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穫 12月 06, 2024 幾乎所有人都害怕死亡。之所以害怕,是因為死亡讓我們失去與世界的連結。因此,死亡揭示著生存的意義。我們需要更好地生存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與世界更緊密地連結。當所有事情的目的都與生存目的一致,人生就會有豐富的收穫。不僅有豐富的物質,更有豐富的精神。 詳細
做事 12月 06, 2024 我們做事往往跟隨自己的興趣,尤其會追求利益。因此,時刻審視自己的動機和行為顯得非常重要。如果在做事過程中不斷想到將來的利益,我們就是被貪心所驅動。這會讓我們忽視危險,或者不計成本。然而,我們最應該重視生命的真正利益。只有優先想到事情是否對生命有害,才是真正有意識地做事。 詳細
分支 12月 06, 2024 人類的感性是理性的分支,我們的經驗和感情都會受理性的引導和影響。因此,理性越強我們的感性越敏銳,感情和想像力也越豐富。我們感到美,是因為感到秩序與和諧。這種感知使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,從而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想像和希望。 詳細
收入 11月 16, 2024 所有給予都是將自己的生命時間給出去。愛是給予,這意味著對一個人的成長提供幫助。然而,我們的本質是一個意識,所以成長又是意識的增長。因此,愛自己就是讓自己的意識提升,愛別人就是讓別人的意識提升。相愛就是互相幫助,讓彼此的意識得到不斷的提升。可見,愛是我們唯一真正的收入來源,是我們的根本需要。 詳細
投入 11月 14, 2024 投入能讓人對事物更熟悉,專注能讓人更容易在事物間撤換。投入一件事物,我們能夠深入了解,並掌握其細節,適應彼此的互動方式。專注一件事物,我們能夠儘快建立起一個關係,完成當前的任務,並為下一個階段的投入做決定。一旦決定離開當前的事物,我們也能快速地投入到另一件,更少受前一件的影響。因此,投入和專注,是獲得掌控感的關鍵。我們不僅感到對外界的掌控,更重要的是感到對自己的掌控。獲得這種掌控感,我們最終會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。 詳細
新鮮 11月 12, 2024 新鮮感和熟悉感,這兩種感覺表上互相矛盾,實際上相輔相成。新鮮感是我們最熟悉的感覺,所以它包含著濃厚的熟悉感。新鮮感吸引我們去探索,而熟悉感則讓我們無後顧之憂,安心地繼續下去。然而,新鮮感的基礎是熟悉感,是我們對熟悉感的一種擴展。正是熟悉感,讓我們對新事物感到似曾相識,避免因太陌生而產生恐懼。這又會讓我們感到驚喜,並勇敢地深入探索。可以說,我們追求新鮮感,其實是要找到那個最熟悉的自已。因為我們曾經探索過無數的新事物。 詳細
做事 11月 02, 2024 也許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目標要達成,但都隱含著相同的深層目標,就是最終無須再做這件事。最明顯的是看病,我們不會為了繼續看病而見醫生。再如進食,如果吃一種食物是為了永遠吃這種食物,我們對進食也會失去興趣。追求新鮮感是我們的天性,也體現事情的深層目標。即使是活著這件頭等大事,我們活在今天,為的也是明天,而不是為了停留在今天。這意味著,生存這件事並不是簡單地為了繼續生存,而是為了更好地生存。生存和更好地生存,是兩件不同層次的事情。 詳細
分享 11月 02, 2024 無論是物件還是人,我們都只能擁有其過去而不是未來。因此,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人,就必須接受並分享他的過去。否則,我們就在排斥這個人,根本無法擁有。我們也無需擔心未來。當我們真正擁有這個人,彼此就組成了一個整體,未來必定是一種共同的創造,分不開你我。這種意識也可以繼續深入,讓我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過去。 詳細
