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018 起發佈的文章

理想

理想的人就是有足夠意識的人,理想的社會就是完全法治的社會。因此,理想的人在理想的社會中度過一生,必定最有意義、最自由、最幸福。社會進步的目標,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,這需要法治。

無聊

閒散與無聊有時是一線之差。如果除了事務之外別無興趣,這表示對事務也沒有真正的興趣。事務上的趣味,要以生活的趣味來支撐。如果對生活沒有興趣,那麼對事務的興趣是假的。當我們感到生活十分有趣,恐怕被單獨囚禁也不會無聊,因為計畫如何逃獄已經十分忙碌。

秩序

將支出記成收入,這本帳必定是一本糊塗賬。我們的自我就是這樣記帳的,經常不平衡而且虛妄。因此,我們必須擺脫自我,才會有真正的秩序和寧靜。

狂妄

藐視世俗的輿論,也是一種狂妄自大。實際上,這樣仍然受世俗的輿論所牽制,算不上獨立自主。因此,讚賞這種藐視也是狂妄自大。狂妄自大是不理智的,我們對此應保持不信任。

效益

真正的愛情是心靈融合。在此之前,只是兩個心靈在嘗試連結。結婚是最後的嘗試,失敗了就該終結關係,為新的嘗試保留機會。愛情是心靈合二為一,無需追求卻心心相印,因此是最有效益的結合。

壓抑

在很窮的時候,吃紅燒肉覺得很快樂,這是因為能吃上營養豐富的食物,身體可以更健康。現在吃紅燒肉不會很快樂,除了年紀大味蕾麻木之外,還知道吃太多這類東西不利健康。可見,我們的真正需要不會過度,滿足了就不想再要。只有壓抑需要,才會將需要變成欲望。

愛過

只要曾經"愛過"的對象還活著,一個人"愛過"的次數,就能說明他的愛情狀態。如果他"愛過"幾次,就說明他最多只愛過一次,甚至從來沒有愛過。

道理

以愛的眼光來看,大道理都是為小事情服務的。然而,小事情又包含著愛與不愛的大道理。我們不應該忽視生活上的小事情,因為它們會反映身、心、靈的狀態。

反省

孤獨源於渴望被愛、但卻不懂得或不敢去愛。不渴望被愛的人是不會感到孤獨的。因此,孤獨是對不去愛的懲罰。孤獨給人一門艱難的功課,讓人長時間反省,從而在痛苦中了解真愛的重要。

交往

"性感"所表達的是一種感受,而"風騷"所表達的是一種觀點。這兩者都是對吸引力的描述。然而,能夠專注地交往才表示有智慧。因此,如果彼此都專注地交往,就會將性感、風騷和智慧集中在一起,以一個整體充份地表現出來。

核心

人的身體都相似,在相似的身體中培養出來的靈魂,本來也應該相似。是身體所處的環境,讓靈魂生長出一個獨特和堅硬的外殼。然而,這只是表面上的差異。每個人的靈魂核心都一樣,都是那個為存在而努力的意識。

人格

榮譽與利益,都會產生偏見和佔有欲。因此,對小孩誘之以榮譽或利益,會削弱人格中自由與愛的特質。榮譽與利益可以將人凝聚,而自由與愛卻讓人連結。凝聚會引起利益衝突,而連結卻能形成共享利益的整體。

詞彙

覺得小孩的說話新鮮,是因為很少聽到和想到他們那些詞語的組合。語言是一種頑固的習慣。然而,小孩的說話亦不能當詩,因為他們不是有意識地那樣說。要了解詞彙的微妙意思之後,我們才能寫出真正的詩。實際上,小孩要描述新鮮事物或自己的感受很吃力,除非他們已經學會了足夠的詞彙。

老嬰

兒童不知道自己無知,所以很容易被利誘。不知羞恥、無所忌諱的是蒙昧。這是一種簡單的混濁,而非單純,也是偏見與利欲的泉源。真正的單純是在知榮辱、知對錯、知善惡的基礎上發展的,是一種有為有不為、擇善而固執的心態。兒童時代的無知不可悲,可悲的是心智無法成長,到成年變成一個"老嬰"。

難為

全身心隨波逐流,就不會怨恨沒有信仰的時代。完全見利忘義,也不會怨恨道德淪喪的人們。最難為的是半人不鬼。志大才疏,就會怨怪別人精神平庸。心靈荒蕪,也會怨怪害鳥毒日。人最易犯的毛病,是思考衝突。這會讓人無法感知真實。

無憾

有命運共同體的感覺,就是有命運可測的感覺。有這樣的感覺才會對自己滿意,並感到死而無憾。然而,唯有相愛才會有這種感覺。由相愛形成的整體,很自然就能給予其中的個體這種安全感。

歸屬

相愛能讓彼此都獲得足夠的自由,讓彼此自然地成為對方的歸屬。真正的相愛,不是誰也離不開,而是誰也不會離開。既獨立又親密,能夠獨處又能夠相處。我們很需要有這樣的生活,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安穩。

糾紛

結婚表示兩人更緊密地生活。情感互通,事務互助,身心共享。發生糾紛的原因,必定是違反了這種默契。由於無法簽訂有效的合約,婚姻的保障只能基於彼此的信賴。因此,唯有以愛情做基礎,我們才有可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婚姻。

感知

靈魂與身體是一個整體,因此幸福感是由身入心的。內心世界豐富的原因,是身體的敏感和活躍。然而,要感知幸福,我們還需要健全的理性。因此,重視自己每一刻的感受,對感受進行大量的思考,並建立完整的意識,這是一個靈魂成長的歷程。

合作

以前的創造只是一個人獨力完成的事情,現在越來越少能夠這樣做了。偉大的創造,必須由許多人同心協力,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有好成果。不懂得與別人合作,就會把自己變成孤島。除了自我封閉、自鳴孤獨的內心表演,以及一些藝術創作,其他真正造福人類的偉大創造都是合作完成的。

美貌

對女性來說,美貌與智慧同樣重要。沒有美貌,智慧會變成工具。沒有智慧,美貌必然虛浮。然而,美貌是一種主管的評斷,不同人的觀點可以有很大的差別。智慧則不然,一個人在環境中是否懂得保護自己,就是最簡單的客觀標準。因此,沒有智慧的保護,美貌反而會帶來危險。

虛榮

普通人住別墅、開豪華車、用名牌,必定要花費很多心思,這其中一定包含著虛榮心。沾沾自喜、擺闊、炫富,這些都是窮怕了的表現,這就是所謂的揚眉吐氣。必須在長久安穩的環境裡,人們才會產生真正的平常心。

破裂

真正的愛情自古就稀少。古代的人雖然不懂愛情,但生活也不自由,所以沒有愛情的婚姻也很牢固。因為沒有婚姻他們可能更不自由。雖然現代人懂愛情的也不多,但卻有了更多的自由,所以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很容易破裂。以後懂愛情的人多了,婚姻又會再次牢固的,因為人們會懂得以愛情作為基礎。然而,那些"親情式愛情",其實就是沒有愛情,容易破裂是很正常的。即使真正的親情也會破裂。

美感

大部份的美感,都來自我們對永恆的聯想。我們嚮往著永恆的生命。因此,面對那些暗示著永恆的東西,我們都感到美。然而,愛情的美感,不僅因為它帶著對永恆的暗示,更因為它創造了真正的永恆。愛情將聯想化作了現實。

