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017 起發佈的文章

美感

美感是想像力的作品。一個人的光彩和神韻,是以映入眼簾的光線為題材,想像一個人內在的美好狀態。有些人更會想像去佔有,而有些人更會想像去付出。然而,大部份人想像過後就離開了,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。

享受

"享受"是精神上的事情。因此,吃飽仍不能稱為享受,有時反而是難受。享受需要想像力,但更需要意識。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自由時,才是真正的享受。

博愛

愛的前提是自由,而自由的前提是無需選擇。也就是說,無需在花叢中選擇一朵花,我們才擁有真正的自由。這時候,拒絕選擇一朵花亦無損我們已有的自由。在這種自由狀態中,我們也許能夠產生博愛之心。然而,愛是一種行動,所以一個人無法愛所有人。因此,博愛永遠是一種感情,而無法變成真實的愛。

探索

寄居在奔波的身體裡,被起伏的情緒所包圍,我們真的難以平靜。然而,如果我們找到一條通往寧靜的道路,就可讓身體不再奔波,情緒不再起伏。我們只能在精神世界尋找這條道路,所以邏輯思維是唯一的工具。

喜歡

當我們獨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,那些喜歡和我們在一起的人,就無法和我們在一起。因此,彼此喜歡一起做喜歡的事情,才是真正幸福的所在。幸福和自由也是一致的。當彼此一起做喜歡的事情,我們內心就無牽無掛,感到無比的自由。

滿足

欲望是無法被滿足的。發展高級的欲望,只會令欲望變得更多和更強。唯有滿足生命的需要,我們才能將欲望降低。生命的根本需要是相愛,是一種緊密的連結。唯有這種連結,才能讓生命永遠生生不息。

安頓

真正的安頓源於幸福和自由,而不是來自生活對我們的吸引力。幸福意味著我們已經圓滿,實現了生命的價值。自由則意味著我們不再恐懼死亡,超越了生命的限制。然而,只有當我們面對生命的死亡時,仍能安頓於當下,才表示獲得了幸福和自由。我們必須首先建立完整的意識,從而擁有一個真正的自己。這樣才能體驗安頓。

獨處

甚麼也不做才是真正的獨處。不關注外境和外物,與外界也沒有精神和物質的交流,只是一個意識的存在。在這種存在狀態中,我們仍然可以思考,意識仍然可以成長。因此,我們仍然可以不斷獲得喜悅。能夠安頓在這種獨處狀態中,說明我們是真正連結著的。只要生命有需要,我們就會立即離開獨處狀態。

核心

工作和生活的真正核心是靈魂。這個靈魂可以是一個"我",但最有活力的是一個"我們"。圍繞著這個充滿活力核心,我們就會有持久熱愛的工作和生活。然而,最穩定的"我們"是兩個人相愛的組合。這就像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一樣。我們像原子核,其他家人像電子。這樣的活力小集體可以組成任何大集體,乃至形成改變宇宙的強大力量。

結合

重視理性,讓情感與理智相結合,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靈魂。只追求情感會使人變得不實在。只關注那些有好感的事物,就會讓人頹廢。追求情感的心態與追逐名利差不多,都是過份關注身外物。我們的感性已經很發達,應該更多追求理性的發展。這樣才能更快找到生命或靈魂的出路。

道德

道德素質取決於意識形態,意味著取決於智慧。因為不同的意識形態,反映著不同程度的智慧。高度的智慧源於自由的意識,而真正的道德,就是一種給予別人自由的意願。

經歷

態度、取向、思考和行動,組成了我們的經歷。正確的態度、準確的取向、積極的思考,以及穩步的行動,都需要以生命的利益為依歸。實踐人生的使命,並實現其價值,我們就會感到滿足,從而放下一切追求,感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。

進取

多一份超脫,就會少一份進取。不過這樣也有好處。過份的進取對享受人生有負面的影響,因為進取會對目標關注得太多,並忽視過程中的感受。如果對人生的享受不足夠,亦會導致過份的進取,落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。