運用 10月 30, 2024 要擁有一個物件,我們不僅要運用它,還要保管它。如果不運用,表示我們並未正式擁有。不保管好它,我們也會很快失去它。與此相似,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人,就要多了解他,並讓他發揮自己的特長。這相當於運用。不僅如此,我們還需要愛護他。給予他所需,協助他成長,並讓他實現自己的價值。這樣才算保管好一個人。這意味著,彼此融合才是真正的擁有。 詳細
擁有 10月 30, 2024 擁有和獨佔是兩個很不同的概念。擁有一樣東西,表示我們能夠運用它。然而,我們不僅需要對它有意識,也要對自己有意識,否則就不懂得如何運用。因此,我們也需要理解,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並帶著共享的特性。獨立意味著它不依賴我們而存在,共享則意味著我們無法獨佔它。即使是我們的身體,至少也必須與細菌和病毒共享,才能健康地生活。 詳細
包容 10月 28, 2024 喜歡一個人,表示我們欣賞這個人的外型,以及享受這個人的氣質。因此,當我們喜歡一個人,也會包容這個人的性格。然而,我們也會忽視甚至容忍這個人的習慣或缺點,並缺乏勇氣去表達自己看法。可見,喜歡是對愉悅感的追求,也是一種獲取心,並非主動幫助別人成長的給予心。然而,唯有讓感情變得更深厚,我們才能擺脫恐懼,更坦誠地交流。也唯有以真誠的意識來連結,彼此才能融合為一個整體,超越包容並共同成長。 詳細
覺察 10月 26, 2024 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其中一點是了解自己說話和做事的動機。然而,只是了解仍然不足夠,我們還要知道這些動機是善因或惡因。簡單地說,那些首先想到自己的動機,一般都不是善因,甚至是惡因。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利益出發。別人和環境與我們的距離都比較遠,範圍也比較廣,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,所以應該優先考慮。這也表示,第一時間將事情聯繫到自己,是一種較不安全的做法。因為這樣會忽視別人和環境,為我們帶來不利的後果。 詳細
放下 10月 26, 2024 放下自我,首先是放下自己的情緒和感受。我們習慣於不斷關注情緒,並重複品嘗感受,所以放下自我也意味著擺脫這種習慣。情緒是一種信號,我們應該儘快解讀它帶來的信息,並採取行動。感受是我們對行動或經歷的記憶。因此,如果不斷回味往事,我們就會留在過去,而錯過當下與未來。唯有放下自我,我們才能專注於當下,並以理智率領情感,不斷適應和創造新的環境。 詳細
渴望 10月 21, 2024 幾乎所有人都渴望愛。但愛的含義有兩面,一面是被愛,意味著獲取。另一面是愛別人,意味著付出。渴望被愛似乎有點可憐,也許從小就沒有嚐過被愛的滋味,以致產生了這樣的渴望。而且,能滿足這種渴望的機會又很少,因為渴望被愛的人太多。渴望愛別人反而有一點點幸運。即使從小沒有嚐過愛別人的滋味,但從任何時候開始愛都不會遲,因為渴望被愛的人很多,必定能夠遇到。然而,只有相愛才是真正的幸福。因此,無論是渴望被愛還是渴望愛別人,當有緣遇到互相喜歡的人,都應該真誠地幫助對方,一起深深品嚐愛與被愛的滋味。 詳細
瞥見 10月 13, 2024 一段經歷之所以成為瞥見,是因為它有機會與一種觀念掛勾。經歷中的感受,驗證了觀念的正確性,就像看見了真理一樣。因此,瞥見能讓我們有所堅持,而非執著。那些終生的追求,大部份都是由瞥見來支持的。 詳細
心跳 7月 30, 2024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,很可能是通過呼吸進行的。例如彈琴,節拍和韻律都與計時有關,也體現在呼吸的調節上。當我們呼吸急促,計時亦會偏短,心中的每秒都比真實的一秒較短。相反,如果呼吸深長,我們的計時也會偏長。然而,心跳與呼吸互相影響,更是一種自然的律動。因此,我們的大腦也可以檢測刺激心跳的電流,讓計時更加準確。 詳細