聖地

一個模糊的聖地,其實是一個幻境。如果幻想遠離了現實,即使有著相同幻想的人,也無法走到一起,因為各有各的現實。幻想與現實的距離,決定了他們之間的距離。

縱欲

縱欲未必快樂,更可能引起痛苦。我們首先要將需要和欲望分開,然後才能理解兩者的差別。滿足身體的需要是自由和幸福的基礎,而縱欲卻是疾病或不幸的起因。

命運

不應跟隨感性而應率領感性,不僅跟隨因緣更要創造因緣,這樣就能更大程度建構自己的將來。命運只對無意識的生命起作用,而對有意識的人來說,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。

煩惱

人生的大事,都是一些會造成煩惱的事。不同於對物件的了解,我們能夠參與到事情當中,才能正確判斷事情的大小和輕重。因此,有時對事情越是抽離,反而對我們影響越大。

守護

真正的勇敢,不是產生於遺忘的無知無畏,而是意識到艱險仍然繼續前進。人類是以理性守護自己的,靠本能生活的是普通動物。人類在理性的發展中不僅自救,更拯救了其他生命。從宗教到哲學,再發展到科學,確保了生命不會困死在地球上。

危險

除非別人死去,否則不讓別人離開,這種做法不是愛而是佔有。看不到的時候才最"愛",很可能是恨。因此,遠離這些有感情執著的人,就是遠離危險。

超脫

事情與我們的距離,指的是利益關係的深淺。也就是說,完全沒有利益關係才能超脫。無論我們的立足點放在哪裡,只要能看見或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,或多或少都會受影響的。因此,真正的超脫是透過對事情的深度理解和感受,讓自己不再受它的影響。

比較

傳統中的天作之合,往往是冤家聚頭。不是愛情容易變,而是人們將其他感情錯看成愛情。實際上,沒有愛情的婚姻很容易生變。而且,我們也不應將愛情與婚姻直接比較,因為兩者處於不同的層次。

安慰

在大自然懷抱裡,就是在家裡。這種想法是一種自我安慰,聊勝於無。若真的如此,我們就不需要家了。然而,在真正的家裡,才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。這樣想更真實,也更有意義。

怨恨

愛情只分"真、假、無",沒有"全、不全"。多元關係根本不是真正的愛情,也不會有真愛。充滿嫉妒,其實是充滿著怨恨。因此,嫉妒守護著假愛,卻錯過了發展真愛的機會。

溝通

用溝通代替吵架,不僅能互相適應,更能互相促進和不斷進步。這是相愛的情況。吵架時互相攻擊揭短,起因是不相愛,只是發洩不滿。這樣,也許吵架反而能讓關係長久些。

障礙

蘇東坡很幸運,有侍妾朝雲那麼理解他,因此他感到很舒暢。但不知朝雲是否幸運,蘇東坡能真的理解她。想到自己的舒暢,又能想到別人的舒暢,才能實現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。否則,周圍每一個別人,都有可能變成我們的障礙。

生死

專注地做事有很多好處,而且這樣才能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。覺得事情是天大的事,有時是因為不專注而看錯了。真正的專注是專注於自己的生命。無論是人間、歷史甚至宇宙,有時是微不足道的,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生死。

思考

思考時想通想透,這樣就有豐富和堅實的思想儲備,我們行動時就有足夠的支持。有思考的習慣不足夠,還要輕鬆地思考以及懂得何時停止思考,這樣才是有意識的思維活動。否則,思考也有可能引起抑鬱,並傷害身體。

連結

因渴望連結而啟動的愛,必定是一種有意識的給予行為。愛中的了解,是由意識帶動的,不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。連結是互相給予的結果。因此,互相了解才能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,讓連結成功。

欣賞

幸福人生的關鍵是自由。若能自由發展,無論是獨特或一致都是好的。我們不僅欣賞奇花異草,也會欣賞由同一種花組成的花田。因此,只要感到自由,無論何種生活方式,我們都會感到幸福。

法律

保護個人自由只能仰賴法律,其他方式和方法都會引起衝突和混亂,所以制訂合情合理的法律最重要。每個人必須首先尊重法律,其他方面的尊重和包容應該出於自願。

離婚

沒有愛情的婚姻本身已經有違道德,出軌更是愛情不存在的明證。因此,解決這種婚姻問題最徹底的方法就是離婚。然而,彼此是否有勇氣面對新的生活環境,這個問題也有深遠的影響。

考量

婚姻若包含個人利益的考量,說明沒有愛情做基礎。我們應該重視共同生活的經濟效益。兩人一起生活總比一個人獨自生活便利,經濟效益更高。婚姻自古以來都較多考慮利益,當今社會這種情況應該減少了,因為真正的愛情多了。理解愛情才會有真正的愛情,但古人大多不懂。不過現代某些地區也可能有返古現象。

了解

如果要了解一個人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愛他。也就是說,只有去愛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。然而,人是不斷變化的,深入的了解會使我們感覺對方更生動,也感到生命有著無限的神祕。因此,彼此深入了解,婚姻厭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。

牽掛

毫無理由的牽掛不足以證明是真愛,有時只是擔心自己的投資或寶物受損。真正的愛必定了解和信賴對方的能力。因此,需要協助的早已提供協助,需要在身邊支持的早已在身邊,若有掛念亦會及時溝通和緩解。

看上

對一個人的物質條件有要求,說明未愛上這個人。佔有欲反映的不是愛上,而是看上,意味著盡可能去佔有。而且,能否愛上還要看能否相愛,也就是彼此能否滿足於對方。因此,如果懂得選擇對象,大多數都會選擇能夠相愛的人。

保障

愛情是婚姻的基礎,而婚姻的好壞又反映愛情的真假。因此,愛情是婚姻的保障,而不是反過來婚姻是愛情的保障。真正的愛情是歷久常新的,無需杜絕與其他人發生新愛情的可能性。愛情最值得驕傲的不是歷盡誘惑而不渝,而是無所謂誘惑。因為面對可能的誘惑,愛著的人想到的只是他的愛人或伴侶。

愛恨

愛是一種能力,與其相反的必定也是一種能力。冷漠是無能。所以愛的反面是恨而不是冷漠。孤獨者若心中沒有恨,還是會去愛的。恨者不會愛,因為生命力已變成破壞力。愛可以不被接受,但不會因此而受挫。愛的本質決定了它不會變成恨。恨可以變成愛,只要意識到恨首先破壞的是自己。

給予

有獨處能力是好的,但很享受獨處就會影響相處。當覺得獨處是最美好的享受,就不會願意與別人在一起,因此不可能有真愛。愛是一種與別人共享生命的行動。

自律

自由的本質不包含自律,因為所謂自律其實就是他律。真正的自由不是去支配欲望,而是沒有欲望。支配是一種壓抑,而壓抑的時候也就是不自由的時候。一個人的需要不多,但欲望卻可以無止境。當各種欲望疊加在一起,是無法受支配的。自律是一種虛偽,在其內心已犯戒無數次。然而,自由是滿足了需要而擺脫了欲望,因此也不再需要自律。

共享

婚姻其實是一種經濟形式。之所以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,也是因為它是一種經濟上聯合。若沒有愛情,婚姻不僅是身心上的束縛,更是經濟上的束縛。帶著愛情走進婚姻,就是在兩個人的範圍內實現共享主義。這是真正的各盡所能,各取所需。

生命

從太虛來,又回到太虛。因無知而痛苦,因不懂提問而無解。生命如水,有聚有散,但卻生生不息。無知是天地的根源。天地同樣重要。男女就像天地一樣,彼此雖然對對方無知,但本來平等。

體驗

欣賞事物,我們需要與其保持一定距離。要理解事物的本質,我們就需要深入其中。超脫的心態確實是欣賞人生的方式。然而,要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,就需要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
友誼

愛情從普通友誼發展出來,是一種更深的友誼。即使普通友誼,我們都不會對別人反感。因此,無論是身或心,如果對別人反感,都說明彼此的感情不是友情,更不是愛情。

好事

有些古人教導後輩不要做好事,聽來有點不可思議。然而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,既然好事都不要做,那麼壞事更做不得。因此,不管好事壞事,只做對自己真正有益的事。