理解

了解互相理解的困難所在,就會知道理解是愛的重要元素。當我們有興趣去理解身邊的事物,就會努力去理解別人,並努力讓別人理解我們自己。因為這樣才能達至真正深刻的理解。

尊重

維持普通的人際關係或社會秩序,有賴於互相尊重。維持緊密的人際關係則有賴於相愛。尊重是愛的一個重要元素,而有愛才能尊重所有人。因此,維持人際關係或社會秩序最終都有賴於愛。

時光

最美好的時光,是遇到喜歡並願意付出的對象,又正好擁有真正的給予能力。最奇妙的結合,就是兩個美好時光的融合。美好的時光,創造出相愛的奇蹟,而相愛又不斷創造更美好的時光。

邏輯

愛情是對等相愛。因此,將對方當成孤兒,就是將對方看低,這會造成彼此不對等,將感情變成倚賴和溺愛。可見,唯有意識和真實,才可以符合愛情的邏輯。

延續

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個體的延續,從而達致生命整體的延續。生命整體的延續和擴張,將為宇宙帶來無窮的活力,為宇宙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。

證明

愛情本質上是對等相愛,而不是一種對待弱小者的感情。單向付出的感情是同情心或同理心,也包含著愛的元素。然而,互相喜歡,並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,才能證明是愛情。

寬容

相愛不會產生嫉妒,所以也不需要寬容。嫉妒是由佔有欲引起的,也就是由不相愛引起的。因為相愛永遠是是兩個人的事情。一旦涉及第三者,就讓人看見彼此無法相愛的真相。

約束

約束自由的關係不是相愛的關係。真正的愛情不僅享有選擇的自由,更享受到免於選擇的自由。愛情增加了自由。可見,自由與愛情是一致的,因為兩者的真實性都體現在無需選擇。

安排

卸除全部偽裝和盔甲,我們才能進入真正的愛情。在愛情中我們特別有意識,無需偽裝和盔甲的保護。這時我們與動物的差距最大,與神的差距最小。動物代表著無意識,神代表著全意識。因此,愛情的發展就是一個從動物演變為人,再從人變為神的過程。最終,所有從動物繼承下來的行為型態,都會脫離本能的限制,變成意識作出的安排。

穿越

我們只需學會與一個人連結,就等於學會與其他人連結,因為每個人的靈魂核心都一樣。雖然靈魂的外圍千差萬別,但有愛就有穿越這些外圍的萬能方法。

親愛

相愛的人感到彼此是世上最親的人,所以呼喚對方"親愛的"。愛情已經是最高級和穩定的感情,不會轉化為別的感情,也無法升級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是靈魂事件,它會不斷延續,直至生命結束。如果靈魂可以永恆,愛情就會永恆存在於世上。

善美

如果需要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,我們可以在過程中增加一些可變的元素,讓自己獲得更多快樂。沒有快樂,就會變成在痛苦中做事,讓一切努力都變得虛假和醜惡。雖然痛苦仍可促使成長,但生命的代價也會變得太高,甚至得不償失。

享受

安於簡樸生活的前提,是滿足於精神上的收穫。這需要我們真正相愛。如果缺乏精神上的快樂,就會追求物質上的享受。簡樸的物質生活和豐富的精神生活,同樣有利於健康和長壽。

隔膜

人與人的距離必然存在,所以彼此努力的方向是消除隔膜。相愛的心理距離就是親密無間。當彼此努力保持距離,就意味著兩人無法親密,並不是努力相愛。

偏差

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依據,是將未知當成已知。這種想法是一種思維偏差,會使人產生的孤獨感。生命是互相依存的,別的生命存在就是我們存在的依據。大自然就是生命的依據。

庸俗

父母並不滿足於一個初生的嬰兒,因此寄望於它的未來。父母的期望如何,也是孩子日後是否庸俗的重要環境因素。然而,孩子也很可能認為父母庸俗。也由於這樣,使他們更需要創造一個新世界。

慶祝

節慶讓簡單的生活變得豐富一些,又讓有情人更加親密。然而,相愛的人不會期待節日。觀察對方意識的成長,以及身體的變化,彼此一起慢慢變老。守護對方的健康,協助對方獲得更多自由,彼此一起幸福生活。因此,相愛讓人每天都值得慶祝。

