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鏡子

做朋友最需要彼此對等。不僅需要條件對等,也許要給予和付出對等。對等的朋友是好鏡子。有了好的鏡子,我們就能發現真正的自己。我們大概知道自己是甚麼樣子,但必須透過鏡子才能看清楚。

重要

我們應該將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如果不夠時間處理重要的事情,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和壓力。因此,儘快處理好重要的事情,生活就會變得簡單和愜意。

認真

大事由一系列小事所組成,所以認真對待小事才能成就大事。對那些非常遠大的目標,我們反而不用太認真。每天成長一點點,我們的意識很快就會變得完整。

信仰

真正的信仰,是對生命的堅定信心。有了這樣的信仰,我們就不會執著於一知半解的事物,也不會去尋找虛無的東西。實際上,這是信仰大自然。這種信仰,會引領我們去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,而不是滿足於一些僵化的解釋。

判斷

做事或與人相處,通常都是我們的自我在控制。我們在關注,都是自我在關注。這意味著所由關注都流於表面。因此,我們的喜歡或厭惡,都無法作為行事的準則。我們還需要參考別人的行為和後果,並以邏輯來分析和判斷。當看到一個人因吃而死,而這個人常吃我們喜歡吃的東西,就知道那些不是生命需要的東西。即使我們喜歡吃,也是否因為被誤導而吃。

天職

養育孩子是這一代成年人的天職,因為自己也是由上一代成年人養育的。然而,如果希望世界更美好,我們應該更有意識。在經濟許可和心智成熟的時候,才開始養育孩子。

語文

要學會運用語言和文字,我們必須多聽、多讀、多講和多寫。然而,要活用語文,還須訓練我們的邏輯思考能力。語文本身包含了邏輯,但它的靈活性又讓不合邏輯的表達有了機會。因此,不斷留意自己的表達邏輯,是一條提高語文水平的捷徑。

好奇

萬物沉睡,其中一物被驚醒而成為人。人之所以要去探究生命,是驚覺自己的歸宿,也就是對死亡產生了好奇。好奇心很容易被生活所淹沒,但它不脆弱,一旦條件許可又會發芽長葉。社會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,所以又有很多適合好奇心發展的土壤。因此,讓自己的好奇心開花,我們就能收穫生命的甜美果實。

欲望

物質欲望膨脹意味著物質仍然匱乏,精神欲望膨脹意味著精神一直空虛。因為欲望是需要不被滿足的結果。然而,如果無法解答有關死亡的問題,物質就遠未足夠,精神也遠未充實。因此,欲望越大,反映出我們心中的答案越少。

經歷

經歷只是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。感受已化作滋潤和警醒,而思考也早已開花結果。然而,感覺已經不同於以往,以前的思考亦已影響了當下。因此,對感受和思考過程的珍惜,只會為人生的包袱增加無謂的重量。我們只需要活好當下,無須為未來準備一些無用或不會缺少的東西。

興趣

如果每天都做不感興趣的事情,就會索然無味,因此也無法回味。我們應該思考一下,自己到底想做甚麼。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才會有好東西與別人分享。否則,就連自己也無法享受。

利他

利己必會利他,因為缺了別人我們也活不成。以為利人必定損害自己,或利己必然損害別人,都是未懂得利已的意義。利己和利他,兩者是相輔相成的。然而,如果不懂得如何利己,就會將利己和利他都變成一種零和遊戲。人類的先賢指出"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"。可見,無論如何理解"利己"的含意,它都是生命的重心。

邏輯

基於事實,符合邏輯規律,是正確思考的基礎。從真實出發,追求善和美。那麼,思考時我們就能感受到邏輯秩序的真善美。正是這種秩序,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。

親切

老虎看見一個活人會覺得吸引,是對新鮮食物的需要。假如老虎與人能夠互相守望,那就稱得上親切。人與人的感情也是這樣,能夠互相給予和幫助,彼此才會有親密感。

探索

與別人交流,增長的較多是生活上的智慧。我們更需要探索世界,才能開啟生命神秘之門。生命需要生生不息,人更需要永恆。只有意識具備永恆的屬性。因此,我們需要更多地探索精神世界。

安逸

人類之所以在物種競爭中勝出,是因為創造了文明。個人越來越安逸,社會越來越安穩,這是遠離原始狀態的一個重要的標誌。無須獨力承受匱乏和危險,並處於比較安全的地帶,人類更有條件創造美好的未來。文明將帶領人類走向持久的安逸。

輕鬆

習慣是環境迫成的,並不是我們天然的本能。當我們換了新環境,習慣就會變成生活的障礙。而且,要擺脫習慣十分困難。因此,我們需要對習慣保持警覺,並用意識代替習慣,讓自己活得更輕鬆。

可悲

對過去的執著,必然削弱當下的體驗。其實,任何年齡都可以有豐富的體驗,因此歲月的流逝並不可悲。最可悲的是放不下已經流逝的歲月,讓未來的歲月無所收穫。

創造

人是自己的精神創造物。我們創造的愛心,是人類最高的美德。然而,愛心是從愛自己開始展現的。我們給予自己所需,就是自我創造的開始。因此,當我們擁有豐盈的創造力,就會將愛心給予別人。

思維

客觀思考有賴批判式思維,但前提是敞開心靈,接受和參考其他人的觀點。如果不能客觀思考,我們就只能找出主觀的理由,讓心靈更加封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