想像 7月 13, 2024 如果以想像取代觀察和了解,我們就會更容易受到挫折,並要面對更多的負面情緒。我們不僅會發現事情不如我們的想像,而且還會對無法作出補救感到後悔。更糟的是,過度的想像有時還會引起真實的損失。面對想像帶來的挫折感,我們也必須在接受現實或繼續想像兩者中作出選擇。於是,我們的內心產生一連串的衝突,並感到焦慮。很多恐懼也是由想像引起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多觀察、了解和思考,多做有根據的預測,並將想像力作為補充和輔助。這樣我們就更容易理解世界。 詳細
接受 7月 10, 2024 接受過去,表示我們接受過去的一切,而不是有選擇地接受。這意味著我們也要接受自己對過去的不接受。能夠如此,我們才能將關注點全部從過去撤出,轉為關注未來。然而,在撤出之前,我們可從經歷中發現自己的需要,以便在未來能夠被滿足。因此,接受過去,應該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情,而不應該是我們的強求。唯有感到幸福,我們才能接受過去的一切。 詳細
新鮮 7月 07, 2024 新鮮感和熟悉感,這兩種情感需要表面上互相矛盾,深層卻是一致的。感到新鮮我們就感到快樂,因為我們遇到了新事物。這是新鮮感的作用。然而,當再次追求新鮮感的時候,我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熟悉感,即是那種曾經的快樂感受。因此,在路上遇到一個相識的人,我們不僅不會討厭這種熟悉感,更會感到新鮮。熟悉感增加了這個人的獨特性,配合不同的時空,相當於讓我們發現了新事物。新鮮感和熟悉感這種一致性,說明兩者相輔相成。其實,我們從新鮮感也可以獲得熟悉感,從熟悉感也能找到新鮮感。身邊的所有事物,都可以給我們這兩種感受。 詳細
真實 7月 05, 2024 意識的發展,必須經過由真至假,再由假至真幾個階段。最初幾乎無意識,我們哭笑都是真的。後來意識增加,我們學會了有意識地假哭、假笑。到了中級階段,我們又學會有意識地真笑、真哭。經歷了無意識、初級意識和中級意識,我們終於意識到,真比假對生命更有保障。真實不僅能讓我們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,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。 詳細
好奇 7月 05, 2024 最大的好奇心,是對自己生命的好奇。這是我們探索、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推動力。對生命好奇,讓我們更深入理解自己的存在和價值。對創造力好奇,會激發創新思維,推動我們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。對給予的好奇,則讓我們更樂於分享,更願意為別人付出。對壽命的好奇,讓我們更珍視每一刻,並努力活得更長久。 詳細
深層 7月 05, 2024 最深層的獨立,是靈魂獨立於身體。不倚賴身體帶來快樂,我們就能超越身體而自得其樂。因此,獨立的靈魂更容易滿足,更願意將自己的身體給予出去。放得下對身體的執著,我們就更有勇氣面對別人批評和建議,反而更容易維持身體的健康。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獨立意識,有助我們擺脫對別人或社會的倚賴,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 詳細
重點 6月 24, 2024 從尊重、關心和理解這三個要素中,我們可以看到愛情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情感,而在於意識和理性。要尊重自己和別人,我們需要對自己和別人都很有意識。而關心和理解,則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理性。因此,要發展愛情,我們必須以意識和理性搭建一個穩妥的平台,才能毫無顧慮地表達感情和需要,並從中獲得快樂。 詳細
經驗 6月 22, 2024 我們的經驗有兩種。一種是由感官帶來的情感經驗,我們會記住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。另一種是由思考帶來的理智經驗,我們記住的是思考情感經驗時所引起的情緒。這兩種情緒反應都可以用快樂或痛苦來做標記。如果我們過多關注情感經驗,讓這種情緒深刻在大腦,就有可能排斥理智經驗。這會導致我們更容易忘記思考的結果,難以產生感悟。因此,我們需要更多關注思考帶來的情緒,並讓它們更深刻。當我們擺脫對情感的過敏和倚賴,轉而更多感受思考時的情緒,就會更容易解決問題,從而獲得發自內心的喜悅。這樣,我們也能更好地應對外界的變化。 詳細