兩性

實際上,只要真心需要對方,兩性就能成為一個緊密的聯盟。然而,在無意識的階段中,兩性卻往往變成競爭者。因此,唯有充份意識到彼此的存在價值,兩性才有可能真正連結,並達至生命的共享。也唯有共享,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、自由和幸福。

美好

美好的感受只建基於不斷變化的事物。我們嚮往永恆的生命,正是因為生命每一刻都在變化。然而,永恆卻意味著停滯、壅塞和固化。因此,我們應該放棄對永恆的生命的嚮往,轉為追求永恆的靈魂。唯有靈魂能夠永恆地變化。

深愛

真正的深愛是最平等的相待。意識到彼此都是獨立的人,我們才會有成熟的感情。太在乎被愛或太強調愛別人,都是孩子氣。彼此能夠獨立,但彼此心甘情願給予對方。唯有這樣的感情能發展為愛情。

渺小

曾經有一個獨特的生命存在於宇宙,這件事雖然顯得渺小甚至虛幻,但卻永遠抹不去。然而,在宇宙中曾經有無數生命連結在一起,又是偉大和真實的事情。正是渺小和虛幻的生命,成就宇宙中偉大和真實的建設。

智慧

智慧是最全面的知識。它包括如何運用知識,以及在知識面前如何保持選擇知識的自由。因此,傳播這種全面的知識,就是以智慧去創造更多的智慧,讓更多人獲得自由和幸福。

無愛

顯然,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,但孤獨卻是。可見,無愛使人孤獨,而孤獨讓人尋找被愛。然而,唯有意識到別人的孤獨,起始一個尋找孤獨者的旅程,透過解除別人的孤獨,我們才能最終解除自己的孤獨。

欲望

生命需要活下去,這意味著所有生命都害怕死亡。正是這種恐懼造成我們的各種欲望,淹沒了生命真正的需要。要活下去我們就需要足夠的食物,但吃得太多卻會縮短壽命。欲望可以讓人不餓也吃。可見,欲望不僅不同於需要,更會阻礙我們滿足真正的需要。

向前

生命是隨著時間向前發展的,除非到達了終點。因此,希望回到過去,是內心老化的跡象。然而,我們的靈魂自帶返老還童的能力。只要我們繼續提升意識,積極面對和預測未來,就會再次變得年輕。

幸福

我們需要理解甚麼是幸福,才能進一步體驗幸福。我們通常只知道快樂,因此不斷追求快樂,將快樂變成一種束縛。然而,幸福與自由密不可分,因為幸福包含著對時間和空間的滿足感。因此,解除心中的所有束縛,才能讓幸福留駐在我們心中。

失敗

無數的成敗組成了人生的經歷。總是失敗,人生就是失敗的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永遠處於未完成的狀態,並且不斷成長,直到生命終結才會成功。因此,那些失敗了的感情,肯定不是真正的愛情。

享受

對本來失去自由的人來說,獨處是一種享受,因為這時自由反而多一點。而對本來自由的人來說,孤獨就是一種懲罰,因為失去了交往的自由。

新鮮

貪圖新鮮感肯定不是愛情,因為忽視了熟悉感。這兩種感覺相輔相成,愛情才會發生。因此,我們需要認識到當前的感情不是愛情,然後懂得甚麼是真愛,才能遇到彼此能夠相愛的人。

真理

幸福是真理的展現,因為它充滿了善和美。因此,將不幸福說成是追求真理的結果,是自欺欺人。除了自然災害,任何不幸都意味著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有偏差。即使是意外,也表示我們的意識很不足夠。因此,幸福又體現於意識,意識就是生命的真理。

物質

與生命相比,世上其他東西似乎無足輕重,但生命卻由這些東西所成就。沒有物質,精神無所託付,而生命是我們無法離開的軀殼。因此,我們唯有駕馭著生命,讓它更健康長壽,直到我們能夠離開的那一刻。

靈術

藝術、技術和魔術,都不是愛情的境界。真正的愛情澄明、理智和真實,是一種"靈術"。靈魂的藝術,是一個宏偉的建設,包含著靈魂融合的技術。它是精神世界影響物質世界具體表現,就像魔術一樣,將兩個獨立的個體,緊密地連結為一個自由和靈活的整體。

