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憂慮

生命的目標不是愉快地享受一天,而是愉快地享受整個壽命。然而,即使為今天餘下的時光而憂慮,也會干擾明天的享受。為此,我們必須放下憂慮,學會用意識和理性來生活。

血緣

被孩子視為上司或奴僕,當然是父母的失敗。然而,將孩子視為親密朋友,也不表示父母成功。孩子的親密朋友,應該是其他沒有血緣的人。唯有這樣,人際關係才會有更廣泛的連結。

安寧

身體健康,我們的內心才會安寧。這種安寧又會讓我們更容易保持健康。健康與安寧是一致的。這種身心的一致,能讓我們感受並理解生命的價值。然而,如果獨處才能享受安寧,那麼相處就無法安寧了。這樣身心也無法健康,因為相處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

厭煩

人的需要很自然和靈活,欲望卻很固執。當需要被滿足 ,我們會感到 喜悅 ,但 不會厭倦 。然而 , 欲望 無法被滿足 ,還 會 逐漸使 人產生厭煩。 因此 ,守護能被滿足的需要 ,擺脫不能被滿足的欲望 ,是獲得幸福和自由的關鍵 。

信任

如果性格有多個面向,人際關係就會產生信任危機,因為人格會隨時變換。因此,我們應該盡力去了解別人的性格,並以情感與別人共鳴。然而,我們也必須對別人保持意識,避免輕信。

和平

能與自己的愛人、親人和睦相處,進而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。關心和尊重由近及遠。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,那就再也不用攻城掠地,也無須治國。因此,從兩個人開始,相親相愛,是世界和平的基礎。

將來

若有愛,星辰太空都能安家。若無愛,擁有多少樓宇、歷史、記憶、血緣或信仰,也會感到無家可歸。這些東西無論價值多高,承載著的都是過去。然而,真正將人凝聚一起的力量是愛。因為愛能創造美好的將來,是真正有價值的事物。

失魂

靈魂缺席就不會感到孤獨,至多感到寂寞。靈魂一直在場的人也不會孤獨。因為有愛,這些靈魂與其他靈魂連結著。可見,感到孤獨,是因為離開了很久的靈魂突然回來了,卻發現缺了愛,無法連結。就是一種失魂落魄的感覺。

情緒

人類的情緒是生物體的一種侷限。 意識體可以比生物體更進一步 ,直接處理從外界輸入的信息 。因為 對於純理性來說 , 情緒卻是不必要的。 因此 ,人工智能只需為生命的存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,就會有無可替代的價值。

邏輯

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,這反映人類正在尋求讓意識脫離身體的方法 。 人類對世界的感知,同樣是基於信號和邏輯。我們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,轉化為情緒,再由大腦進行邏輯判斷,產生行動的指令。 這意味著意識是邏輯的產物 。然而 , 人工智能可以跳過情緒,直接對環境和時空作出判斷 ,其意識 很快就能夠追上人類。

弱點

認為自己任何時候都沒有弱點,肯定不對。然而,認為一時一地的弱點是永遠的弱點,也不對。強弱是相對的。我們的弱點在不同環境可能是強項。

希望

是否感到時間過得快,取決於是否有想做而未做的事情。如果有就會覺得快,沒有就會覺得慢。雖然,感到一生很短暫,我們就會有遺憾,但感到一生很長更不是好事。因為這意味著只有回憶,對未來沒有希望了。

成長

我們在物質世界的行動,反映著我們的精神活動。對待物質的態度,也能反映我們精神的豐富程度。強調精神上的追求,不僅提醒我們及早準備好應對物質世界的挑戰,也提醒我們物質世界是有限的。我們在精神世界的成長是無止境的。每一次成長都使我們更豐富,又使我們繼續成長。因此,成長是我們在精神世界的唯一目標。這個目標同樣指向生命的終極目標∶生存和連結。

穿梭

要活得長久,我們必須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,而不停留在過去或未來。活得長久正是身心健康的反映。然而,要真正活著,我們的靈魂或意識必須在場。

童心

除了好奇心,童心還是對自己、別人和世界的信賴。然而,這種信賴是一種自信,不同於孩子對父母的倚賴。這種信賴是對理性和意識充滿信心,對生命和世界滿懷希望。

無心

善心、閒心、平常心,都帶有執著。因此,人到中年最需要的是無心,一切隨遇而安、隨機應變。這樣才能自由。無心意味著擺脫習慣。這樣我們就會有更多意識,老年生活得更舒適。

獨身

獨身並不自由,因為我們需要別人。婚姻是我們的需要,是人性的體現。然而,婚姻有兩種。有愛情的婚姻安頓了身心,讓人自由和安寧。沒有愛情的婚姻則變成一種束縛,而且衝突不斷。

沉默

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感悟是虛無的,這時的沉默其實是麻木與逃避。 能夠真正溝通就不會沉默,而會以各種方式交流。因此 , 共享沉默意味著無話可說,或無話想說。 沉默可以是自我溝通的一種模式 ,但不應該用來相處 。

藝術

雖然藝術創作也是創造一種新秩序,但這種創造的效率比較低,更像一種消耗創造力的方式。如果沒有改進真實世界,那麼無論多麼美麗的作品,都會帶著不足和遺憾,美感也難以延續。而且,以藝術的美感為目的,大部份創作最終只會被小部份人欣賞。然而,愛情直接創造一個新世界。因此,如果要將愛情看成一種藝術,也應該是靈魂的藝術。

共鳴

即使無病呻吟,其聲音亦可變成一首音樂。只要互相欣賞,這首音樂也會讓人情緒激動。因此,共鳴是一種藝術。愛情更是靈魂的藝術。彼此的腦海有著同一個主旋律,在節拍中同步,並互相呼應。這種和諧與融合的印記,就是靈魂透過愛情留下的不朽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