喜悅 6月 21, 2024 真正的喜悅來自對成長的感知。即使別人看見我們的成長,並表達他們的感受,仍不能讓我們產生深刻的喜悅。然而,如果我們看見自己,那麼被別人看見就只是錦上添花。對成長感到喜悅,意味著我們更有保護生命的力量。 詳細
觀點 6月 20, 2024 最堅定的信仰是對大自然的信賴,沒有任何祈求。這種信賴其實又是一種自信,本質上是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能活得好。因此,真正積極的觀點,是認為生命一切都是好的,沒有壞。生存就是好。能創造更健康長久的自己,是更好。能與其他生命建立深厚的連結,是最好。這種觀點能讓我們接受生命的所有際遇。我們不僅在快樂中可以成長,在痛苦中也可以成長。這樣,我們就比較容易實現一個美好的人生。 詳細
協助 6月 20, 2024 真正愛一個人,我們不僅會去了解他,還會協助他從過去走向未來。過去的經歷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不僅無需保護,還要及時放下。然而,接受他的過去,就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最大幫助。 詳細
改變 6月 19, 2024 一個人的心理改變是在瞬間完成的。這一刻獲得了真正的感悟,下一刻就改變了。如果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仍然無法改變,就意味著頑固,或者對改變有所恐懼。因此,經過很長時間才發生的變化,就很可能是遺忘在起作用,是一種退化而不是成長。 詳細
記憶 6月 19, 2024 要消除大腦的某個記憶,很可能損害其他記憶。因此,要忘記一些痛苦的記憶是不切實際的。對於身體的永久創傷,我們需要學會接受,因為這是無法逆轉的事實。接受這種事實的重點是理解當時的可能性,明白到如果不是幸運,那一次的傷害可能更嚴重。另一種創傷是心理上的。心理創傷所產生的痛苦很不確定,只要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轉變,就可以將痛苦的程度降低,甚至轉變為快樂。因此,我們首先需要看到這種痛苦的虛幻性質。事實上,我們的身體沒有受到直接的損害。此外,所有心理創傷只因過去某一刻的執著而產生,如果這一刻我們不再執著,下一刻創傷就痊癒了。而且,對我們的心靈來說,一切沒有損害身體的事情,都是得到而不是失去,因為這些事情都能讓它成長。 詳細
信仰 6月 19, 2024 古人的生存需求無法被滿足,因而對物質產生了欲望。但物質欲望更無法被滿足,因而又產生精神上的需求。這意味著,從遠古開始,人類已經期望擺脫物質的束縛。然而,在當時的環境中,滿足這種精神需求更難以想像。因此,古人的心靈落入一種絕對空虛之中,並產生了信仰。 詳細
自豪 6月 17, 2024 我們不應太在意別人的認同,而應多尋求別人的理解。沒有經過理解的認同是虛假的,只會讓我們感到自大。一旦發現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,那種從高處掉下來的感覺很不好受。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,我們才有真正的收穫。不僅從反饋中獲益,如果別人知道我們是對的,還會給出堅實的認同和支持。這才是值得我們的自豪的時刻。 詳細
同在 6月 16, 2024 愛情、幸福和自由是三位一體的,我們無法把它割裂。然而,一旦我們在思考中確定了它的意義和價值,就能放下這個完美的目標。不急於達成,而是在生活中創造它的雛型。我們逐漸豐富這個雛型的內涵,改良它的品質,讓自己的意識和它一起成長。其實,我們就是一個誕生於生命的意識。因此,從思考愛情得出結論那一刻,這個完美的目標已經深藏在我們的意識中。我們將超越生命和時空,永遠與這個目標同在。 詳細