健康

經歷過孤獨,當下已經不孤獨,這樣才會心理健康。一直孤獨心理會被扭曲。當孤獨成了習慣,要走出孤獨就變得很難。而且,年紀越大越難走出孤獨。因此,我們必須儘快走出孤獨,讓自己最後能帶著幸福完成人生。

攜手

單向的感情不但無法消除孤獨,更是孤獨的原因。唯有相愛,彼此攜手才能走向幸福。否則這種攜手將會造成很多衝突。因為彼此將失去自由。

智慧

將宇宙規律簡化為生活的小道理,或從生活小事看到宇宙的規律,都是深刻的智慧。化繁為簡和見微知著,這種智慧就是意識的體現。然而,如果沒有經過困難的磨練,以及挫折的洗禮,我們也無法擁有一個這樣完整的靈魂。這個靈魂寄託我們的自由。

矛盾

愛是生命力的體現,所以有愛就不會孤獨。享受和愛是一致的,都是對生命的促進。因此,享受孤獨是一種矛盾心理,是一種無奈和自我安慰。

父母

絕望源於不合理的期待。因父母老去而絕望,意味著期待與父母永不分離。將離世視為變成孤兒,只是自己的恐懼在投射。愛是給予自由。因此,子女過好自己的生活,讓父母放心老去,是對他們最深的愛。

軌跡

一個際遇決定不了人生的軌跡,而無數的際遇又會令軌跡有無限的可能。人是有意識的生命。因此,我們無法從當下的際遇倒推一個人的經歷,也無法從經歷預測一個人的未來。動物才會有固定的命運,因為它們幾乎無意識。

詩意

哲學可以理性地表達詩意,詩歌可以感性地表達哲理。真正的詩意蘊藏在哲理之中,真正的哲理給人源源不絕的詩意。因此,哲學和詩歌可以融為一體,引發我們對宇宙和生命的思考,並發揮無窮的創造力。

自在

自在不是無所事事,而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。因此,一旦缺乏價值感,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和緊張。我們不一定要有偉大的功績,但要活得有意識和有創造。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認識真正的自己,也是自在的真正含意。

需要

欲望是一種附加的驅動力,讓生命無法停止追求,為滿足生命的需要提供保障。然而,欲望會讓人過量地獲取,反過來損害了生命。因此,有意識地滿足需要並減少欲望,對生命更有益。無須擔心欲望消失會令人無聊,只要明白人生的意義,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多采多姿。

保障

生命最基本的特徵是需要和創造。需要是創造的基礎,創造是生命的目標。由於有時需要無法被滿足,變成了生命的頭等大事,這才變成了欲望。當欲望取代了創造成為生命的目標,就扭曲了生命,讓生命偏離真正的目標。我們有時會將欲望視為對需要的一種保障,並將否定欲望視為否定保障。這是一種將欲望合理化的表現。然而,即使欲望合理,也無法作為生命的長遠目標。

了解

無法了解環境,就會冷漠、厭倦或反抗,但這些都是幼稚的表現。首先需要有了解的意願,這又意味著接受。然而,能夠理解才表示意識的成熟。具備成熟的意識,我們才能與環境融合,影響或改造環境。

浪漫

浪漫本來就有虛幻的性質,很容易被用作商品推銷。然而,被煽動起來的情緒是真的,這又推動了消費和生產。虛幻和真實的分界有時很模糊。只要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,虛幻的東西對真實世界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。唯有完整的意識,才能幫助我們正確分開虛幻或真實。

政治

一個人的理智和情感趨於成熟,在政治上亦會成熟,這是一致的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生活,正是成熟的表現。然而,盡可能讓所有人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生活,才是政治上的成熟。這是以自由為本的政治,也唯有重視自由,我們才會有一個成熟的社會。

黑洞

如有必要將痛苦記在人生帳本的收入欄,應記入負數。歡樂能創造利益,因為降低了生存的成本。痛苦創造的是虧損,讓生存的成本被提高。過於忍受痛苦的煎熬,心靈很可能像一個黑洞,無法被滿足。因此,若希望通過這種心靈連結到幸福的宇宙,必須具備被它吞噬的勇氣。

