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會 9月 25, 2022 獨立精神必須體現在克服困難的勇氣上,而自由思想則必須紮根於智慧。勇氣和智慧,也反映在給予的行動上。勇於給予別人所需要的東西,體現一個獨立與自由的人格。因此,我們唯有處於共享一切的關係中,才能體會到彼此真正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。 詳細
隔閡 9月 17, 2022 相愛只會在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發生。然而,即使相愛,兩個心靈之間還是有必須消除的隔閡。也許不是不懂得尊重對方,而是還不夠了解對方,因為心靈是不斷改變的。然而,兩個人不可能變成一個,所以更需要關注的不是保持距離,而是距離增加會降低親密感。不進則退是感情的特性。因此,我們必須不斷增加了解,消除隔閡,才能保證感情不會倒退。 詳細
歸屬 9月 15, 2022 人與人的距離客觀存在,尤其是心的距離。如果不想辦法消除隔膜,並加深了解,任何關係都不會達到理想的狀態,悲劇也可能隨時上演。如果擔心受到關係的束縛,彼此就會失去自由和親密。然而,這些都是浪漫和美感的來源。因此,彼此需要拉近距離,去體現真正的接受和尊重,讓衝突無從發生。也唯有從彼此的真心給予中,我們才能體驗一種既不受束縛也無比親密的關係,並發現自由的根源在於自然的歸屬與融合。 詳細
初衷 9月 07, 2022 做真正想做的事情,通常會帶來快樂。這時候別人的褒貶並不重要,因為快樂就是獎勵。我們也不會期望得到外界定義的成功和榮譽,因為快樂就是最高的成就。然而,我們不應忘記,希望被別人了解,從而建立關係,是我們做事最常見的初衷。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使命。 詳細
喜悅 8月 31, 2022 如果目標太宏偉,或太想到達,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焦慮。也許偶爾沒有焦慮,但也會沒有喜悅。即使經歷了無數焦慮之後,我們終於獲得了喜悅,但效果也不持久。然而,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,每天進步一點點,或取得一些小成功,我們就會增加喜悅,減少焦慮。可見,必須意識到每一刻的成長,我們才能不斷獲得喜悅,最終感到幸福。 詳細
頭銜 8月 31, 2022 頭銜代表身份和角色。因此,如果頭銜太多,角色就不夠時間去演好。我們的自我就像頭銜,也有很多欲望和目標。這些目標之中,大部份都與生命的目標相違背。即使能夠實現,也對生命沒有好處。這意味著,我們不需要自我,只需要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利益,就能演好人生這台戲。 詳細
外形 8月 18, 2022 能根據場合改變外形,就表示核心並不頑固。核心的特質反映在外形上。能產生適應環境的外形,說明核心是靈活可變的。然而,我們的自我並不是核心,意識才是。因此,我們需要用意識代替習慣或情緒,讓行為更有彈性,從而保障自己的利益。 詳細
活著 8月 14, 2022 如果生命的意義是愛,我們就會追問愛的意義是甚麼。生命的意義在於更好地活著,為更好地活著才需要去愛。這樣就能讓問題終結。然而,這也意味著,我們首先需要理解生命的意義,才能更好地生活。 詳細
面具 8月 08, 2022 驕傲與謙卑是自我的兩個面具。然而,在意識的面前,這些面具都應該脫下,否則有可能被強行脫下。為了避免進一步戴起憤怒的面具,我們應該及早脫下。驕傲與謙卑相通,因為這兩者所顯示的都是自卑的心態。驕傲有時表現為謙卑,是面對不同環境戴起不同面具而已。 詳細
實踐 7月 31, 2022 如果上帝仍然存在,人就永遠是巨嬰。在上帝無微不至的保護下,人生絕對無意義,絕對無聊。然而,孤獨不是因為無意義,而是因為無愛。孤獨的人首先缺乏對自己的理解,對自己沒有真正的愛。實踐愛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。因此,解決孤獨的方法不是尋找意義,也不是捨棄一個人的獨特性,而是去實踐愛。 詳細
年齡 7月 27, 2022 如果快樂已經是事實,那麼年齡是不是謠言也無所謂。這意味著只要快樂,我們就會忘記自己年紀漸老。這樣的好處是生活容易滿足,壞處是忘記年紀會增加危險。因此,我們還要意識到,痛苦很可能隱藏在快樂的背後。 詳細
做事 7月 19, 2022 甚麼事情對生命有益,這是我們應該首先思考的題目。意識到事情對自己的真正利益,我們就能夠樂在其中,更不會後悔。可見,意識是幸福的先決條件。因此,我們需要一個自由的思考園地,自發、自主地思考。 詳細
憂傷 7月 14, 2022 在孤獨的時候,我們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欠缺。這是一個學習愛的契機。缺乏愛會讓人感到失落,但也會讓人有所瞥見。大時代的塵土滾滾,相愛才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。然而,這片天空就在當下。孤獨時沒有愛,相愛時不孤獨。孤獨讓我們憂傷,而相愛卻讓我們每一刻都有喜悅。 詳細
獨立 7月 11, 2022 如果依附於父母或社會,我們就難以建立真正的愛情關係。因為愛情是彼此完全的歸屬。因此,我們必須擁有獨立的靈魂,才有機會發展真正親密的關係。能夠獨立思考,我們更容易發現可以融合的靈魂,從而相愛並獲得自由和幸福。 詳細
多情 7月 09, 2022 無情只是一種虛假,有情才是真實。出世的幻想是情,與塵世拉開距離也是情,視情感為身外之物更是情。孤獨的時候最多情,因為求愛而不得。然而,過度關注自我,我們就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。這時侯,多情者故作無情,也無奈地學會了假的寬容。唯有相愛,被愛的渴望才會消失,多情才會轉化為專一。 詳細
認識 7月 05, 2022 正確的價值觀和完整的意識,都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建立的。越能認清自己,價值觀就越正確,也越堅定。這表示意識趨於完整。然而,要認識自己,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外界,因為需要外界作為鏡子。因此,我們不斷探索世界,又反過來不斷探索自己。在探索過程中,我們也不斷改造自己和外界,從而獲得更多自由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