依據

要避免受虛假的東西所愚弄,自己首先要真實,思考時以事實為依據。如果習慣於憑空想像,我們就將虛假的東西想像為真實,很容易被騙。

用品

許多產品都是為了便利才製造的。這些產品不一定是必需品,但有了它人們就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和創造。因此,用金錢購買用品是購買時間,讓我們更充份享受生命。

做事

做事不愉快會影響利益收穫,因為愉快就是利益的一部份。也許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心態∶有困難就克服困難,做得慢一點無所謂。沒有困難我們就儘快完成任務。

成熟

年輕人的內心比較簡單,所以富於理想。成年人的內心複雜了,但卻無暇顧及它。中年以後產生了緊迫感,或空餘時間多了,才會考慮將自己的內心修好。人們要到中年以後心靈才能成熟,這種情況雖然很普遍,但不是理想的狀態。

靈魂

有些靈魂其實是一個小我,當它將自己看得太重要,就會損害身體。當它突然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,又會將自己出賣。然而,這兩種情況都會讓靈魂失去自由。

保養

用雜草比喻混亂的思緒,用莊稼代表有條理的思維。把混亂的思緒理順,是思考的一個作用。耕耘要有好工具,思考更需要正確的方法。心靈的最佳保養方法是讓情緒平靜,然後相通想透。

理性

生命本來很脆弱,但自從理性出現,生命就有了更穩固的連結,因此更有力量。人們內心世界的差異,大部份都是由理性的差異所造成的。生命本無貴賤,高級或低級分別在於理性的多寡。

責任

如果人生沒有下一次,我們對人生的責任感就無從產生。事實上,每個人都不只活一次,每天都可以是一個新生命。每個早晨醒來,我們都應該檢視自己的責任感。

性格

性格是由經驗累積而成,命運也由性格所形成,所以做事就是做人。因此,如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,或做命運的主人,我們就不能執著於經驗,而應信賴意識和理性。

永恆

人們的內心是相信永恆的。如果世間沒有永恆,也就沒有真理了。然而,執著於永恆不變,是一種倚賴,也會引起焦慮。只有接受永恆的變化,才是對未來的一種信心。

上帝

天國和上帝都只存在於信者的心中,所以上帝的笑其實是他自己心裡一笑。如果我們是凡人,那就只能站在凡人的位置上看問題。不同的事情對我們和上帝有著不同的重要性。我們可以把絆腳的石頭作為墊腳石,但落水時必須懂得游泳才能保命。因此,當感到恐懼,我們不僅要用理性安撫自己,也要關注自己的能力。

執著

一切意義都是精神上的,因此我們的所有遭遇都有意義。如果緊握對方的手是因為恐懼,而不是因為給予對方力量,這不是愛。如果珍藏某些小物件是因為對過去不捨,則意味著對未來不夠開放,這是執著。

計劃

意識到精神上的收穫也是利益的一部份,才能到達真正的利己境界。做事要從容和博大,就需要有精細的計劃。將自己的利益算清楚,也將別人的利益算清楚。

得意

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,是幸福的基礎。正直和尊嚴,是我們成長的動力和信心的根源。做人是否成功,必定反映在事業及愛情上。然而,在名利場和情場上春風得意,卻不等同於事業及愛情的成功。這要看我們創造了甚麼。

愛心

人際關係的問題,不是因為彼此接近而把對方慣成或逼成了小人,而是彼此的愛心是否足夠的問題。距離縮短了,表示需要付出的時間更多,愛心不足自然會感到不適。愛越濃厚嫉妒就越少,這樣的理解雖然不是十分準確,但也接近。愛情是融合,嫉妒的出現表示融合失敗,亦即表示彼此的愛情不存在。真正愛一個人,是時刻想和對方在一起的。若有不想,我們應該意識到這就是不愛。

機會

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是不自由的,尤其是面對死亡的時候,一心只想著求生。要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,我們亦需要大量的支持。當確信將來還有機會體驗世界,我們才能安然面對。

嫉妒

將人當成物件,覺得會被其他人搶走,就會產生嫉妒。這是一種原始的感情,表示佔有心還沒有轉化為愛心。真正的愛情不會帶有酸澀味。不成熟的果子才是酸澀的,帶著嫉妒的感情只是在玩愛情遊戲,並不是真正的愛情。

分離

在一起或分離都是緣份。相愛的人時時刻刻走在一起,不相愛的人分分秒秒都分離。因擔心以後會後悔,就是被迫。這不是真正的珍惜,始終會分離。

信仰

積極尋找不死的方法,是智慧。信賴上天賜予永恆的生命,是信仰。真正能淨化心靈、使人變得崇高的,是對世界的信賴。由這種信賴產生的喜悅,能使人平靜。

真實

要走出逆境,就要真正相信世事無常,知道這是暫時的處境。把逆境看成永遠的生活,是對自己的欺騙。人最需要的是真實,尤其是思考時的真實。

無常

說"世事無常",只是一個很籠統的表達,我們心裡還是希望宇宙的變化有規律。有時厄運與自己的能力很有關係。失去發現規律的自信,我們的勇氣也會喪失,這是對自己失望。我們應該接受偶然,順應必然,選擇當然。這是生活的藝術。

真假

愛情可分真與假。不是一對一的關係,很容易確定不是真正的愛情。一邊嫉妒一邊說愛,表達的只是對相愛的期望。當兩人真正滿足於一對一的關係,才說明是真正的愛情。

利益

我們可以將利益分為真我的利益,以及自我的利益。前者包括生命的需要和意識的成長,是真實的需要。後者是虛假的,只是我們從小培養的習慣。為虛假的利益而努力就是浪費時間。

小事

如果真正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,就比較容易發現真相,而不會停留在想像中。死在一件小事上,原因多數是忽略了事情的重要性。注意力不足就會將小事釀成大事。

創造

陶醉於任何事物都只是一種消耗,對過去的見解可能對將來毫無價值。是否創造性的活動,關鍵在於有否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有些生命默默地消失,有些卻留下一個深刻在世界的痕跡。

人生

人生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案,一切只能隨緣。能夠隨遇而安、隨機應變,已經是圓滿的人生。唯有完整的意識能填補所有缺點,讓人不再恐懼。

欲望

在欲望層面上,無聊與痛苦是一樣的,都是因無法被滿足而失望。欲望一旦產生就無法被滿足,因為欲望是一種虛假的需要。追求幸福其實也是一種欲望,所以越想幸福就越得不到。求知欲是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。一旦我們產生求知欲,就永遠無法被滿足。然而,求知欲是唯一正面的欲望。

戰鬥

避苦趨樂是戰術,擺脫苦與樂的輪迴是一種戰略思想。戰術和戰略都是為了停止戰鬥。如果人生永遠都在戰場上,那麼它就只是一個被消耗的工具。

標準

關於愛情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同一個標準,就是對等相愛。友情和愛情都是這樣的,兩者只是愛的深度不同。對等並非相等,所以不是一條死板的標準。彼此能夠維持良好的互動,是容納差異的關鍵依據。和諧的關係才有安全感和美感,而對等才有可能和諧。

處境

幸福不是一種心態而是一種意識。明白自己的身心處境,而且感覺滿意,尤其是感到自由。這就是幸福。然而,積極的心態能讓我們更容易幸福,因為它會令人更有意識。

智慧

智慧是實現自由的必要條件。具備足夠的智慧,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適應環境,然後改造環境,從而讓自己更加自由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也會因相愛而獲得幸福。