人格

過度嚮往獨立自主,很容易變得狂妄自大,因為這是一種自我中心。該留意輿論時留意,該獨立思考時獨立。唯有意識能讓人建立真正的自信。無論是否功利,是否交換,我們都可以接受。擁有一個自由的心態,我們很自然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。

悲歡

在人生畫布上,我們可以將虛幻的一筆也當成真實。正是這一筆虛幻,成就了我們的悲和歡。然而,這一筆再虛幻一點,我們的悲痛就更多。如果這一筆更真實,我們就會有無比的歡樂。因為我們意識到世界的真相。人生的收益多少,幸福與否,都是我們在這張畫布上一筆筆地畫出來的。

童話

真正長大了的男女,嚮往的不再是父母的懷抱,而是與另一個平等人的親密連結。因此,有真愛才能在心理上離開原生家庭,真正獨立於世上。人際間的衝突,大多是在互相倚賴的情況下發生的,也許是喜劇,但更多的是悲劇。相愛是持久的吸引,讓人像童話中的王子和公主一樣,幸福地生活。

反思

如果不懂得如何反思,即使每天反思也會徒勞無功。反思並不是後悔,更不是拒絕接受現實,而是總結過去的經驗,預測未來。因此,首先需要反思的是,自己到底是甚麼東西。這又涉及人生的目標、價值和意義。透過這種反思,我們將會更清楚地規劃自己的生活,更專注於每個當下。

遊戲

真正的愛情本來就十分穩定,有沒有婚姻都一樣。婚姻是一個讓彼此更親密的遊戲。然而,假愛情一旦進入婚姻,就會露出本來面目。因此婚姻又是愛情的試驗場。

連結

覺得有救世主存在,渴望被拯救,這意味著無法獨立。覺得能拯救世人,自己可以當救世主,這是自大狂妄的想法。然而,所有事情都只靠自己也不是好辦法,我們連結起來才有足夠的力量。

嚴肅

嚴肅是思考的障礙,因為嚴肅是一種束縛。嚴肅地思考人生,人生就會變得沉重。活潑地思考人生,人生才會變得輕鬆。嚮往自由是我們無法違背的天性。因此,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目標,保持與生命的目標一致。

自我

尋找愛情使人發現自我,主要是發現自己的習慣。如果認為發現了自己的好東西,即表示離愛情更遠。習慣是靈魂的外殼,會阻礙彼此融合,所以不丟掉習慣是無法實現愛情的。愛情的最終目標不在於彼此擁有相同的習慣,而在於彼此擁有自由。因此,丟掉自我是一件好事,但能夠發現才能丟掉。

事業

獲得自我認同,是愛情或事業的一個重要價值。然而,除了精神上的東西,愛情或事業還能滿足物質上需要。愛情更多精神上的收穫,事業更多物質上的收穫。我們可以將愛情與事業統一起來,視愛情為最大的事業。若事業能精進,人生就會圓滿。

豐富

真正的豐富表現在給予上,而不是獲取。心靈也一樣,能給予別人自由才是真正的豐富,也反映出本身的自由。勇敢地付出,不擔心缺乏,我們反而能夠變得更豐富。

發現

愛情是不可能完成的,因為這一刻的愛將會產生下一刻的愛。未完成就是愛情的自然狀態。努力保持未完成,反而意味著沒有處於愛情之中。人是獨立的個體,人與人之間必有距離,即使身體沒有距離,心靈也會有距離的。因此,努力保持距離表示已經厭倦對方。人不斷在變化。然而,在愛情中透過不斷拉近距離,彼此能夠不斷發現對方,從而不斷發現自己。愛情能讓彼此不斷成長和進步。

享受

人是理性的生命,這不僅是一個生老病死的循環,還是一個靈魂的搖籃。如果將身體的基本需要當成最好的享受,就會將自己當成動物,大部份人都不希望這樣。因此,如果一個人覺得吃飽就是享受,就表示他常常挨餓。我們需要這種同情心。