雜草 6月 11, 2024 生活上的困難,使我們內心累積不少負面的東西。這些東西很像雜草,生命力十分頑強。然而,我們無須費力將雜草完全拔除,也不必以自己喜歡的花卉來覆蓋。因為這樣做效果不理想。換一個角度看,這些雜草也有用,能提醒我們要對花卉更加有意識。因此,我們更加需要思考這些雜草的來源,理解它們帶來了甚麼,哪些有用、哪些無用。實際上,我們還可以讓雜草生長和開花。可見,所謂雜草,只是一種頑固的觀念。重要的是,只要我們明白真善美的意思,就可以將它們轉化為可供觀賞的花卉。 詳細
餡餅 6月 10, 2024 無論快樂來自何處,其根源都在於發現自己的成長。即使為一個從天上掉下的餡餅而快樂,也意味著這種發現。正是由於我們意識到它並把握了機會,才接住了這個餡餅。這就是意識的快樂。 詳細
侷限 6月 10, 2024 知識十分有用,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其侷限。我們應該優先記住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和方法。當環境變遷,很多知識都會落後,有時更會變成障礙。然而,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,卻是我們應對新環境最有用的知識。 詳細
自然 6月 10, 2024 自然現象不斷變化,而自然的本質卻保持不變。產生無數的現象,並維持變化,這是自然的本質。我們的生命就是這種本質的反映。因此,如果我們追求永恆,就要從變化中發現自然規律,然後跟從規律,並主動改變。這樣,我們就能成為自然界一種永恆存在的現象。 詳細
時間 6月 09, 2024 對生命來說,時間是不斷減少的,因為我們的壽命有限。然而,對意識來說,時間是不斷增加的,是一種累積。因為意識越多,意味著我們的生存能力越強。不僅如此,由於時間只存在我們意識之中,我們對它越有意識,運用起來就越有效率,這相當於時間越多。因此,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時間,而是意識。 詳細
看見 6月 09, 2024 除了繁殖,我們的需要幾乎全部可以獨自去獲得。我們需要被愛,實際上是需要被別人理解自己的需要,並分享滿足時的感受,並與別人保持聯繫。這能讓我們在虛弱時有所保障,是對安全感的需要。因此,我們最需要被別人看見。 詳細
知足 6月 09, 2024 及時滿足需要能有效地減少欲望,因此我們需要知足。知道自己的一種需要已被滿足,我們就能放下這種需要。這不僅減少了欲望,還可以將生命力用於滿足其他需要。然而,知足意味著知不足。因此,強調知足的真正含意,是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。 詳細
勻稱 6月 09, 2024 我們對男性體型的審美,應該由健碩轉為勻稱。對健碩的需求是遠古的生存環境導致的。這種體型在現代不僅不需要,還會成為一種負擔。我們的審美觀需要達成平衡。優美的線條意味著健康,而健碩的體型意味著消耗較多的食物和能量,為自身和環境製造更多的廢物,並對頭腦有害。因此,以健美代替健碩來審美,不僅更合理,也能將兩性審美觀統一起來,形成對人類的審美觀。 詳細
決定 6月 08, 2024 對於一件事,我們無法知道它對生命整體的好壞,但比較容易判斷它對我們自身的利害。因此,做決定的時候,我們應該避免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,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。然而,我們還需要一個原則。除非必須做決定,否則不做決定。這不僅是一種擁抱不確定的勇氣,也是應對道德困境的有效方法。 詳細
變化 6月 06, 2024 我們有時不喜歡思考,並不表示缺乏思考能力,而是未明白思考的意義。我們只會對有意義的事情感興趣。因此,我們首先需要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義。這是所有意義的根本,也是一切興趣的泉源。思考的結果是不確定的,所以喜歡思考其實是喜歡擁抱變化。 詳細
