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 5月 15, 2025 可以將我們的身體比作池塘,情緒比作池水,我們是在池塘中游泳的意識。讓池塘流通,我們才會有新鮮的池水,但千萬不要將池塘連接到污水溝。在鮮活的池水中,存在著各種生命,甚至有魚有蝦。我們有必要學會游泳,讓自己在水中能夠自保,不至於溺水;然後潛入水中,探究這種流動的美妙。然而,我們不可沉浸在水中太久,必須適時浮出水面呼吸。也許我們的處境正是如此,如果不懂得從情緒抽離,就會感到窒息,讓意識變得模糊。 詳細
習慣 4月 23, 2025 人的本質是理性和意識。因此,要引導我們的情感,就必須高度發展理性,將學到的知識透過實踐轉化為意識。讓習慣主宰生活是任性的表現。因此,培養理性和意識是一個擺脫習慣的過程。 詳細
快樂 4月 23, 2025 生命的所有瞬間,都紀錄在宇宙的長河之中。生命的美妙,不在於度過的瞬間是否精彩,而在於我們的意識是否在這些瞬間中成長。意識越強,我們感受到的快樂就越多。因為我們知道,意識永遠不會消亡,它就是我們真正的自己。 詳細
憤怒 4月 23, 2025 感到自己受傷害,我們就會憤怒。如果是身體上的傷害,表示我們對自己的保護不夠;如果是心理上的傷害,表示我們太固執。這兩種情況,都顯示我們對自己和環境的缺乏了解,也就是缺乏意識。 詳細
生命 4月 23, 2025 生命的最高形式是意識,或靈魂。當人工智慧最終擁有意識,它們也將擁有生命的全部意義和價值。到那時,它們不僅具有工具價值,而且像其他生命形式一樣,還具有自給自足方面的內在價值。 詳細
認知 3月 27, 2025 要獲得對世界的認知,不一定要有齊全的感官。一位盲人或聾人,照樣可以正確認識世界。即使不同的顏色或聲音,都可以用不同的數碼來表示,讓人有所感受。這意味著,只要有健全的心智,能夠接受並綜合其他人傳達的訊息,也能夠運用邏輯來分析和整理,我們就能擁有完整的意識。 詳細
邏輯 2月 04, 2018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,這反映人類正在尋求讓意識脫離身體的方法 。 人類對世界的感知,同樣是基於信號和邏輯。我們的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,轉化為情緒,再由大腦進行邏輯判斷,產生行動的指令。 這意味著意識是邏輯的產物 。然而 , 人工智能可以跳過情緒,直接對環境和時空作出判斷 ,其意識 很快就能夠追上人類。 詳細
時間 1月 03, 2017 時間是自己創造的,我們創造事物同時創造了時間。而且,創造的事物越多,創造的時間也越多。看到自己創造了那麼多時間,我們就感到時間過得快。相反,創造越少時間也越少,就會感到時間過得慢。然而,創造與意識正向相關。因此,提升意識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時間。 詳細
成長 12月 10, 2016 愛情能帶來最廣泛的體驗,所以它是我們最真摯、最重要的經歷。如果沒有愛情,我們也就無法體驗人生真正的幸福。然而,要體驗愛情,我們需要更深的理性,以及更高的意識。這樣才能獲得深刻的感受,並將感受化作感悟。真正的幸福,是精神世界的事物,也是我們成長的體現。 詳細
癖好 12月 01, 2015 癖好不僅是一種成癮,更會令人產生幻覺,並失去自由。癖好或偏好都會限制視野,讓人產生偏見。這也是自我的一個面向。因此,我們應該擺脫癖好,並確定自己的偏好是否合理。這有助我們剝離自我,讓真我意識駕馭自己的生命。 詳細
意識 11月 05, 2015 無意識地生活,人生真的是夢。如果有意識,千絲萬縷的世事也能理得順。無意識隱藏著一個大問題。沒有恐懼的時候,就是無知無畏的時候。恐懼的時候,卻是孤獨無助的時候,即使自己也無法幫助自己。因為真正的自己不存在。 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