輕鬆

所有未完成的事情會變成負擔。人生有無數事情,如果不盡力處理好,內心的包袱就會變得沉重。因此,理性地選擇、專注地完成或果斷地放下,都可以讓人活得輕鬆。

苛求

不是因為建立了關係才產生需求,而是因為產生了需求才建立關係。對親近的人有需求十分正常,所以重點在於彼此理解。如果無法被滿足,或不想滿足對方,那麼需求就會變成苛求,表達不滿也會變成苛責。

白頭

婚姻幸福的條件是相愛,不相愛的婚姻令人失去自由,所以是痛苦的。舊時代的人意識不到這點,忍受痛苦而實現白頭到老。現代人知道得比較多,比以前的人少一些執著,所以離婚是一個可接受的選擇。可見,文明不會令人更不幸,反而會讓人更明白甚麼是幸福。理解幸福,我們才有機會感受幸福。

進程

大自然創造人類,不是為了控制人的命運,而是讓人主動參與其演變。因此,所有人都是參與者。我們不應把世事分為偉大或渺小,因為都是大自然安排的進程。

無助

幻想世上有造物主,並不是因為無聊,而是因為無助。也許可以將無聊視為一種無助,因為感到生命力無處發揮,就會感到無聊。這也是很無助的。

個體

生命力是愛的原動力。沒有完全的精神個體,不可能有完全精神上的愛情。然而,只求滿足自己需要並不是真愛,互相給予才能創造真正的愛情。

熱愛

人生經歷中最重要的部份是相愛,因為有愛情才有完整的人生。有愛自然有熱愛的工作,而工作實際上服務於愛情。因此,只要帶著愛,即使是不喜歡的勞動,也會讓人做得開心。這時我們的身心是統一的。

唯一

兩性對愛情的需要是同等的,一夫一妻制的出現就是例證。在創造愛情的過程中,自由和幸福也跟著誕生。彼此進入真正的熱戀,能為相愛打下非常好的基礎,下一步有賴於彼此對愛情的意識。覺得世上與匹配的伴侶只會有一個,或隨便一個皆可,都會導致不幸福。前者太執著,後者太隨便。愛情是彼此一起創造新世界,這些創造是有意識地選擇的,也是唯一的。

排他

排他反應是真正愛情的自然現象。在真正的愛情中,彼此利益一致。因此,彼此不是為一方的利益排斥競爭者,而是為共同的利益排斥競爭者。不是排斥一方的競爭者,而是排斥雙方的競爭者。

改變

如果意識不足,支配我們行為的因素可歸結為習慣。一個執著的人,無論環境如何改變,仍會守住自己的習慣,所以他的行為比較容易預測。然而,人始終會改變,有時一些突發的事情就能讓人將幾十年的習慣忘掉。因此,老是認為別人不會改變,也是一種頑固的習慣,是意識不足的表現。

做人

綜合做事的方式和方法,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做人了。做人就是做事,講道德也要講效率,還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生命。道德與效率本來沒有衝突,良心與生命也沒有衝突,因為它們是一致的。然而,錯誤的思考將它們割裂,導致了衝突。

時間

若時間就是生命,那麼時間少就表示生命短暫,時間越多生命就越長。我們可以將時間視為事件與事件之間的空隙。當我們完全處於一個事件當中,就沒有時間兼顧其他事情。唯有在事件結束之後,我們才能切換。因此,同一時期發生的事件越多,空隙就會越多,也意味著時間越多,我們也會感覺時間過得越快。在等待的過程中感到時間過得慢,也是因為我們心中只有等待這件事。可見,讓生命歷程發生更多的事件,等同於延長壽命。然而,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選擇有益生命的事情。

賺錢

賺錢必須付出時間甚至生命,除非能將賺錢與人生目標相結合,否則兩者必有衝突。因此,對大多數人來說,如何賺錢是十分傷腦筋的問題。對年輕人來說,把握機會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,就是打好賺錢的基礎。

職責

父母養育孩子是單向的付出,是天然的職責。因此,父母不應該談報酬,因為這個職責即使沒有報酬也要履行。從孩子的角度看,可以說父母的恩情深重如山。然而,養育孩子是父母難得的成長機會。