思想

將自己的思想發表了出來,就會影響社會,至少會影響一些人。這是作者必須具備的意識。這種意識會讓作者產生一種社會責任感,對名利之外的事情考慮得更多。

學校

年輕人應該將謀生放在第一位,所以學習時不應死記硬背,這樣很難掌握真正的謀生知識。另一方面,許多知識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學到的,因此學校的目標應為年輕人打好自學的基礎。然而,人性是社會大環境培養的。除了家庭、學校,意識形態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。

吵架

吵架是為了獲勝才吵的,對關係會有一定的損害。然而,如果彼此無分你我,也就無分輸贏。因此,當關係變得親密無間,彼此也不會再吵架。

喜悅

無意識的生命所做的一切,無非為了延續,而我們卻有意識地為生命增加了連結這一項。因為我們看見了生命不知道的東西。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工具,也是用來享受的。因此,我們從生命享受到的,不僅是延續的喜悅,還有意識連結的喜悅。

福氣

經歷身心重創之後活了過來,很難有幸福感。因為幸福是由幸運和福氣所組成的。能活過來,雖然覺得自己幸運,但不覺得有福氣。然而,如果喚起對生命的熱愛,也許能扭轉這種心態。我們可以這樣想,能活過來已經很有福氣了。

貪心

貪心是由智慧產生的,又是智慧不足的表現。之所以強化某種意識形態無法去除貪心,是因為這種強化本身也是貪心。我們無法根除貪心,只能透過規則將貪心引導到健康的途徑。

虛偽

庸俗不同於虛偽。庸俗是一種無意識,而虛偽是有意識的。然而,有意識總比無意識強,虛偽是通往真實的必經之路。

關係

知道甚麼是愛情,才會讓真正的愛情發生。古代人比現代人對愛情認識更少,因此真正的愛情也肯定更少。古代的人感情關係比較牢固,是因為物質貧乏,彼此必須相濡以沫。現代人物質豐富了,缺少愛情的關係就很容易破裂。

法治

權力欲會傾向於人治而不是法治,會令刁吏和匪兵有機會出現。善與惡是一起產生的,都是人的本性。然而,法治有助於提高意識,使人擺脫善與惡的束縛。

知足

知足或不知足都比較極端,而且都是基於想像做出的評斷。因此,知足很多時就是不知不足。知不足則比較接近真實,因為人生很多方面都不足夠。

藝術

男女交往大多數從魔術開始,戴著面具約會。在建立表面上的關係之後,就要靠技術來維持,相敬如賓。然而,要從藝術開始,研究理論和不斷實踐,並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,愛情才會穩固。因為愛情是心靈上的藝術。

感情

即使無法知道有多少愛,我們也能感受到有多少不愛。真愛是藏不著的,必定反映在行動上,以及對別人的認識上。對等相愛,最容易確定是真愛,其餘的感情可能是愛,但更可能不是愛,而是其他需求或欲望。

優秀

健康的身體和心理,配合正確的思考,孕育出豐富的意識。這種意識能建立美滿的愛情,並從中獲得幸福和自由。因此,也唯有真正的愛情,能夠反映出一個自由的靈魂。

壓力

有時候,樂於助人是虛榮心作怪,以助人為樂是病態的自私。真正的善良是希望別人有能力自助,在別人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伸出援手。因為被迫接受別人的給予會感到壓力,其中一個是回報的壓力。這是對別人的壓迫。

貪心

正常的分享都懷著一個希望,就是達成對等的分享。愛是一種分享,為的是達成相愛而建立深層的連結。因此,除非處於十分困難的時刻,若無法回報仍接受別人的給予,就是一種貪心。

真情

真情不懼怕假意,因為真情是由理智率領的。那些會產生怨恨甚至災禍的交往,一開始就是想著獲取而不是付出。這是一種貪心,很容易跌進感情的陷阱。

靈動

所有欲望都反映著對愛的需要。因此,僅僅將欲望剝離,我們的心靈就會變得空虛。能發現愛,我們的心靈才會變得充實,激發豐富的生命力。

痛苦

那些要以痛苦去換取的,或者過後會帶來痛苦的,都是不值得體驗的快樂。有益的快樂在體驗前和後都不會引起痛苦,因為那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。

工作

被迫有時候與世間有關。如果被迫去做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不快樂,即使是感興趣的工作也會如此。然而,只要是自願的,任何工作都會使人快樂,因為工作中我們會成長。

品德

不少品德是由物質培養起來的,而且養成之後也不容易改變。太多或太少物質培養出來的品德都有偏差。因此,維持基本足夠的物質,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。是否能夠幸福則在另一層次,要看他們以後的發展。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幸福是甚麼,讓它們更有機會幸福。

怪癖

表面上對甚麼都沒有興趣,內心可能藏著一些怪癖。如果希望建立親密關係,我們需要觀察一個人是否真誠。一個真誠的人,無論內心如何都是可以改變和成長的,我們應該接受。

婚戀

在年輕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,很可能是父親的形象。這個形象恰恰是要抹掉的。女人不該找個男人來託付終身,因為這是倚賴。對等相愛才是現代婚戀的正路。因害怕付出和失敗而不願意結婚,是一種病態自私。

無憾

經歷真正的愛情,人生才會無憾。無憾就是幸福。然而,只要有一刻無憾,我們就一輩子無憾。因此,無懼一切困難,為愛情創造條件,我們不僅有幸福的機會,也有積累財富的機會。

持久

我們在世間獲取的一切,都是為了給予。除此之外,所積累的一切都毫無意義。因此,找到一個願意給予的對象,我們就會快樂。然而,互相給予才能讓快樂持久。

目的

所有事業都服務於愛情,因為愛情是人生最大的事業。創造生命間最緊密的連結,是一切創造的目的,也是自由和幸福的基礎。

答案

所有問題都有答案,但不是所有答案都合理或被接受。之所以思考有意義,是因為有答案,這些答案會變成信念或準則。當我們在實踐中遇到挫折,就會反思這些答案,從而更新自己的思想。

美感

生命力的衰竭只是美的缺失,而扭曲的生命力卻是一種破壞力,是真正的醜惡。人性容易被扭曲,所以表現扭曲人性的藝術品也會有共鳴。然而,真正的美是一種舒適的感覺。維持美感需要愛,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熱愛生命。

名聲

初到世上,我們只是本能地需要食物和安全,但這種本能發展出各種欲望。其實,除了物質和安全,生命再無其他需要了。安全亦需要物質的支持。地位和名聲反映著獲取物質的能力,但獲得這兩者的代價卻很大。我們可以考慮放棄追求地位和名聲,轉為關注創造力的成長,讓這兩者自然地來到我們身上。

財富

有相愛的伴侶,就會有和睦的家庭和知心的朋友。那麼,財富也更容易獲得。然而,告誡自己一定要擁有這些,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。因為這樣就會偏離目標,忽視伴侶和家庭,破壞了基礎。

聰明

對愚蠢的人來說,結婚是愚蠢的,因為他們必定會走進一座圍成,失去自由。然而,聰明的人結婚,能突顯他們的聰明。因為他們有能力建造一個快樂的平台,然後建造一座幸福的婚姻大樓。

變好

婚姻有好有壞,就如其他人際關係那樣。大自然發明了性別,如果不再發明婚姻,那就不奇妙了。婚姻出毛病是人的問題,而不是婚姻。當每個人都培養更多的意識,各種關係都會變好。因為我們會意識到各種關係的基本條件。

親密

生活的最佳狀況,是滿足於與一個人建立的親密關係。然而,能夠讓人滿足的親密關係,是彼此相愛、相親、相助。這看起來很複雜,其實很簡單,只需要彼此願意共享生命的一切。

心理

自卑是相信自己無能,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。兩者能否產生正面的價值,與環境關係密切。有足夠的理性,我們才會擺脫自卑,並為自信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挑剔