好奇 6月 05, 2024 擁有足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我們對探索未知領域就會有濃厚的興趣。這不僅有助於日常生活和成長,也有助於應對身體的衰老,甚至應對死亡。身體衰老意味著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,而死亡更是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。因此,好奇心和求知欲,有助於我們保持對生活的興趣,克服對死亡的恐懼。 詳細
興趣 6月 05, 2024 如果我們只對某些事情感興趣,這些興趣就會受生活的其他事情所干擾。這些干擾是自然而然的,因為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。因此,最佳的生活態度,是對生活的各方面都感興趣,都能專注和切換,並從全面的成長中獲得喜悅。 詳細
動力 6月 04, 2024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,就會產生一種壓力。我們還需理解這些不足的成因,並接受它們。我們需要對自己擁有進步空間感到喜悅,才能將壓力轉化為成長的動力。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成長,就會進入喜悅和成長的循環之中。 詳細
循環 6月 04, 2024 之所以感性不能讓人持久快樂,是因為情緒的波動很快就會平復,刻在大腦的信息不夠多。由理性產生的快樂才會持久。它不僅帶動我們的情緒,還經由思考對大腦大量激活,讓意識成長。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成長,快樂和意識就會變成一個良性循環。因此,這種快樂很可能維持一生。 詳細
情緒 6月 04, 2024 感性很容易讓人自卑或自大,因為情緒往往不是低落就是高漲。自卑讓人難以快樂,自大卻讓人快樂不持久。這兩者都會讓人脫離現實。唯有理性和意識,才能讓人情緒穩定,並活得真實。 詳細
結婚 6月 03, 2024 對現代人來說,結婚的意義在於向社會宣示兩人共同生活的決定,並尋求社會的保護,以免受其他人的干擾。因此,有沒有結婚的勇氣,反映了兩人是否願意共享一切,包括身體、心靈、空間和自由。 詳細
我們 5月 31, 2024 在親密關係中,必須將"我們"放在首位。先做好有共同利益的事,然後才是個人利益的事。這樣能讓關係更加平等,"我"本身也不會失去首位。因為"我們"已經包含"我",將"我們"放在首位,就是將"我"放在首位。 詳細
健康 5月 31, 2024 令人痛苦的記憶,讓它變得膚淺比較好,變得深刻就會讓我們難以快樂。長期在內心訴說不滿,逐漸養成的可能是心理病。願意對別人表達、多與別人交流,才是健康的生活。雖然大腦較容易牢記痛苦的經歷,但我們還可以多回憶快樂,讓情緒較為平衡。最好的方法是從痛苦中提取感悟,讓痛苦完成它的使命,得到轉化。 詳細
連結 5月 30, 2024 人希望與別人連結,男人與女人最容易連結,所以就走到一起。細膩、聰明、情感豐富、頭腦清晰,這些都是人的理想化特質。人是完整的,所以尋找的是完滿而不是另一半,是提升而不是補充。然而,尋找別人、尋求與別人連結以提升力量,最終也是為了找到真正的歸屬。連結起來,我們就能認識真正的自己,並回到永恆之家。 詳細
往事 5月 30, 2024 我們無法再次經歷一件往事,就像無法經歷電影主角的事情一樣。因此,當我們回憶往事,應該儘量不帶情緒,而帶著足夠的意識。理解往事的來龍去脈,我們就能從回憶中進步。就像看一本書,每重看一次都會產生新的想法。 詳細
人性 5月 30, 2024 敏感的人亦愛思考,真正強於感性的人亦會強於理性。感性和理性組成人性,兩者不但沒有衝突,更互相補充和助長。人與人的最大的差異在於意識多少,所以往往是意識少的人被征服。然而,有足夠意識的人不會去征服別人,而是想辦法提高別人的意識。因為意識越多對所有人都越有利。 詳細
相信 5月 30, 2024 某個日子成了節日,就變成了一種常規。戀人間的盟誓也是一種常規,就像節日的花簇一樣。點綴了美好的時光,也代表著對永恆的期許。我們應該深信美好的心願,但不應輕信實踐的能力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