成熟

意識成熟是人生真正成熟的標誌。這種成熟會孕育新的好奇心,使人快速成長。對痛苦的承受力、單純的靈魂,以及對世界的好奇心,這些都是發展智慧的正面因素。然而,若沒有足夠的意識,智慧也難以發揮。

安頓

和諧源於擁有真正的愛情,相愛能令人安頓。建立人際關係的初衷都是追求安全和穩定。然而,如果沒有愛情,即使婚姻關係都不牢固。除非有外力加持,否則缺乏愛情的婚姻必定脆弱。愛情由喜歡、了解、關心和尊重所構成,所以是最牢固的婚姻基礎。幸福的婚姻,是建築在愛情地基上面的高樓。因此,婚姻是對愛情的驗證。

獨處

內心焦慮就會害怕獨處,因為所有問題都需要獨自面對。焦慮的原因是自信不足。因此,我們需要鼓起勇氣,為自己創造獨處的機會,直面問題和思考解決方法。這樣能培養獨立,為發展親密關係做準備。

團結

在快樂或順境中,讓內心起衝突的是我們的自我。與良心不同,自我有很多個,所以才會起衝突。然而,在痛苦或逆境中,我們的內心比較容易統一。這時會出現的一個良心,就是對幸福的渴望,它會讓所有自我團結,一起克服困難。

不難

如果沒有人愛仍能精彩快樂,就不需要被愛了。如果需要被愛,就需要明白愛別人的道理。被愛是無法向外界要求的,它是我們愛自己的一種反映。我們越懂得愛別人,就越容易被愛。只要每個人都能這樣想和做,相愛就不會是一件難事。

定義

先嚴謹地定義愛情,然後去發現愛情,或培養愛情。如果愛情只是一種主觀感受,就不可能產生有關愛情的理論。缺乏理論的指導,我們的實踐也會缺少根據,就要在挫折和痛苦中被迫成長。

想要

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,就會得過且過。然而,如果訂下應該要甚麼,就有可能不滿意。"應該要甚麼"就是不滿意的原因。其實,我們只需思考是否想要,以及是否能要。一旦這兩者統一起來,我們就會滿意。

精神

精神世界是物質世界的反映,因為脫離了物質我們的精神無法存在。沒有生命,也沒有精神世界。因此,即使在夢中,我們看到的情景都與物質有關。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影響行為,進而改變環境,這也是精神服務於物質的現象。然而,精神與物質是互相促進的。當我們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,也會有強大的物質創造能力。

羨慕

有能力意味著有機會,有機會亦意味著有能力,兩者相輔相成。對某些事物如愛情等等,如果感到自己亦有能力獲得,就會羨慕創造者。只有在感到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,才會產生嫉妒和恨。然而,每個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只要我們願意付出努力,就能變成一個創造者。

人生

活著是一個透過事物與其他生命連結的過程,也就是在世間建立種種關係。我們還不能以精神直接進行連結。人與人的關係最重要,所以處世和做人是人生哲學中最重要的部份。相愛是關係的重點,所以人生哲學本質上是對甚麼是愛、如何相愛的思考。

孤獨

除了死亡,人無法離開這個世界,所以無論出世或入世都是處世。孤獨的人無法真正感受自己的優秀,因為他的孤獨感蓋過了優越感。對孤獨的人來說,孤獨感正是不被世界接受的明證。因此,他想到出世,但這只是另一種入世的方式。然而,當孤獨感太過強烈,就可能導致自殺。

生存

生命的本質是生存,而高品質的生活對生存有利,所以我們重視生活的品質。靈魂與身體是一起生活的。因此,生活品質的高低,在於是否有自由的感覺。感到自由,說明我們的生活能讓靈魂提升和豐富。

旅行

不經歷過一起旅行,有時會不知道彼此是否稱心。發展愛情必須長時間在一起。彼此透過深入的了解,才能給予對方需要的東西。然而,如果知道不稱心卻仍然一起旅行,則很可能是被迫的,不利於往後的發展。