如果雙方都重視愛情,建立起真愛的關係,那麼就不會互相挑剔,更不會移情別戀。那些驚天動地、可歌可泣、風起雲湧、乍喜乍悲的感情關係,都不是真正的愛情關係。因為裡面有著太多衝突。

關係

真正的愛情不僅沒有內在矛盾,也能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。愛情不是一種信仰,而是人類理性和感性結合的產物,是非常明智的親密關係。

幸福

快樂是短暫的,幸福是持久的。然而,如果必須以某些標準來生活,即使能夠獲得短暫的快樂,也難以感到幸福。因此,幸福與自由密不可分。

健康

健康就是生命最好的狀態。如果生活簡單或複雜成了一種習慣,就會影響健康,變成痛苦和困擾的根源。擺脫所有習慣,就更容易有一個正面的心態。幸福在於自由。當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,打破心理束縛,就容易感到幸福。

自覺

感到自己庸俗,是一個改變的契機。有些人首先冒充高尚,這可能是一種過渡狀態。最可惡的虛偽是以假冒充真,為獲得利益而故意欺騙。有意識才能識別真偽。因此,個性發展的最大障礙是無意識、不自覺。這種發展最終會形成頑固的習慣。

和諧

呆秀才與俏新娘是一種錯配,因為不對等。如果對等,如何纏綿都不會太過份,因為這是一種和諧。身心和諧最適合做學問,所以相愛能產生巨大的創造力。

相愛

愛情只有兩真或兩假,因為相愛才是真正的愛情。所謂一真一假,只表示兩個人都想從對方得到好處,與愛無關。只有當兩個人都願意付出,才是相愛。

虛幻

精神追求之所以虛幻,是因為這種論調排斥物質追求,而將人類對自由的嚮往,硬生生地分割為精神與物質。精神無法脫離物質而存在。一旦以精神追求為目標,就進入了虛幻的想像世界。然而,我們必須思考真實的事物,並在現實世界中實踐,才能讓想像力為自己服務。

福氣

幸福是無法索取的,因為越想要就會越難感到幸福。幸福是心滿意足,感到自己幸運、有福氣。因此,我們必須放下對幸福的追求,以及放下追求那些虛幻的東西,才有機會幸福。

錯覺

不僅我們的生命短暫,其他每一個生命都短暫。而且,每個人生都無法全盤掌控,不僅我們的人生如此。只需換一個角度,我們就能看到人生的共同點。死亡所解除的不是孤獨,而是孤獨的感覺。然而,孤獨感是一種錯覺,以為沒有其他人和自己有同樣的情況。這是愛能力的缺失,對別人無法同情和理解。

敏感

真正敏感的人不會為情色所困,因為他們能分辨愛情的真假。真正悲觀的人也不會墮入空冥,因為他們知道逃避也無法解決問題。問題在於思想不一致,內心衝突就會導致問題叢生。

牽掛

有些人牽掛著感情,有些人牽掛著金錢。然而,有所牽掛不一定是好事。真正沒有牽掛卻是好的,因為沒有牽掛才能安心創造,而創造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最佳方式。然而,也唯有真愛才能讓我們了無牽掛。

牢固

每個生命都在不斷建立與世界的各種連結。然而,透過真愛建立的連結最有意義。因為真愛能創造更強大的生命力,讓生命與世界建立牢固的連結,最終達至永恆。

區別

不同的生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,差異只在於對世界的了解有多少。了解得多就會感到不滿足,也會希望了解得更多。因此,了解得極少比較容易快樂,了解得不少也不多就會痛苦,而了解極多就能獲得幸福。我們無論在追求甚麼,都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。

努力

生命是自己的,在小範圍內我們能夠控制其長短。因此,讓自己活得更久必定是一個目標。做事"爭分奪秒",就是人類為活得更久所作的努力。人生真正的美好在於自由。然而,沒有先輩們的"爭分奪秒",我們這輩人的自由肯定沒有這麼多。因此,減少生命的虛耗,創造更多有益的新事物,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。

想法

錢是否好東西,很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所影響。即使錢是好東西,也不能用錢去買到最好的東西。如果心靈不自由,即使有了錢也不自由,有時反而會增加束縛。沒有好的想法和毅力,錢只能用於購買消費品。

乞丐

若兩個孤獨的人走到一起,卻仍然不能擺脫孤獨,他們就會變成兩個情感乞丐。兩個人都向對方討愛,當然討不到。愛只能出於兩個豐富的靈魂。當兩人不再感到孤獨,真愛才有可能發生。

理想

心靈是倚賴物質而存在的,我們的內心世界需要透過物質創造來顯現。因此,要實現人生理想,我們必須創造新世界。創造,是我們珍視自己內心世界的唯一方式。

失落

性能力反映活力,而沒有活力的人也不可能有愛。不相信愛情,是心理上缺乏活力的表現。沒有愛情的性行為是一種發洩,無法充份利用自己的活力。這會令人感到失落,並導致內心衝突。然而,這種感受能讓我們有機會發現愛情的重要,從而將活力投入到愛情當中。

溫暖

對成年人來說,真正的人間溫暖是心理上的需要被滿足。願意給予心理上的照顧,自然也比較願意在生活各方面提供支援。理解別人的需要,靠的是心靈溝通。因此,充份理解別人的身心需要,是真愛的第一步。

目標

生命恆久的目標,只有連結,除此之外都是暫時的,甚至是幻想。因此,我們只需要踏實地創造,讓生活充滿愛,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,並死而無憾。

愛情

真愛是一種明智,一種深度的意識,因此無需設防。互相喜歡,並以深度的意識相處,就是真正的愛情。一個愛情不是永恆的,會隨著生命的終結而終結。然而,愛情能夠承傳下去。

回報

之所以假愛會造成痛苦,是因為假愛所追求的是自己心中預設的回報。求而不得就會痛苦。真愛源於喜悅,因喜悅而付出,被接納就更喜悅。之所以真愛不求回報,是因為必有回報。

拒絕

真正的自由是無需選擇,因此也沒有任何限制。愛上一朵花是得到了自由,因為不用再選擇其他的花。所以,這時候拒絕別的花也不會失去自由。因此,能真正愛上一個人,我們才有足夠的自由,才有可能愛一切存在。

學校

學校的本質是知識販賣場,教師是授課員,學生或家長是買主。因此,辦學首要的是貨真價實,能將真正有用的知識教給學生,童叟無欺。符合這個要求的學校才是好學校。懂得教學方法,能讓學生掌握有用知識的老師,就是好老師。我們無須要求老師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。因為有些老師還沒有孩子,而學生的父母大多健在。

敞開

愛包含著信賴。當我們信賴對方,就會盡可能向對方敞開自己。如果沒有鏡子,我們也難以單獨去了解自己。相愛就是互為鏡子。因此,我們在相愛中能夠認識真正的自己。

探索

對相愛的人來說,對方不是一個無法了解的秘密,而是一個可供永遠探索的目標。永遠探索並非因為無法了解,而是因為彼此不斷變化。因此,敞開自己並探索對方,以達成最深的了解,是相愛旅程中最重要的部份。

思想

思考時與自己談話,交流時與別人談話。所有思想都是在談話中產生的。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,我們就會被別人的極端言論所震懾,並失去內心的自由。多思考和交流,我們才會有足夠的自信。

自由

因厭倦奢華而尋求樸素,因害怕複雜而嚮往簡單,都是走向極端。尋求樸素和簡單,反映出追求自由的心態,但這種心態本身也是一種束縛。順應自然而不強求,放下對自由的執著,才有可能到達自由的境界。

