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信賴

我們應該信賴別人的理性,但不應期待別人不會犯錯。這種理解能讓我們更有協助別人的意願。信賴感性,我們可以共鳴。信賴理性,我們的靈魂才能連結,進而融合和共享。

我們

在親密關係中,必須將"我們"放在首位。先做好有共同利益的事,然後才是個人利益的事。這樣能讓關係更加平等,"我"本身也不會失去首位。因為"我們"已經包含"我",將"我們"放在首位,就是將"我"放在首位。

美感

美感是一種意識。當我們意識到外部世界或自己內心的秩序,而且這種秩序隱喻著更好的生活,我們就會對將來感到有希望。這種充滿希望的感覺就是美感。

健康

令人痛苦的記憶,讓它變得膚淺比較好,變得深刻就會讓我們難以快樂。長期在內心訴說不滿,逐漸養成的可能是心理病。願意對別人表達、多與別人交流,才是健康的生活。雖然大腦較容易牢記痛苦的經歷,但我們還可以多回憶快樂,讓情緒較為平衡。最好的方法是從痛苦中提取感悟,讓痛苦完成它的使命,得到轉化。

連結

人希望與別人連結,男人與女人最容易連結,所以就走到一起。細膩、聰明、情感豐富、頭腦清晰,這些都是人的理想化特質。人是完整的,所以尋找的是完滿而不是另一半,是提升而不是補充。然而,尋找別人、尋求與別人連結以提升力量,最終也是為了找到真正的歸屬。連結起來,我們就能認識真正的自己,並回到永恆之家。

敏銳

無意識地進行的,只是一些行為。有意識地部署而進行的,才算是行動。無意識的行為反映我們的性格特質。有意識的行動,則反映我們情感和理智的敏銳程度。

往事

我們無法再次經歷一件往事,就像無法經歷電影主角的事情一樣。因此,當我們回憶往事,應該儘量不帶情緒,而帶著足夠的意識。理解往事的來龍去脈,我們就能從回憶中進步。就像看一本書,每重看一次都會產生新的想法。

賴床

早上醒來,如果想到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,我們就不會賴床。反過來,如果想到夢中也會有很多有趣的經歷,我們也能很快入睡。

人性

敏感的人亦愛思考,真正強於感性的人亦會強於理性。感性和理性組成人性,兩者不但沒有衝突,更互相補充和助長。人與人的最大的差異在於意識多少,所以往往是意識少的人被征服。然而,有足夠意識的人不會去征服別人,而是想辦法提高別人的意識。因為意識越多對所有人都越有利。

相信

某個日子成了節日,就變成了一種常規。戀人間的盟誓也是一種常規,就像節日的花簇一樣。點綴了美好的時光,也代表著對永恆的期許。我們應該深信美好的心願,但不應輕信實踐的能力。

痛苦

向別人講述美好風景,我們也會感到快樂,這是因分享而快樂。如果我們懂得讓別人分擔痛苦,也會減輕痛苦。然而,我們的痛苦只有愛我們的人願意分擔。因此,相愛是擺脫痛苦的一個重要途徑。

自己

如果知道自己是誰,我們認識自己就不難。我們無法認識自己,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個。我們有身體、情緒和習慣,還有一個偶爾會丟失的意識。有些人以為身體就是自己,或者情緒和習慣就是自己。然而,身體、情緒和習慣都會消失,只有意識可以永恆存在。意識是精神世界的中心,它可以掌控身體、情緒和習慣。因此,意識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。

奮鬥

生命的存在意義,就是人類生存的終極意義。為了找到這個意義,人類奮鬥了無數世代。然而,只要我們深入地思考它,就能理解它,並從此活在意義之中。這意味著,我們應該放下精神上的追求,讓精神世界自然地變化。能夠健康地生活,我們就能實現生命的目標、價值和意義。

輕信

輕信別人的原因不一定是善良,更可能是自大。實際上,相信別人是相信自己的眼光,往往是一種自以為是。然而,人最需要的不是相信,而是理解。因此,理性地觀察和分析別人,才是真正尊重別人。

答案

活著為了更好地活著,這個答案可以終止追問。如果為其他目標而活著,我們可以追問這個目標的意義。然而,這種追問最終亦會來到生命的根本目標,就是更好地活著。正是為了更好地活著,我們需要彼此連結起來,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。

同理

同情心是一種私心。若無道德的限制,同情加害者也會使人變得不如禽獸。例如貓狗打架,我們可以同情狗,也可以同情貓。到底同情誰要看我們的道義,但這樣仍然不夠理性。因此,我們必須擁有同理心,以理智來判斷應該支持狗或貓,這樣比倚靠同情心或道義更穩妥。

處世

後天培養的性格往往利害參半,但自卑的性格卻弊大於利。自卑的另一面是自大,消除了自卑就能讓自大也消失,讓性格更單純。此外,勤奮者往往不懂變通,勇敢者往往流於魯莽。可見,沒有一個固定的性格,我們才會有最佳的處世能力。

品性

其實自卑也是一種自以為是,所以自卑和自大往往同時出現。前面的自大,背著一個自卑,我們要走到後面才看得到。因此,不亢不卑是一種渾圓的品性。要擁有這種心態,我們需要放下自我,用意識去面對別人和世界。

容納

能容納別人的短處,皆因這些短處對我們無害。能容納別人的長處,皆因這些長處對我們有益。然而,對優秀的解讀很主觀。我們還須自己優秀,才能容納和欣賞一個優秀的別人。

訊號

直覺只是一種訊號,提醒我們可以深入去了解某些事物。如果將訊號當作知識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重視直覺,表示我們重視機會,反應也比較敏銳。然而,如果執著於直覺,我們就會讓直覺失去應有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