的就是為善。那麼,思考時我們就能感受到邏輯秩序的美。正是這種秩序,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。

親切

老虎看見一個活人可能會更加覺得吸引,那只是對新鮮食物的需要。若老虎能與人互相守望,那才稱得上親切。人與人的感情也是這樣,能夠互相給予才有親切感。

探索

與別人交流,增長的較多是生活上的智慧。探索世界,我們才能開啟生命神秘之門。

安逸

人類之所以在物種競爭中勝出,是因為創造了文明。個人越來越安逸,社會越來越安穩,這是遠離原始狀態的一個豐富的收穫。無須獨力承受匱乏和危險,處於比較安全的地帶,人類更有條件創造美好的將來。當然,死亡始終是生命最大的考驗。面對死亡,所有生命都無法真正安逸。

輕鬆

擺脫習慣就是順應天然。本能是天然的,我們無法去除。習慣卻是環境迫使的。當我們換了新環境,習慣就會變成生活的障礙。而且,要擺脫習慣十分困難。我們需要對習慣保持警覺。因此,用意識代替習慣來生活,我們就能活得輕鬆。

可悲

對過去的執著,必然削弱當下的體驗的完整性。任何年齡都可以有豐富的收穫,因此歲月的流逝並不可悲。最可悲的是放不下以流逝的歲月,讓未來的歲月無所收穫。

創造

人是被自己創造的。愛心是人類最高的美德,然而愛必須從愛自己開始。我們給予自己所需,這就是自我創造。當我們有能力創造自己,也會有能力給予別人。

思維

客觀思考有賴開放式思維。若不能客觀思考,我們就只能找出主觀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