嫉妒

如果覺得自己有能力而無機會,或者有機會而無能力,我們都會羨慕別人。當覺得自己有機會亦有能力,卻被別人搶先得到,才會嫉妒。

珍惜

有了愛情、親情、家庭,人類就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。做平凡的事情只是一個基礎。我們需要珍惜人生,並打好基礎,最終完成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使命。

分離

真愛是放下權力,給予自由。互相給予自由,意味著彼此願意為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努力。有這種對等意願才是真愛。害怕分離並不表示對等。然而,真正對等就不可能分離。

無常

要當一個創造者,我們需要探索事物的本質。覺得自己已經"看破",意味著放棄探索。因此,看破紅塵會讓人止步於世事無常,而忽視發現世事的恆常規律。

冷漠

冷漠是淡淡的恨。一個人對生命失去熱情,原因只會是恨。恨是對生命的破壞,冷漠只是緩慢一點而已。孤獨感太強烈或孤獨太久均會造成冷漠,進而產生恨。愛的基礎是喜歡,恨的基礎是討厭,無愛也無恨才是寂靜。可見,愛的反面就是恨。恨與愛一樣,都是將生命力作用於外界。因此,只要將生命力用於促進別人的成長,我們就有可能將恨轉化為愛,從而讓自己成長。

兩性

男性不應敬畏女性,而應提供幫助。說女性貼近自然,那是說女性比男性更加無意識。男性如果持有這種看法,就更應懷著對自然的謙卑,在各方面輔助女性。其實兩性各有優勢,彼此充份合作才能走上自然之道。

晚年

我們應該明白,功利心是為將來的閒心做準備的。否則,所謂的閒心就只是一種貪心,或懶惰之心。生命需要安頓,所以青年時就要為自己的晚年做好準備。

終極

幸福是人生最大的成功,而豁達的胸懷是獲得幸福的基本素質。生命的終極目標是避開傷害和災難,永遠延續。然而,這也是終極的幸福。因此幸福的人能為後世留下更多有用的知識。

妥協

我們經常為失敗的結果而後悔。這並非因為不知道人生需要妥協,而是因為不知道人生需要盡情和盡力。我們必須每件事都盡情和盡力,才能做到不需要妥協,並且心安理得。

答案

任何問題都有答案,只是有些答案不被認同。我們需要想通小問題,因為得到的答案有利於思考大問題。能夠想通大問題,對解決小問題又會有實質的幫助。

滿足

只需要很少物質就能滿足,是真滿足。這不一定表示精神素質高。然而,大量的物質也無法滿足,就是精神空虛。這種精神狀態的素質肯定不高。

無聊

無聊的原因是找不到安撫 欲望 的方法,也就是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生命力。要解決無聊 ,我們必須放下欲望 ,專注於滿足生命的真正需要 。這是發揮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。

創造

陶醉可能是一種消費,獨特的見解也可能是一種消耗。這些也可以視為創造。然而,能夠造福生命的創造,才是真正的創新。

死亡

生命本身是一種得到,而死亡只是歸零,並不是失去。人生歷程就是一個積累物質或意識的過程,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。雖然,所積累的物質在死亡後再次分散,但意識卻有可能長存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死亡也不是一切歸零。因此,人生可以永遠是得到。

善惡

所有能令生命更好地延續的事物,例如動力、利益和同情,都是善良的。愛當然是善良的,所以愛絕對不會使人受害。因此,受害者角色所演示的都是假愛。

敏銳

快感或痛感的強弱,也取決於心靈的狀態,而心靈狀態則取決於理性。換句話說,擁有完備的理性,心靈就處於一個理想的狀態中。這時,我們對外界的感知最為敏銳,而且收放自如。有了理性的支持,我們感性的洞察力就會被提升。

謊言

願意傾聽所有聲音,才會有最聰明的耳朵。真理是普遍的,無論如何我們都聽不出它的個性。然而,真實的謊言不是真理。當我們仔細傾聽,就會發現它的個性和欲求。因此,對於謊言,我們可以帶著同情心去理解,從中發掘出有用的信息。

超脫

超脫並不是保持距離,而是自由進退。刻意保持距離,是一種恐懼和束縛,不可能超脫。帶著恐懼看世界,就會覺得很可怕,又會刻意保持距離。因此,要超脫首先要擺脫恐懼。

煩惱

快樂發生在成功的創造之後。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、物我關係或心靈聯繫,我們就能獲得真正持久的快樂。痛苦有很多不同的原因。然而,瑣屑的煩惱也是一種痛苦,這是苦於缺乏快樂。

真理

我們探索真理,目的是確定前進的方向。我們需要知道真理,而不需要愛真理。為探索真理我們必須付出時間,這無可避免。然而,我們不應該為真理付出生命,因為我們必須繼續探索。我們需要熱愛生命,為了那些未確定是否真理的理論而犧牲,毫無價值。

健康

對美麗比較敏感,往往更注重健康的生活。然而,不需要追求美麗和品味,才是健康的生活。因為這樣生活最自由。真正的美麗不僅是健康的身體,更是完整的意識、豐富的靈魂。

科學

宗教幻想宇宙,它走到邊界就到達哲學的領域。哲學思考宇宙,它走到邊界就到達科學的範疇。然而,科學探索宇宙,所以它無邊界。

家庭

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,我們就有了穩固的成長基地。這個基地是激發創意的地方,因為我們會想方設法去鞏固它。這能讓我們產生重大的創造。家庭是創新的動力泉源,不僅讓我們創造豐富的物質,更讓我們創造自由和幸福。

開放

只有一個人的宗教會非常封閉,但一大群人的宗教卻很容易變得狂熱。這種狂熱其實也是一種封閉,所以狂熱過後就是失落。在封閉中我們很容易感到痛苦和無力,這些負面的感受會導致對生命失望。而在開放中,我們首先獲得喜悅和力量,然後體會生命的價值。因此,越開放所獲得的感悟就越接近真理。

核心

如何與別人相處,意味著如何令自己活得舒適。我們無法不面對別人,所以必須視人際關係為生活的核心。因此,讓所有思考都圍繞著這個核心,我們就更容易活得舒適。

醉人

不少醉著的人都說自己沒醉。這句 "眾人皆醉,唯我獨醒"就是醉話。醉人欲做醒客必然痛苦。但醉人卻會說,這些痛苦就是快樂,以為別人也分不清。其實,醉著的人看不到世上有很多人醒著。

美感

對物質的欲望是痛苦的來源,因為它會引起過份的索求。然而,物欲也是進步的動力,以及快樂的根源,它能驅使我們去滿足生命的物質需要。美感通常也以物欲為基礎,有時更需要壓抑物欲。幸福也離不開物質,它必須在滿足物質需要之後才能產生。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擺脫物質的束縛,才能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。

真誠

雖然真誠最重要,但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當下的處境。見人要講人話,見鬼要講鬼話,這樣才能做到溝通無礙。而且,這也是真誠的表現。因為我們真實地反映對方。

發展

很小的孩子才需要多關注,較大的孩子就不需要了。當我們對孩子傾注全部感情的時候,就變成了他們發展的障礙。孩子除了需要穩定的生活環境、學習知識,還需要充份的自由。從小擁有充份的自由,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獲得幸福。

性愛

性行為的出發點是佔有,重視的是自己的感覺,所以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。愛情的出發點是給予,重視的是雙方的感受,所以能讓彼此產生持久的幸福感。因此,如果沒有愛情,性行為會令人感到失落。而在愛情中,性行為會令人感到十分滿足。

執著

不被愛的"愛",或者被看輕的"愛",其實只是一種執著。實際上,這種想法一直在起作用,所以人們才會在愛時重視被愛,不愛時輕視被愛。有愛心而不求回報,只能是一種心態。然而,愛是一種能夠影響別人行動。不被愛時仍然去"愛",或不愛時仍然接受別人的"愛",不僅會令"愛"變得虛假,而且是無益甚至有害的行為。

