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 10月 31, 2022 平靜地觀察自己的內心,就會發現生命的真正需要。然而,尋找真正的自己,不是去找自己的獨特,而是去找生命的大同。我們需要擴寬視野,首先了解生命的共同點。這樣,我們就會理解生命的意義,並去實現它。我們已無法將自己下降為動物,唯有上升為神。這是意識的唯一出路。 詳細
執著 10月 22, 2022 如果不喜歡當下,我們就會懷念過去的美好。然而,執著於過去的不如意,也反映出我們對當下不喜歡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。因此,如果喜歡當下,即使對當下還有不如意的地方,我們最可能執著的也只是當下,而不是過去。一旦執著於過去,即意味著否定當下和擔心未來。 詳細
警覺 10月 13, 2022 我們所厭惡的對象,大多是比較具體的事物。我們所喜歡的對象則比較抽象和模糊。有時侯我們不是真正喜歡一個對象,而是喜歡自己的感受。因此,我們需要對感受與現實的差距有所警覺,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。 詳細
作者 10月 11, 2022 過去的事件,雖然是自己的經歷,但實際上已經是另一個人的故事。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書。在重看這本書的時候,我們會意識到自己是作者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繼續認為自己是書中的主角。因為我們是當下的靈魂,雖然來自過去,但屬於未來。 詳細
宇宙 10月 08, 2022 茫茫宇宙,我們竟然活在其中。大自然竟然讓我們相遇並連結,這些奇蹟已經變成永恆的事件。然而,如果一瞬間就是一生,那麼我們已經活了無數次。緣與情、喜和悲,能夠有這些體驗,就是一個豐盛的人生。因此,我們可以有一個合理的期望∶既然我們能夠獲得生命,那麼,在漫長的宇宙時空裡,我們也能夠再次獲得。只要不再恐懼死亡,我們就是一個帶有無限可能的靈魂。 詳細
報復 10月 06, 2022 如果施惠於人的原因是心生喜歡,那麼施惠其實是對別人的報答,因為我們曾經是一個受惠者。如果加害於人是因為心生仇恨,那就是對別人報復,因為我們曾經是受害者。然而,這兩種行為都有結果需要承受。報答所得的是善果,報復所得的是惡果。 詳細
歸屬 10月 04, 2022 一個人必然屬於他自己,但他不會滿足於此,他還需要屬於別人。這是因為,如果他能屬於別人,就表示別人也會屬於他。可見,真正屬於一個人,其實是互相歸屬。我們能夠與別人連結,從而連結並屬於世界。因此,我們也能夠獲得永恆的屬性。 詳細
體會 9月 25, 2022 獨立精神必須體現在克服困難的勇氣上,而自由思想則必須紮根於智慧。勇氣和智慧,也反映在給予的行動上。勇於給予別人所需要的東西,體現一個獨立與自由的人格。因此,我們唯有處於共享一切的關係中,才能體會到彼此真正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。 詳細
隔閡 9月 17, 2022 相愛只會在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發生。然而,即使相愛,兩個心靈之間還是有必須消除的隔閡。也許不是不懂得尊重對方,而是還不夠了解對方,因為心靈是不斷改變的。然而,兩個人不可能變成一個,所以更需要關注的不是保持距離,而是距離增加會降低親密感。不進則退是感情的特性。因此,我們必須不斷增加了解,消除隔閡,才能保證感情不會倒退。 詳細
歸屬 9月 15, 2022 人與人的距離客觀存在,尤其是心的距離。如果不想辦法消除隔膜,並加深了解,任何關係都不會達到理想的狀態,悲劇也可能隨時上演。如果擔心受到關係的束縛,彼此就會失去自由和親密。然而,這些都是浪漫和美感的來源。因此,彼此需要拉近距離,去體現真正的接受和尊重,讓衝突無從發生。也唯有從彼此的真心給予中,我們才能體驗一種既不受束縛也無比親密的關係,並發現自由的根源在於自然的歸屬與融合。 詳細
初衷 9月 07, 2022 做真正想做的事情,通常會帶來快樂。這時候別人的褒貶並不重要,因為快樂就是獎勵。我們也不會期望得到外界定義的成功和榮譽,因為快樂就是最高的成就。然而,我們不應忘記,希望被別人了解,從而建立關係,是我們做事最常見的初衷。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使命。 詳細
喜悅 8月 31, 2022 如果目標太宏偉,或太想到達,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焦慮。也許偶爾沒有焦慮,但也會沒有喜悅。即使經歷了無數焦慮之後,我們終於獲得了喜悅,但效果也不持久。然而,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,每天進步一點點,或取得一些小成功,我們就會增加喜悅,減少焦慮。可見,必須意識到每一刻的成長,我們才能不斷獲得喜悅,最終感到幸福。 詳細
頭銜 8月 31, 2022 頭銜代表身份和角色。因此,如果頭銜太多,角色就不夠時間去演好。我們的自我就像頭銜,也有很多欲望和目標。這些目標之中,大部份都與生命的目標相違背。即使能夠實現,也對生命沒有好處。這意味著,我們不需要自我,只需要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利益,就能演好人生這台戲。 詳細
外形 8月 18, 2022 能根據場合改變外形,就表示核心並不頑固。核心的特質反映在外形上。能產生適應環境的外形,說明核心是靈活可變的。然而,我們的自我並不是核心,意識才是。因此,我們需要用意識代替習慣或情緒,讓行為更有彈性,從而保障自己的利益。 詳細
活著 8月 14, 2022 如果生命的意義是愛,我們就會追問愛的意義是甚麼。生命的意義在於更好地活著,為更好地活著才需要去愛。這樣就能讓問題終結。然而,這也意味著,我們首先需要理解生命的意義,才能更好地生活。 詳細
面具 8月 08, 2022 驕傲與謙卑是自我的兩個面具。然而,在意識的面前,這些面具都應該脫下,否則有可能被強行脫下。為了避免進一步戴起憤怒的面具,我們應該及早脫下。驕傲與謙卑相通,因為這兩者所顯示的都是自卑的心態。驕傲有時表現為謙卑,是面對不同環境戴起不同面具而已。 詳細
實踐 7月 31, 2022 如果上帝仍然存在,人就永遠是巨嬰。在上帝無微不至的保護下,人生絕對無意義,絕對無聊。然而,孤獨不是因為無意義,而是因為無愛。孤獨的人首先缺乏對自己的理解,對自己沒有真正的愛。實踐愛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。因此,解決孤獨的方法不是尋找意義,也不是捨棄一個人的獨特性,而是去實踐愛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