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4月, 2016 起發佈的文章

輕鬆

觀察真正的友誼,可以發現其中一點是協助別人活得輕鬆。因此,我們不僅要將自己的感覺告訴別人,也要將想法告訴別人。這樣別人才能活得輕鬆。因為去了解一個人的感覺和想法,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。

壓力

真正的善良,是出於別人的需要而助人,即使給人壓力,也是出於別人的需要。是否感到壓力只是個人的主觀感受,無法作為是否善良的標準。合理的壓力可以變成動力,讓人加快成長。而且,給予別人壓力活動力,也是付出自己的生命力。

安頓

從情感的角度去看,相愛讓人感到和諧、平靜、安頓、自由和幸福。因為共享一切,所以感到和諧。因為不再患得患失,所以平靜和安頓。因為彼此主動給予對方所需,所以感到自由和幸福。

調情

調情是隱晦地表達情欲。有的人會覺得可能是真情,有的人會覺得一定是假意。其實,真假在於兩人是否相愛。如果相愛,這種隱晦可以創造浪漫的感覺。這是彼此調情,當然是真情。如果不相愛,那麼必定是假意,一方或雙方都在表達一種佔有欲。

考驗

現代婚姻目的不僅是保障關係的雙方,更是對彼此愛情的考驗。因為未經歷婚姻的愛情不夠穩固,缺乏走進"愛情墳墓"的勇氣。在走進婚姻的過程中,彼此將會有更多關於現實生活的溝通、協調和理解,更多感情方面的考驗。這就像從天空回到地面,要求彼此更加踏實地生活,面對差異和衝突,可以讓彼此思考如何改善關係。

信仰

信仰只在意識不足的狀態有效,其他時候則限制了自由。這就像習慣一樣,無意識的時候很有用,在有意識的時候卻會變成一種障礙。我們可以用意識來代替信仰和習慣,因為意識越多越自由。自由的靈魂能創造真正美好的世界。

挑剔

經常挑剔對方,是因為彼此身體接近但內心卻疏遠。容易發生爭吵的夫妻不可能親近,更不要說親密。對疏遠者挑剔是一種本能,因為挑剔才能保持距離,感到更安全。真正的愛情為的是彼此活得更好。建立一個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,就是活得好的明證。

庸俗

在婚姻中考慮自身的物質利益,無論情況多麼普遍,都是庸俗與卑劣的根源。婚姻是兩人緊密連結的方式,唯有時刻考慮兩人的共同利益,才能建立一個穩固的快樂平台。其實,任何關係都要考慮別人的利益,但婚姻是一個特殊的關係,彼此十分接近。然而,只有愛情能讓兩人放下自我,共享生命而融合為一個整體,從根本上解決衝突。

真愛

真愛就是愛別人,但只有相愛是真愛的明證。其他情況可能是交換,或者單方或雙方的執著。因此,嚴格來說只有相愛才是真愛。這樣定義愛,有助我們判斷自己是否處於愛情之中,及時調整或退出關係。

幸福

一旦感到今天是自由的一天,就意味著人生不自由。如果真正自由,我們就不會再關注自己是否自由了,只是每天都充滿愛。幸福人生不在於節奏的快慢、平淡或深刻,只在於滿足和喜悅。因為這反映一個自由的人生。

知命

沒有任何事物是真正能夠被支配的,我們只能隨遇而安和隨機應變。以率性代替隨性,不僅隨緣也造緣,並且知命而不是認命,這就是不盲目與命運較勁。然而,我們有自由的天性,大部份人生都是由自己創造的。命運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,讓我們深刻地體驗生命。

衝擊

與作者有思想衝突,閱讀更有收穫,因為能刺激自己的思考。選擇閱讀那些與自己思想一致的書,除了讓自己感到支持之外,沒有更多的益處。因此,能衝擊自己思想的書,最值得細讀。能夠擊破作者的思想,我們的收穫最大。即使最終被作者說服,我們也更新了自己的思想。多運用批判式思維,就能從閱讀中增長更多意識。

美麗

一個人之所以有愛,是因為感到了美麗。這種美麗並不反映對外界的需求,而是反映內心的滿足感。因此,不僅酸葡萄心理不是愛的心理,即使認為吃不到的葡萄最甜,也不是愛。真正的愛情是只有兩個人的關係,與其他人完全無關。因為這樣才能看到關係中的真善美。

隔膜

如果彼此沒有隔膜,那肯定是好事,也值得我們去努力。然而,完全沒有隔膜是不可能的。只要將隔膜縮小到好像不存在,我們就已經成功。接受隔膜,然後努力消除隔膜,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觀點。

群眾

不同年代的社會環境也不同,尤其是群眾的想法會有很大的差異。如果群眾需要一個更有人性的代言者,就可能會將人神化,並不代表這個代言者多麼完美。其實,神性只是最完美的人性。當我們擁有完整的意識,就擁有神性了。

性格

性格是一個整體,並非某種習慣,必須與別人比較才能分開優缺點。性格大部份是後天的習性。因此,能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徵,就能填補它的缺點,並充份享受它的優點。然而,只要有意識,我們就能駕馭甚至擺脫性格,更好地適應環境。

恐懼

真正愛過就是真正活過,就不會再怕死。不願意死不一定因為怕死,也可能是因為有未完成的心事,其中一件也很可能是愛。然而,如果認為死亡必定是恐怖的事情,就會無法感到幸福,因為總是帶著深深的恐懼。

承擔

無論是否知道必須承擔,以及是否有能力承擔,我們都承擔了一部份。然而,沒有人能夠承擔生命的一切,是所有人一起承擔的。我們應該感恩其他人的存在,感恩大自然賜予我們同伴。

輕鬆

如果將自己應該得到甚麼放在第一位,會引起焦慮。如果準確知道自己能夠得到甚麼,則會提升自我意識。因此,以能夠得到甚麼,來代替應該得到甚麼,我們就活得輕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