喜歡

喜歡只是一個人的事,當兩個人互相喜歡,才有可能變成真愛。"己所不欲勿施於人"在愛這件事情上仍然有效。只要一方不接受,那麼另一方的喜歡就只能是喜歡,而無法變成愛。因此,相愛才是真正的愛。

婚姻

以真愛為基礎,婚姻自然會長久。沒有真愛,就無法在忠誠與自由、限制與開放之間找到平衡。感情是不進則退的。親密而保持距離,開放而實施限制,都只是短暫的過渡狀態,緊跟著的就是倒退了。唯有真愛,自由和開放都是自然而然的,而無須以忠誠和限制來建立平衡。

結果

如果愛情像花朵,結婚就是它的果實。從果實我們可以想像更多的花朵。開花,結果,然後再開花,再結果。因此,能夠保證開花並結果,就是萬全之策。我們無須擔心結果之後缺少了花朵。之所以婚姻是檢驗愛情的場地,是因為不結婚的愛情就像一朵不能結果的花,無以為繼。

人性

一位父親必然同時是別人的兒子。他不可能這一刻是父親,下一刻才是兒子的。雖然他可能忘掉兒子這個角色,但他的人性裡必然有兒子這個元素。然而,對別人的態度,關鍵在於他對整體人性的態度,而不僅僅在於對父親或兒子的態度。

可愛

享受生活必然與外在條件有關。即使是其他人或心靈,都是一些外在條件。因此,關心生活也會關心生活條件,這就會與名利產生關連。然而,品味品味其他人、心靈或名利,都能發現生命可愛。只要用心品味生命的一切,我們就會熱愛生命。

圓滿

完美是一種感受,因此我們不可能把不完美當成完美。圓滿卻是一種判斷。當我們看不到缺憾,就稱之為圓滿。這意味著圓滿並不表示毫無缺憾,有時反而是忽視缺憾。

互動

生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連結,孤獨就是連結失敗時的感受。與自己交談只是一種思考,與外界互動才能產生完整的意識。因此,孤獨也意味著意識不足。

真情

害怕被逐出伊甸園,正是無法離開父母、難以成長的原因。無意識的時候,對別人的感情也沒有 愛的成份。亞當和夏娃有了意識,知道了彼此的差異,然後才發展出愛。然而,有了意識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,他們應該離開伊甸園。

創造

獨特的個性必須透過行動來顯示,完整的意識必須透過創造來承傳。人生的圓滿在於完成生命的天職∶創造新世界。因此,重點不在於平凡或偉大,而是有否創造新事物。

平等

愛情是兩個心靈的不斷融合。這是一個永不停止,永遠進步的過程,因為彼此的心靈不斷變化。相處時親密、平等,獨處時自信、隨和,這些都是相愛的反映。

態度

我們無需相信人生應該有所追求,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有所追求。這意味著信仰只對不了解的事情起作用。然而,真誠的信仰才有效。因此,有關信仰的問題,我們應該以理性來解答。因為以理性來對待問題,就是最真誠的態度。

思維

有些男人的思維像女人,也有些女人的思維像男人。然而,能分性別的是習慣而不是智慧。只要擺脫習慣,我們的偏見就會減少。這時候,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,都是充滿智慧的人類。

才智

要讓婚姻美好、家庭幸福,需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。戀愛能激發靈感,原因是平時靈感已經很多。如果婚姻會磨損才智,就表示平時才智已經不足。人無法不獨特,亦無需努力保持獨特。然而,以保持獨特為藉口,掩飾相處能力的缺乏,正是缺乏聰明才智的表現。

相處

很需要獨處的人不應該結婚,因為婚姻的本質就是相處。否則,把別人當成工具,很容易發展出一種病態的自私。說獨處是神聖的需要,是珍惜心靈生活的表現,但這種表述是隱含矛盾的。心靈生活只能是心靈與心靈一起生活,無法變成一種獨處。其實,由於工作和日常事務,每一個白天伴侶相處的時間都不多,而每一晚的睡眠都是獨處時間。因此,我們缺少的只是相處。

開始

彼此深深地喜歡,才能深入地了解,然後才能相愛。彼此因相愛而結婚,就是美好生活的開始。除此之外,結婚都顯得勉強,因此隱藏著衝突。

豐盛

若靈魂豐盛,那麼人生最多只是缺乏物質,讓身體有點寂寞。孤獨的人感到內心空虛,意味著他們的靈魂並不豐盛,至少缺乏愛的意識。有給予能力,又有給予的對象,我們才能真正豐富。這時,我們不僅靈魂豐盛,也不會感到物質缺乏,更不會感到孤獨。我們可以將孤獨視為對無愛的懲罰。人能在逆境中進步。因此,感受過孤獨就有可能懂得愛,進而去愛。

知識

知識是思考的基礎。打好了基礎,孩子也能繼續自主學習和成長。然而,過多的灌輸是有害的,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。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發展出自己的心理素質。父母輩代表著過去,孩子代表著未來。因此,迫使孩子接受父母輩的習慣,就會削弱他們應對新環境的能力。

給予

孤獨是因為求而不得。在孤獨中我們應該明白,別人也會有求不得之苦。能給予才能快樂,能互相給予才能連結,才會有生生不息的力量。理解自己和別人的孤獨,並伸出友誼之手,我們就能走出孤獨。

無愛

愛是彼此給予,不是單方的尊重。如果某一方要求保持距離或獨處,另一方也會感到孤獨,因為無法相愛。這又會令人以為因愛而孤獨。其實,令人孤獨的不是愛,而是無愛。

融合

真正的愛情需要全身心參與,但這是無我的。愛情是兩個靈魂的相遇,彼此融合為一個意識的整體,擺脫了習慣,並且不斷成長。因此,愛情讓人輕鬆愉快。

財富

那些必須付出沉重代價的親密關係,大多數不是真正的愛情。真愛能令人清醒和明智,彼此一起創造美好的心靈。美好得心靈亦會讓我們創造更多財富。

教訓

雖然"好了傷疤忘了痛"有時可以讓我們活得容易,但始終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。記得疼痛時的難受,才不會輕易再次跌入陷阱。知道危險才叫勇敢,有意識才能活得健康。真正的幸福是在意識中創造的。不忘教訓,我們才能選擇更有益生命的道路。

看透

看透小事,也能看透大事,因為大事由小事所組成。因此,看透小事而超脫就是豁達者。看不透而執著就變成計較者。必須有意識地觀察,我們更容易看透。

尊重

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,然而很多人不懂得尊重別人。保持距離不一定是尊重,很多時反而是不尊重。因為大部份人都需要與別人接近。

交往

真正的朋友不會絕交。這一刻真的好,下一刻必定會好,因為下一刻從這一刻中誕生。然而,交往的深淺並不能決定交往的好壞,因為敵人之間的交往也可以很深。

溫柔

溫柔是從內到外的,對自己和別人都細心呵護,不造成任何傷害。所以溫柔是一種創造力,而不是破壞力。我們愛著的時候,意識最充份,說話和做事都恰到好處。因此,溫柔是愛的一種體現。

迷戀

愛是兩個獨立的人彼此喜歡、為了活得更好而作的連結。這是清醒和理智的行為,具有提升意識和創造新事物的力量,並且令人獲得更多自由。而迷戀只是一種成癮,導致倚賴和無意識,因此是一種束縛。