朋友

我們沒有隨時出現在朋友身邊的權利,而我們的朋友也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出現的權利。然而,願意給予對方最多權利,彼此就是最好的朋友。因此,盡量依照朋友喜歡的方式相處,才是對朋友最大的尊重。這是友情的相處方式,與愛情不一樣。

心聲

有合理的信念,我們的心靈就是自由的。我們敢於直接面對大自然上帝。因此,無論如何說話,都在直接表達自己的心聲,而不用考慮上帝的看法。無論如何行動,我們都為自己的生命負責。

懷疑

懂得懷疑才有真正的信念,這是相信理性是大自然贈予人類的最珍貴禮物。除去理性,人類就是動物,命運也與其他生命一樣,逃不出地球的束縛。

自私

毫無建設性或帶來破壞的自私,不是真正的自私。這是由病態心理形成的假自私。這種自私讓人關注一個虛假的自己,而忽視自己的真正利益,所以最終會毀滅自己。唯有提升真我意識,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,並與別人一起實現生命的價值,才能讓自私變得合理。

豐盈

在豐盈的內心中,孤獨應是一種經驗,而非當下的感受。豐盈的靈魂已經融合於其他靈魂,因此不會再有孤獨感。孤獨意味著殘缺,缺乏圓滿的感覺,也就不是豐盈了。

靈魂

人生的苦與樂全部來自靈魂對消失的恐懼。駕馭身體的是靈魂,熱愛生命和享受生命的也是靈魂。而且,只有靈魂才能與其他靈魂連結和融合。因此,這種恐懼是合理的。然而,如果靈魂不再害怕自己因身體的死亡而消失,那麼生命的每個片刻都可以深刻地體驗,即使是身體死亡的一刻。這種不帶恐懼的體驗並無快樂或痛苦之分,都能讓靈魂快速成長和豐富。也唯有快速地成長,靈魂才有機會超越身體的界限。

安頓

是否滿足於簡單的生活,疆域都只在於簡單的生活,超出了這個疆域就會有不同的心境。能夠安頓在任何環境,我們才有可能接受一切境遇,讓生命的疆域拓展得更廣闊。

單純

如果知道自己的一首小詩能夠不朽,我們很可能會感到滿足。然而,想流芳千古是一個奢望。在宇宙的時空中,我們只是一個渺小和短暫的存在。我們必須活出生命的意義,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,才有可能連結到永恆的宇宙。目前我們最單純的目標是健康長壽,但也需要更多的智慧。

佔有

把性行為當成一種忠貞儀式,意味著互相束縛。然而,真正的愛情講究的不是忠貞而是真誠,能夠滿足於對方才是真的愛。相愛關係中的性行為,目的是共享人生美妙的感受。而不帶愛的性行為,目的是佔有或利用。

散漫

自由者放下了自我,散漫者不斷切換自我。自我由本能、習慣和情緒所組成,我們有很多不同的習慣,所以有很多自我。這些自我阻礙我們提升意識。因此,放下自我能擁有更大的自由。然而,散漫所反映的並非自由,而是不專注。這是多個自我引起的混亂情況。

豐富

靈魂不像杯子,而像杯中的液體。我們無法捨棄自己的靈魂,因為靈魂就是我們自己。然而,我們可以透過思考讓靈魂不斷成長和豐富,變成清澈的溶液。這種溶液包含著豐富的意識,最終能夠離開杯子,獨立存在於世上。

社會

理性成熟的標誌是心靈自由。不是被動的適應,也不急於打破成規,而是在當下的環境中收放自如,不斷創造新事物。主動適應社會,就不會將自己困在想像之中。積極探索真實,我們就可以改造社會。

答案

若把追求夢想當成意義,最終會感到人生沒有意義。夢會醒來,到時會感到一切都不真實。生命的意義無需向外尋求,只須思考"活著為了甚麼?"這個問題,並給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答案。生存與連結,才是生命最實在和終極的意義。

時間

時間是每個人自己創造的,我們創造事物同時創造了時間。而且,創造越多,時間就越多,感覺時間過得快。創造越少,時間也越少,時間就過得慢。這種創造與意識正向相關。因此,提升意識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。