實踐

情是義與利的混合物。雖然不是十分鮮明,但情始終離不開義與利,所以存在君子與小人。自由的人不被情所困,而以理性帶領情感。這是更理想的人生態度,以及實踐方式。

共享

我們能夠共享的只有當下。如果感到孤獨的原因是無法共享過去或未來,那麼也會無法與別人共享當下。共享當下是以放下過去和未來為前提的。無法共享當下,我們就會更孤獨。

奇蹟

真正幸福的時候,我們就不需要奇蹟,在我們眼中幸福也不是奇蹟。然而,受苦受難的人若不相信奇蹟,就難以創造奇蹟而走出苦難了。在幸福時我們最有信心,在不幸時最需要信心。

尺度

假如人是神所造的,那麼人的尺度會反應神的尺度。即使人的尺度與神不吻合,也必然帶著神的深意。因此,我們大可放心用人的尺度來探索宇宙。因為全能的神知道我們必能回歸永恆之家。

專注

專注在一件事情上,這件事情就會被簡化。覺得事情太複雜,是因為不夠專注。因此,試圖忽視它只會讓它變得更複雜。專注能提升意識,讓時間變得更充裕,事情就是這樣被簡化的。

教育

傳授知識和規範,培養自由和獨立的思考,這應該是教育的根本目標。知識和規範只是對過去的了解,還要自由和獨立地思考,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
幻想

幻想的價值在於激發思考,我們需要思考它的真假。然而,太多幻想亦會加重我們的負擔。美麗的價值在於讓我們思考生命的目標,但過度追求美麗也會讓人感到疲倦。幻想脫離現實,而美麗卻是我們的一種習慣或回憶。因此,與其幻想或追求美麗,不如實幹和追求創新。這樣,我們不僅不缺幻想,也會擁有更多美麗的事物。

柔韌

絕對地看,地位、權力、財產和名聲都是無法全部被剝奪的。地位有高有低、權力和財產有多有少、名聲有好有壞。不將相對看成絕對,也不將絕對看成相對,我們就會有一個柔韌的心靈。

自信

自信或不自信不可能同時存在,因為矛盾。對環境陌生就會不自信,熟悉就會自信。自卑和自大則可以同時存在,因為自大是自卑的一種表現。

憂慮

生命的目標不是愉快地享受一天,而是愉快地享受整個壽命。即使為今天餘下的時光而憂慮,也會干擾今天的享受。因此,為了享受整個壽命,我們必須放下憂慮,學會用意識和理性來生活。

血緣

被孩子視為上司或奴僕,當然是父母的失敗。然而,把孩子視為親密朋友也不是父母的成功。孩子的親密朋友,應該是其他沒有血緣的人。這樣人際關係才有更廣泛的連結。

安寧

身體健康,內心才會安寧。這種安寧又會帶來未來的健康。健康與安寧是統一的。擁有這種身心的統一,能讓我們理解生命的價值。如果獨處才能享受安寧,那麼相處就無法安寧。這樣身心也無法健康,因為我們需要相處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。

固執

人的需要很自然和靈活,欲望卻很固執。當需要被滿足 ,我們會感到 喜悅 ,但 卻不會厭倦 。而 欲望 無法被滿足 ,所以 令人產生厭煩的情緒。 因此 ,守護能被滿足的需要 ,擺脫不能被滿足的欲望 ,是獲得幸福和自由的基礎 。

信任

如果性格有多個面向,人際關係就會產生信任危機,因為人格會隨時變換。我們應該盡力去理解別人的性格,以情感與別人共鳴,但千萬不要輕信別人。

和平

能與自己的親人和睦相處,進而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。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,那就再也不用攻城,亦無須治國。因此,兩個人能夠相親相愛,是世界和平的基礎。

美好

若有愛,星辰太空都能安家。若無愛,擁有多少樓宇、歷史、記憶、血緣或信仰,也會是無家可歸。因為這些東西無論價值多高,承載著的都是過去。真正將人凝聚一起的力量是愛。因為愛能創造美好的將來,是最有價值的事物。

孤獨

靈魂缺席就不會覺得孤獨,最多只是寂寞。靈魂一直在場的人也不會孤獨,因為有愛並與其他靈魂連結著。感到孤獨,是因為離開了很久的靈魂突然回來,但卻發現缺了愛。就是失魂落魄的感覺。

情緒

人類的情緒是生物體的一種侷限。因為其他人有情緒,我們才要對情緒有意識。但對於純理性來說 , 情緒卻是不必要的。意識體可以比生物體更進一步 ,直接處理外界輸入的信號 。 人工智能只需為生命的存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,就會有無可替代的價值。

邏輯

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,這反映人類正在尋求讓意識脫離身體的方法 。 人類對世界的感知,也是基於信號和邏輯,這意味著意識是邏輯的產物。由感官接受外界的信號,再轉化為情緒,再由大腦進行邏輯判斷,產生行動的指令。人工智能可以跳過情緒,因此很快就能夠追上人類。

缺憾

人生皆有缺憾,有缺憾才是正常的人生。因此,"缺憾"並不是真正的缺憾。這就像弱點在不同環境可能是強項一樣。認為自己任何時候都沒有弱點,肯定不對。然而,認為一時一地的弱點是永遠的弱點,也不對。因為強弱是相對的。

希望

是否感到時間過得快,也取決於是否有想做而未做的事情。如果有就會覺得快,沒有就會覺得慢。雖然覺得一輩子很短就有遺憾,但覺得一輩子很長更不是好事。因為這樣意味著只有回憶,對未來沒有希望了。

目標

我們在物質世界的行動,已經反映我們的精神活動。對待物質的態度,也能反映我們精神的豐富程度。強調精神上的追求,不僅提醒我們及早準備好應對物質世界的挑戰,也提醒我們物質世界是有限的。精神世界無止境,每一次成長都使我們更豐富,又使我們繼續成長。因此,成長是我們在精神世界的唯一目標。這個目標同樣指向生命的終極目標∶生存和連結。

穿梭

我們應該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,而不停留在過去或未來,這樣才能活得健康和長久。活得長久正是身心健康的反映。然而,靈魂或意識在場,才表示我們真的活著。

童心

除了好奇心,童心還是對人生、別人和世界的信賴。然而,這種信賴是一種自信,不同於孩子對父母的倚賴。這種信賴是對理性和意識充滿信心,因此對生命和世界滿懷希望。

無心

善心、閒心、平常心,都帶有執著。人到中年最需要無心,一切隨遇而安、隨機應變。這樣才能自由。無心就會有更多意識,這能讓我們在老年活得更舒適。

獨身

婚姻是體現人性的。有愛情的婚姻安頓了身心,讓人自由和安寧。沒有愛情的婚姻則變成一種束縛,而且衝突不斷。然而,獨身未必自由,除非我們真的不需要別人。

沉默

找不到言語來表達的感悟是虛無的,這時的沉默其實是麻木與逃避。共享沉默意味著無話可說,或者無話想說。因此 , 能夠真正溝通就不會沉默,而會以各種方式交流,是超越哲理的。 沉默可以是自我溝通的一種模式 ,而不應作為相處的模式 。

藝術

雖然藝術創作也是創造一種新秩序,但這種創造的效率比較低,更像一種消耗創造力的方式。愛情是直接創造一個新世界。將愛情看成一種藝術,似乎是一種退步。如果沒有改進真實世界,那麼無論多麼美麗的作品,都會帶著不足和遺憾,美感也難以延續。而且,以藝術的美感為目的,大部份創作最終只會被小部份人欣賞。

作品

無病呻吟,其聲音亦可變成一首歌曲。只要彼此相愛,這首歌曲就會激盪心靈。共鳴是一種藝術。因此,愛情是心靈上的藝術。在腦海有一幅藍圖,有一種旋律。彼此在節拍中同步,並互相召喚。這種和諧與融合的印記,就是靈魂透過生命留下的不朽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